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樂江,喬瑞中,張曉東,景 剛
(1.佳木斯大學,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2.臺州學院,浙江 臺州 318000)
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黑龍江省農業和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增長。2000年農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為12.2%,經過幾年的發展,到2017年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上升到18.7%。服務業產值的比重在持續上升,從2010年的32.9%上升到55.8%,現代服務業成為黑龍江省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早在2007年中央就明確了服務業在農業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17年農業部等多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指導意見》。中央政策的持續加碼,推進農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破解制約農業環境資源要素的瓶頸,改變農業的粗放發展方式,促進農業發展進一步轉型升級。
國內學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研究方面有中外農業服務業發展的比較研究,農業與服務業融合度的研究,農業和服務業關系的研究等。
李天驕、荊林波(2018)基于1995—2011年中國、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俄羅斯、土耳其、巴西10個國家的面板數據,按照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分為兩組,分別研究各國投入產出表中批發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通信運輸和計算機業、金融業、房地產和商務服務業等服務業對農業投入的效率影響。[1]陳凱,劉煜寒(2014)利用投入產出表,將服務業產出中用于滿足農業生產需求的部分界定為農業生產服務業,并由此對比分析了中國與美國、加拿大、法國、荷蘭、日本、澳大利亞、巴西等7個農業傳統強國的農業生產服務業發展水平的差異。[2]
胡亦琴和王洪遠(2014)研究認為現代服務業與農業融合發展,延長、拓寬農業產業鏈,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路徑。[3]杜澤文(2019)運用系統動力學方法,構建現代農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耦合發展模型,并提出現代農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耦合發展的實現路徑。[4]趙英霞和陳佳馨(2018)認為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是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的客觀要求,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5]通過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的耦合發展,將流通、科技、金融、信息等要素融入到現代農業的發展中,會拓展和豐富現代農業“生產、生活、生態”的多種功能,其產業地位也會逐步提升。
郝愛民(2011)研究表明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對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和農業效率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6]胡銘(2013)認為研究我國生產性服務業與農業發展的行業與空間協同效應,發現生產性服務業及其內部各行業對農業發展有重要提升作用。[7]郭沛沛(2018)運用協整分析、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和VAR模型分析等方法,針對我國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兩者存在協整關系和雙向Granger因果關系。[8]魏修建和李思霖(2015)利用DEA模型,測算了2003~2011年我國各省的農業生產效率,認為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對農業的帶動不亞于工業,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可以促進農業增長,有利于提升農業生產效率。[9]
從已有研究來看,對農業服務業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定深度和廣度,為本研究提供了借鑒和基礎,但多是現狀、問題、意義、模式等層面的研究,視角更傾向于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方面,對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動態關系發展的研究成果較少。本研究通過動態面板數據模型,對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動態關系剖析,有助于加快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為產業發展和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參考。
動態面板數據模型就是在方程添加滯后變量,是研究現象動態行為的一種方式。它的優點是通過控制固定效應較好地克服了變量遺漏問題,并且還能解決反向因果性問題。
動態面板數據模型其基本形式為:
δi是常數項,β是k×1向量,Xit和Yit是自變量和因變量,i=1,2,…,N,t=1,2,…,T。εit服從獨立同分布。
動態面板數據模型估計方法常用的是廣義矩估計(GMM),能夠克服“動態面板偏差”,可以得到一致且無偏的估計量,其又有差分GMM法和系統GMM法。使用差分GMM法的前提條件是擾動項不存在自相關。使用系統GMM法的一個前提條件是擾動項不存在自相關,另一個前提條件是被解釋變量的一階差分滯后項與個體效應不相關,而后一個前提條件還沒有嚴格的統計檢驗方法對其進行檢驗,因此本文采用差分GMM法。
根據修訂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和數據的可得性,本文服務業指標采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用TSP表示),批發和零售業(用WRT表示),住宿和餐飲業(用HCS表示),金融業(用FI表示),房地產業(用RE表示)。農業指標采用農業產值(用AGR表示)。
數據均來源于《黑龍江省統計年鑒》,時間跨度2014—2018年,區域包括哈爾濱地區、齊齊哈爾地區、牡丹江地區、佳木斯地區、大慶地區、大興安嶺地區、撫遠、鶴崗地區、黑河地區、雞西地區、七臺河地區、雙鴨山地區、綏化地區、綏芬河地區、伊春地區。共15個區域75組數據。

