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曰霄
摘 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但農村經濟發展相對比較緩慢。我國作為一個農業生產大國,農村人口較多,農業經濟在我國整體經濟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幾年,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較多的問題。基于此,對我國農村經濟管理的現狀進行分析,并為農村經濟管理提出具體的優化措施。
關鍵詞 農業經濟管理;現狀;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05
現階段,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工作的重點之一。目前,我國農村經濟遠落后于城鎮經濟,若不加強對農村經濟的管理,農村經濟與城鎮經濟兩極分化會越來越嚴重,不利于我國社會的穩定與健康發展。因此,應加強對農村經濟的管理,以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 農業經濟管理現狀
1.1 缺乏完善的管理機制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我國經濟體系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農業一直我國的核心產業,在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若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支撐,將無法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機制。現階段,我國的經濟管理模式與社會經濟結構存在一定的沖突,從而導致農業經濟發展速度放緩,農業經濟在管理機制上的缺失,使其無法順利發展。
1.2 管理人員對農業經濟認識不足
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對農業經濟認識不夠全面,從而導致其不能高效地完成其工作,對農業經濟產生著較大的影響。1)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農業經濟管理者在工作上過于保守,使得農業經濟管理模式陳舊,跟不上社會的發展,導致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難以滿足當代社會所需。2)一些農業經濟管理者在管理方面流于形式,只注重表面工程。3)一些農業經濟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管理經驗,工作態度不積極。
1.3 政府部門投入不足
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村經濟的建設,但我國農村人口數量眾多、農業面積十分廣泛,使得相關部門在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的投入并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因此,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力度,采取技術支持、政策支持、銷售支持等一系列措施,來支持農村經濟的發展。
1.4 生態環境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環境問題越來越重視,尤其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各種政策以控制環境污染問題,但在農村依然存在比較嚴重的環境問題。1)農作物是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對象,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水資源進行灌溉,而我國部分地區降水較少,從而造成地表水資源緊缺。2)在種植農作物時,農藥、化肥、農膜等的大量使用導致部分地區出現土壤污染與水資源污染,使種植環境惡化;部分地區不進行科學的交叉種植或休耕,從而使土地肥力下降,在種植過程中導致出現秸稈、尾菜等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3)部分農耕機設備過重,超過土地的承載力而使土地遭到破壞。
1.5 信息化水平與管理模式落后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經濟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挑戰。農業生產設備、生產方式及生產管理等需要不斷朝著現代化方向發展,但我國農村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整體不高,仍處于起步階段,管理方式比較落后,部分偏遠地區甚至沒有農業生產機械設備,經濟信息化管理的落后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現代化的農村經濟管理模式正處于不斷推進的階段,但在大部分地區,傳統的管理模式仍然占據主導地位,而這種傳統的管理模式效率較低,不利于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因此必須加快現代化農村經濟管理模式推進速度。在實際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業管理者的意識較為落后,這就直接導致現代農業管理難以推進,從而使傳統農業管理占據主導,進而使農業種植、施肥、灌溉和銷售等一系列環節上管理都比較落后,限制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1]。
2 農業經濟的未來發展趨勢
2.1 信息化技術的應用
信息化技術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特別是近幾年,計算機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因此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已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優化了農業經濟模式,對農業經濟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時代的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應朝著先進的方向不斷發展,同時應加大改革力度,實現自主創新,更好地推動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
2.2 轉變管理理念
在當前社會經濟模式下,應轉變農業經濟管理理念,這是保證管理工作有序開展的基礎,同時也與農業經濟管理者密切相關。若管理人員的思想理念落后,則農業經濟的發展會受到嚴重的影響,甚至使農業經濟結構混亂,不利于農業經濟的發展。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加強對農業經濟管理者的思想教育,使其能夠接受較為先進的經濟管理理念,不斷提高管理者本身的經濟管理水平,從而使農業經濟管理者不斷更新管理理念,順應時代的發展。
3 優化農業經濟管理策略
3.1 加強環境保護
可持續發展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要求之一,只有秉承可持續發展戰略,才能使得農村經濟健康、穩定、持續發展。在傳統的農業耕種中,農業工作者為了追求利益過量使用農藥、化肥等化學品,雖然農作物產量得到了短暫的提高,但對土地資源、水資源造成污染,不利于農業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若想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將保護環境列為最主要的任務。因此,應優化農業經濟管理,突破傳統的只注重經濟發展的思想束縛,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進行科學合理的耕種,從而保證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2 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
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直接影響當地的農村經濟發展狀況。若想提高農村經濟水平,必須先提高農業經濟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要求農業經濟管理人員不僅具有過硬的專業技能,還應具有責任心和奉獻精神。考量農業經濟管理人員是否符合要求主要有以下3點:1)專業技能,相關部門應招收一些綜合能力強的人進行農業經濟管理工作;2)注重培訓與考核,不僅對于管理人員進行培訓考核,對農業人員也要進行相關的培訓和考核,使其種植的農業產品符合相關要求;3)學習新技術、新設備的能力,要求管理人員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識,在培訓時,管理人員將新技術、新設備的使用方法傳授與農業人員,從而進一步推進農村經濟向現代化方向發展。
3.3 優化產業結構
調整產業結構必須與當地情況相結合,切勿生搬硬套外國的模式。調整產業結構時,應以經濟發展作為目標,與當地的地域優勢相結合,推動產業結構向多元化發展。此外,還應提供專項資金用于購買農業設備及深加工設備,對收獲的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成立農產品形象,進而獲得品牌效應。形成從種植、管理、收割、農產品深加工完整的農業產業鏈,這樣有利于農村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農業工作者看到可觀的效益,自然會增加主動性與積極性[2]。
3.4 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生產大國,土地資源是我國非常重要的資源之一,更是農村的生存之本。但存在部分地區不重視土地資源問題,不合理的耕種導致農村土地肥力下降、土地板結甚至沙化,不僅如此,少數地區為了快速發展經濟以破壞環境為代價,這種行為不利于農村經濟的健康持久發展。為了使得農村經濟能夠健康持久發展,必須對農村實施科學的管理,徹底整治農村土地資源問題,采用休耕、交叉耕種等多種形式來改善土地狀況,使之能夠健康持久的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實現農村經濟與環境的共贏。
3.5 立足農民群眾,多種方式融資
只有充足的資金,才能保證農業經濟的進行有效的管理與發展,但政府的扶持力度是有限的,除當地政府以外,還需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多方融資促進我國鄉鎮企業發展,這樣能夠改善農村的經濟結構。
3.6 制定農業經濟的制度保障
現階段,我國農村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較多問題,而農村經濟管理作為一個科學合理的方式可以促進我國農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通過農村經濟管理可以將農村經濟進行產業化、規模化和機械化,從而為農村經濟提供一種制度保障。另外,我國土地資源十分廣闊,自然環境不盡相同,在面臨不同地區時需要實行不同的經濟管理模式,因此應因地制宜地進行農村經濟管理,保證農村經濟管理的實效性與針對性。
4 結語
科學合理的農業經濟管理技術對于農村經濟發展具有促進的作用。農業經濟管理為農村經濟提供了制度保障與理論保障,針對實際農業種植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能夠提出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并能正確指導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從而使農村經濟的發展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
[1] 張業.基于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8(05):25-26.
[2] 王雅鵬,楊濤,張岳君.農業經濟轉型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思考[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4):1-5.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