摘 ?要:“大思政”視角下,思政教育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文章基于新疆地區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狀況,分析作為思政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課在教學改革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并對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方法和具體措施進行探究。以期能對新疆高校思政課增強教學魅力和時效性提供有益參考,最終達到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大思政”;新疆高校;思政課;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01-0165-04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basic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Xinjia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min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s the main chann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methods and specific measur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reform in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charm and timeli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Xinjiang universitie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and ultimately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Keywords: "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Xinjiang University; education courses; reform
從“大思政”的視角看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改革,不僅與學生的思想觀念和教育質量有關,而且與新疆人民的幸福感和社會的長治久安息息相關[1]。為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新疆高校思政課是新疆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主渠道,要提高思想政治課在高校中的地位,不斷改進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進而能讓廣大新疆青年學生在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下健康成長,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培養更多人才。
一、“大思政”視角下思政教育改革的意義
(一)新疆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是保障經濟社會長期
穩定發展的需要
新疆大學生面臨的社會環境和交往對象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大思政”教育是將大學教育課程整合到教學的日常管理中,并建立一種新的思政教育體系。該教育理念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劃分為三級,即校內、校外和課堂,通過三個方面的有機配合,更加高效的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這種教育引入了時代主題,引起了學生的共鳴,注重學生的理解和自我教育,培養了心理承受能力,打破了思政教育的傳統形象,更加注重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2]。
在通過信息門戶網站,多媒體等現代化信息科技產品來打造新型課堂教學形式的同時,“大思政”教育理念也更加注重正能量教育的傳遞和學生內在品質的培養,對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具有深遠意義。由于新疆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對我國維護國家穩定和邊疆安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廣大新疆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顯得特別重要。新疆地區大學生是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新格局的中堅力量,我們更應該加強對這個主體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能夠在校期間就樹立正確的思想,為新疆未來的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3]。
一個國家的希望在青年身上,一個民族的未來也在青年身上。廣大青年學生是整個社會當中最有活力和希望的群體,也是國家的棟梁。由于新疆地區地處偏遠,大多數少數民族大學生畢業后由于思想的保守或其他原因往往會選擇留在當地就業,成為新疆社會發展各領域的中堅力量。因此,促進對該地區大學生的優質培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我國邊疆地區的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
(二)新疆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
任務的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立德樹人的有效性是大學運行的唯一考核標準[4]。新疆高校思政教育改革首先應當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思政教育改革中既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站在學生的角度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又要繼續培養他們對黨和國家的感恩之情,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正確引導他們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五觀”。從而使大學生能夠通過課堂學習和課外實踐自覺做到與歷史保持一致、與祖國共同進步、與人民站在一起,真正把他們培養成有道德、有理想、有信念的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三)新疆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是培養高素質時代新人的需要
為了與內地大學生同步實現全面發展,新疆高校大學生必須具備相應的基本素質,在自覺與社會相融、自愿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新疆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的基本方向,大力開展理論教學與實踐教育等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五觀”,尤其還要幫助少數民族大學生解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適應問題,也要針對大學生們易發生的各種心理問題等進行教學改革,引導他們愛國愛疆,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充分發揮他們的“海綿效應”,使他們成為符合這個時代需要的高素質新人。
二、新疆地區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成就。我們已經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了“強起來”的偉大歷史階段。無論是在構建“一帶一路”中還是在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大背景下,新疆地區的區位優勢也正在逐步得到突顯,作為連接亞歐大陸的橋梁和紐帶,新疆地區已經成了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空間。近些年新疆地區在各方面都進入了繁榮發展時期,新疆高校也在積極追趕,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自治區黨委和國家的重視下也不斷得到完善,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