標準化后的數據平穩性采用ADF-Fisher Chi-square,ADF-Choi Z-stat單位根檢驗均不存在單位根,滿足模型建模要求。檢驗結果見表1。

表1 標準化后的數據平穩性結果
考慮到地區經濟表現不僅僅取決于當期,也取決于過去的狀態,還要考慮反映動態項和解釋變量的滯后長度。我們假設本行業的調整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調整,其他行業的調整對本行業的沖擊要在較長的時間內可以得到調整,因此,反映動態項的滯后期選擇滯后1期,解釋變量的滯后期選擇滯后2期。根據我們的假設建立以下兩類模型:
1.服務業對農業影響模型,模型如下:
ZAGRit=ρ1ZAGRi,t-1+β1ZTSPi,t+β2ZTSPi,t-1
+β3ZTSPi,t-2+β4ZWRTi,t+β5ZWRTi,t-1
+β6ZWRTi,t-2+β7ZHCSi,t+β8ZHCSi,t-1
+β9ZHCSi,t-2+β10ZFIi,t+β11ZFIi,t-1
+β12ZFIi,t-2+β13ZREi,t+β14ZREi,t-1
+β15ZREi,t-2+α0+εi,t
2.農業對服務業影響模型,模型如下:
(1)農業對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影響模型
ZTSPit=ρ11ZTSPi,t-1+β11ZAGRi,t+β21ZAGRi,t-1
+β31ZAGRi,t-2+α01+δi,t
(2)農業對批發、零售業影響模型
ZWRTit=ρ12ZWRTi,t-1+β12ZAGRi,t
+β22ZAGRi,t-1+β32ZAGRi,t-2+α02+γi,t
(3)農業對住宿、餐飲業影響模型
ZHCSit=ρ13ZHCSi,t-1+β13ZAGRi,t+β23ZAGRi,t-1
+β33ZAGRi,t-2+α03+i,t
(4)農業對金融業影響模型
ZFIit=ρ14ZFIi,t-1+β14ZAGRi,t+β24ZAGRi,t-1
+β34ZAGRi,t-2+α04+λi,t
(5)農業對房地產業影響模型
ZREit=ρ15ZREi,t-1+β15ZAGRi,t+β25ZAGRi,t-1
+β35ZAGRi,t-2+α05+μi,t
為節省篇幅,服務業對農業影響的模型只列出服務業中的相關行業回歸結果,其他不列出。
從表2回歸結果可以發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產值在第t期變動1個單位農業產值會反向變動0.03個單位,但影響不顯著;在第t-1期變動1個單位農業產值會反向變動0.77個單位,且影響顯著,這說明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發展水平在當期和前一期不能滿足農業發展的需要;在第t-2期變動1個單位農業產值會同向變動0.62個單位,影響是極顯著的。這說明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發展是滯后農業發展需要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建設大約2年后對農業的發展才會起到作用。

表2 農業與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影響回歸結果
農業產值的變動在第t期,t-1期,t-2期對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產值影響均為正向影響,農業產值在第t期變動1個單位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產值會變動0.10個單位,在第t-2期變動1個單位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產值會變動0.25個單位,但影響不顯著,在第t-1期變動1個單位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產值會變動0.29個單位,影響是極顯著的。這說明農業發展對第二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發展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這是由于黑龍江省大部分地區農業生產規模小,存在“重生產輕流通”的小農經濟思想,講求“小而全”,傾向于自我提供相關的運輸、倉儲,許多農戶自產自銷,極大地降低了對大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流通業務的需求導致的。
從表3回歸結果可以發現:批發、零售業產值的變動在第t期,t-1期,t-2期對農業產值影響均為正向影響,批發、零售業產值的變動在第t期變動1個單位農業產值會變動0.97個單位,在第t-1期變動1個單位農業產值會變動0.08個單位,但影響不顯著,在第t-2期變動1個單位批發、零售業產值會變動0.40個單位,影響顯著。這說明批發、零售業產值對第三年農業發展有促進作用,但促進作用有限。

表3 農業與批發、零售業影響回歸結果
農業產值的變動在第t期,t-1期,t-2期對批發、零售業產值影響均為正向影響,農業產值在第t期變動1個單位批發、零售業產值會變動0.02個單位,在第t-1期變動1個單位批發、零售業產值會變動0.06個單位,但影響均不顯著,在第t-2期變動1個單位批發、零售業產值會變動0.22個單位,影響是顯著的。這說明農業發展對第三年批發、零售業產值發展有促進作用。
農業與批發、零售業影響均存在2期滯后影響,農業的發展與農業批發、零售業市場發展不協調。這可能是由于農戶在與大型超市對接的過程中處于弱勢地位,以農戶家庭為單位生產的產品難以計入大型超市等主流銷售渠道,只能通過集市貿易以初級產品進行銷售導致的。
從表4回歸結果可以發現:住宿、餐飲業產值的變動在第t期,t-2期對農業產值影響均為正向影響,住宿、餐飲業產值的變動在第t期變動1個單位農業產值會變動0.43個單位,在第t-2期變動1個單位農業產值會變動0.22個單位,但影響不顯著,在第t-1期變動1個單位住宿、餐飲業產值會反向變動3.2個單位,影響極顯著。這說明住宿、餐飲業產值對下一年農業發展有抑制作用。