新疆地區高校大學生和其他地區大學生一樣,都處于“三觀”形成并逐漸穩定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比較容易受到一些錯誤思潮的影響而走向歧途。一個時期以來,受境內外“三股勢力”的影響,新疆地區青年學生的思想認知容易出現偏差和錯誤,因此必須要通過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提升他們的政治敏銳度和鑒別力,讓他們分清是非對錯、站穩政治立場,進而增強“四個意識”和“五個認同”。
三、新疆高校思政課存在的問題
思政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為少數民族聚居的邊疆地區由于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需求,高校對思政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使得新疆各類高校中的思政課不斷得到了廣大師生的關注,傳統的思政課教育模式有了很大改變,教學效果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新疆高校思想政治課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就學生層面而言,對思政課重要性的認知程度較低
1. 對開設思政課的目的不明確
從目前的角度來看,新疆許多大學生對思政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首先,一些大學生對開設思政課的意義模糊不清。當前,經濟全球化正在大力推動,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使許多學生受到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致使大學生們往往功利性的認為只有掌握各種實踐知識和專業技能才能更好地就業并走向社會。有些學生認為不參加該課程不會影響未來的工作,甚至認為政治理論的研究對經濟社會發展沒有直接意義。正是由于種種這樣的誤解降低了大學生對思政課的熱情,出現被動聽課或敷衍對待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政課的教育和引導作用。其次,在進入大學階段之前,學生已經參加了初中和高中階段的政治課程,甚至在進入小學時就接受了一定的思想素質教育[5]。使得大學生相對具有一定政治素養和認知能力,但盡管如此他們對事物的看法和判斷仍然會受到知識積累和實踐經驗不足的影響而產生偏差。有時候即使對思政課的內容已經得到認可和理解,但不一定會被學生用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和實踐。可以看出,多數大學生對事物的認識仍然還比較淺。也有一些大學生認為學校開設的思政課內容與他們自己的認知理念和實踐經驗有時會一致,因此他們可能會表現出被動反應甚至抵觸的心理特征。在這種情況下,思政課教育的有效性很難發揮作用。
2. 大學生上思政課的積極性不高
大學生群體作為高校思政課的授課對象,顯然對思政課教育內容和方式是否具有吸引力和親和力有著最直觀的感受,但另一方面,有時學生帶著功利性的思想認為政治理論課對提升自身競爭力沒有實際用處。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他們上思政課的積極性。分析具體原因如下:
一是容易受到不良網絡信息的影響。例如,在網絡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變得更加復雜,思政課的任務也隨之更加艱巨。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盡管它為大學生拓展課外知識、增進彼此交往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但諸如網絡庸俗文化、低級樂趣、淫穢暴力之類的不健康因素也在不斷蔓延。個別大學生容易因此受到消極影響,對思政課教學內容和意義產生困惑和懷疑。
二是容易受到固有思想認識的制約。由于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就已經參加過中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因此他們在思想上對一些思政課內容已基本有了一定的主觀定位,但這種定位是在他們心智還不夠成熟的狀態下形成的,仍處于較淺的認知中。因此,一旦高校更為深層的思政課教育內容與大學生原有認知結構和實踐經驗不符,就會表現出被動反應甚至抵觸的心理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往往較大程度的限制對思政課的學習熱情,使得思政課的教育引導功能難以發揮。
三是容易受到不端學習態度的感染。從一些大學生接受教育和學習的動機來看,主要是為了完成上課任務并應付考試。因此,一些學生在上課時玩著手機聽課,或者寫著其他課程作業聽課,有的甚至根本不聽課,這樣的學習氛圍難免也會感染身邊的其他同學。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學生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這樣的閃電備考方式當然是為了應付考試并獲得學分。他們往往認為參加政治學習至少不會對他們的未來就業和經濟收入有所幫助,因此也會缺乏上思政課的主動性。
(二)就課程層面而言,思政課改革創新程度還不夠深入
1. 受傳統教育方式影響
教育制度決定了教育的先進性。從長遠來看,新疆地區和內地的高等院校之間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雖然新疆高校已經為新疆地區政治經濟發展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有用人才,但是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其教育體制改革還不是很完善,需要進一步向內地高校學習。近年來,內地高校率先進行了一系列體制改革,建立了新的教育體系和模式,并且很多內地高校通過對口支援的方式對新疆一些高校的體制改革和教學創新進行了指導和引領,但新疆高校“大思政”的教育體系和聯動機制仍然不夠健全。傳統教育制度和方式不容易改變,尤其對老教師而言,他們接受新的教育手段和方式的能力比較弱、速度也比較慢,有的教師甚至還帶有略微的抵觸心理,這從不同程度上阻礙了新疆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步伐。
2. 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配合不緊密
從“大思政”的角度來看,高校中各別學科的“課程思政”建設存在專業課知識和思政教育相脫節的現象,即使有的專業課中融入了思政教育的因素,但與同一時段大學生的思政課教學內容聯系不緊密,配合不密切,不易在學生思想中形成共識、產生共鳴,導致事倍功半。鑒于此,除了廣泛吸收內地高校的相關教學模式外,還應當創新發展具有新疆特色的、專門針對新疆大學生學情的思政教學方法,對新疆高校的“大思政”教育方式進行統一規劃,從而達到多元化發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大思政”視角下高校思政課改革的具體措施
(一)提高思政課的關注程度
明確輔導員和班主任的教育教學任務,組建由高校黨團干部組成的思政教師領導團隊的師資隊伍,對高校思政課建設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討論[5]。適當將課堂上的理論與課外的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將社區活動和校園文化納入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大思政”教育的新模式,從而提升學校層面和學生層面對思政教育的有效關注。
(二)加強思政課的實踐環節
“大思政”教育重視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大思政”教育理念要求從實踐入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重培養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后能夠密切聯系實際的能力,并側重引導他們直接或間接地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最終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從這些素質較好的學生中選拔典型模范,推薦他們優先入黨入團,這樣既解決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學生思想之間的脫節,又解決了學生黨團隊伍發展的問題,為加強思政課的實踐性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三)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主觀教育觀念是傳統教育觀念改革的催化劑。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是要改變學生在教育中的被動接受狀況。它主張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并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強調師生互動,改變教師滿堂灌輸。積極引導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進行相關思考并做出獨立判斷,然后養成邏輯推理和探究學習的習慣。這種習慣有利于培育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要讓他們明白不僅應該努力學習書本知識,而且還應該關注時事和國家發展,最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四)創建思想政治教育自媒體體制
媒體是互聯網時代的寵兒,高校可以通過創建自媒體來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課教學。好的自媒體可以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流量和注意力。基于其這一特征,高校創建的自媒體渠道也可以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的學生流量和注意力。通過便捷的自媒體方式發布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和案例,可以作為思政課課堂教學的補充,使得學生通過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獲得與思政課教學內容相匹配的知識。對某些時事政治和社會熱點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并做出客觀評論,使思政教育在不知不覺中貫穿于學生的知與行。學校自媒體受到一定關注后,可以偶爾以文章和理論知識為主,以影音視頻或其他形式為輔,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創新。通過這種形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可以獨立并理性地分析和評價這些內容自媒體的評論平臺是學生之間交流學習成果的重要媒介。新疆高校的自媒體形式不僅可以促進各民族同學之間的文化交流,還可以成為傳播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渠道,同時還可以通過學生們的交流與評論對其進行調查分析,從而掌握他們的學習狀況和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并有效地檢測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的實踐運用能力。自媒體的主體可以不僅僅限于學校,高校還應積極鼓勵和倡導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樹立公眾形象。生活中有很多熱點事件。具有自媒體賬號的學生可以為熱門事件拍照并發布,其他同學也可以對其進行關注并評論。在對事件進行分析和評論時,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們的分析和認知能力,最終達到提高他們政治素養的目的。
(五)落細落小落實構建課程思政體系
建立課程思政體系是新時代各高校辦學的客觀要求,是一種新的教學體系和方法。首先,新疆高校開設的各類課程都應保留一部分通道,樹立良好的責任感。各課程的教師都應當深入學習所教課程中的思想政治資源,有目的、有計劃地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特別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納入教學,使各種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走向同一方向,形成了“三全”教育的協調聯動模式,成為一種“潤物無聲”的教學活動。其次,要在新疆高校中建立課程思政體系,必須著眼于引導學生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提升愛國愛疆的熱情,堅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養,樹立“生活就是運動”的體育觀念,堅持以美育人,挖掘新疆各族人民優秀傳統文化寶藏,提高各族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此外,還要在學生中樹立勞動模范精神,鼓勵學生參加支教和志愿者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崇尚勞動,提高學習技能和職業技能,并培養他們艱苦奮斗的精神,去祖國需要的地方,腳踏實地,甘于貢獻家鄉、服務人民。
通過對思政課教學的精心設計,我們應當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同思想道德素養的培育相結合。首先,我們不僅要遵循一般的教學規律,還要聯系新疆大學生的實際,引導他們正確認識新疆的歷史和現實,了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趨勢,正確認識新疆大學生的總體培養目標,引導他們自覺維護民族團結,真正做到愛國愛疆。其次,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通過加強集體備課認真分析學情,不斷提高了思政課的親和力與針對性,并努力實現對思政課的科學評估,建立公平有效的評價機制。再次,運用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實踐拓展和實踐教育的作用,積極開展課堂實踐教學和校內外各種實踐活動,幫助大學生將理論知識內化于心并外化于行。
高校思政課教師不僅是傳授知識、尋求真理的師者,還應是教書育人、塑造靈魂的使者。首先,應該對教育者進行教育,只有促使思政課教師“學習馬”“理解馬”“相信馬”“熱愛馬”,做到“在馬言馬”,才能用他們身上這種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感染和帶動學生。其次,思政課教師應當堅持知行合一、以身作則。師者首先必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教書育人中真誠對待學生、用心愛護學生,堅持立德樹人,不僅要成為能夠關注新聞熱點、社會輿論和學生現實的教育工作者,還要成為能夠坐得住冷板凳的科研工作者,要堅持學術自由與學術規范的統一,學術工作也必須有防線、有底線。通過教師的不斷自我完善和提升,最終能夠充分運用自身的思想魅力、人格魅力和學術魅力來激發和感染學生。
五、結束語
在“大思政”理念下,包括思政課在內的新疆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是一個重大而艱巨的任務,需要高校中多個相關部門的有機協調與配合。這也是中國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有力保障。在整個改革中,我們必須明確學生是思政課的主體。教師需要注重引導學生自覺接受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積極參與課外實踐和交流討論活動,以使學生真正理解思政課的重要性、看到思政課的實用性。新疆高校思政課的改革需要從國情和區情的發展入手,改革創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這不僅需要教師和學校的努力,還需要政府和社會的支持。
參考文獻:
[1]杜彬,裴紅娟.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以新疆農業大學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87):124-125.
[2]王桂芝.試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路徑[J].改革與開放,2019(16):109-111.
[3]張全梅.“大思政”視角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及具體路徑探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03):180-181.
[4]任永輝.大思政視角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方法及路徑[J].知識經濟,2018(09):138-139.
[5]魏芳.大思政視角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方法及路徑[J].現代交際,2016(21):209.
基金項目:2019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社科基金項目“新疆高校思政課與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契合性研究”(編號:19BKS022)
作者簡介:楊文娟(1986-),女,漢族,陜西安康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民族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