表4 農業與住宿、餐飲業影響回歸結果
農業產值的變動在第t期對住宿、餐飲業產值影響為正向影響,農業產值的變動在第t-1期,t-2期對住宿、餐飲業產值影響均為負向影響,且影響均不顯著。農業產值在第t期變動1個單位住宿、餐飲業產值會變動0.04個單位,在第t-1期變動1個單位住宿、餐飲業產值會反向變動0.05個單位,在第t-2期變動1個單位住宿、餐飲業產值會反向變動0.02個單位。這說明農業的發展對住宿、餐飲業的發展沒有促進作用。
住宿、餐飲業對農業發展有抑制作用,農業的發展對住宿、餐飲業的發展沒有促進作用。這是由于住宿、餐飲業屬于勞動密集型服務部門,住宿、餐飲業的發展導致農村大量的年輕勞動力放棄農業生產,轉而出去打工加入到住宿、餐飲業中去;各地區缺乏獨特名優農產品,沒有形成優勢特色產業,缺少觀光、旅游休養、體驗等的“生態觀光型農業”。
從表5回歸結果可以發現:金融業產值的變動在第t-1期,t-2期對農業產值影響均為正向影響,金融業產值的變動在第t-1期變動1個單位農業產值會變動0.62個單位,但影響不顯著,在第t-2期變動1個單位農業產值會變動1.33個單位,影響極顯著,在第t期變動1個單位金融業產值會反向變動0.92個單位,但影響不顯著。這說明金融業產值對農業發展有促進作用,但存在滯后性。

表5 農業與金融業影響回歸結果
農業產值的變動在第t期對金融業產值影響為負向影響,農業產值的變動在第t-1期,t-2期對金融業產值影響均為正向影響,且影響均顯著。農業產值在第t期變動1個單位金融業產值會反向變動0.01個單位,在第t-1期變動1個單位金融業產值會變動0.9個單位,在第t-2期變動1個單位金融業產值會變動0.20個單位。這說明農業的發展對金融業的發展有較大的促進作用,但也存在滯后性。
農業與金融業存在互相促進作用,但存在滯后性。這是由于涉農金融機構少,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滯后,農戶與金融機構的信息不對稱,農民償還能力差,存在較大的系統性風險,導致金融機構不愿意給農民貸款。另外,農村有效擔保抵押物的缺失,農戶聯保制度,農戶之間擔保意愿低,導致通過民間渠道融資。
從表6回歸結果可以發現:房地產業產值的變動在第t期,t-2期對農業產值影響均為負向影響,房地產業產值的變動在第t-1期對農業產值影響為正向影響,但影響均不顯著。這說明房地產業產值對農業發展沒有促進作用。

表6 農業與房地產業影響回歸結果
農業產值的變動在第t期,t-1期對房地產業產值影響均為負向影響,農業產值的變動在第t-2期對房地產業產值影響為正向影響,但影響不顯著。這說明農業發展對房地產業發展沒有促進作用。
農業與房地產業之間不存在互相促進作用,這是由于房地產業集中在城市和鄉鎮,所涉及的業務也主要是針對城市和鄉鎮居民,農民涉及房地產業很少甚至沒有;另外,由于大部分地區農戶土地少,收入低,對于房地產的購買負擔壓力大;此外,大多數農民已經習慣了農村的獨門獨院的生活方式,不會參與房地產業。
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發展是滯后農業發展需要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建設大約2年后對農業的發展才會起到作用,農業發展對第二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發展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2.批發、零售業產值對第三年農業發展有促進作用,但促進作用有限,農業發展對第三年批發、零售業產值發展有促進作用。
3.住宿、餐飲業產值對下一年農業發展有抑制作用,農業的發展對住宿、餐飲業的發展沒有促進作用。
4.金融業產值對農業發展有促進作用,但存在滯后性,農業的發展對金融業的發展有較大的促進作用,但也存在滯后性。
5.農業與房地產業之間不存在互相促進作用。
農業與服務業的融合發展首先離不開人的作用,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東北三省人口凈流出180萬,高端人才的流失更為嚴重。所以,要出臺政策留得住人才,吸引的了人才,比如設立創業基金,為回鄉者創業提供資金支持,通過高校、職業院校和農企采用訂單式培養人才等方式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其次,加快發展農產品現代物流。加強農產品電商物流園建設,農商互聯農產品集配中心建設,組建農產品城市共同配送車隊等現代物流。再次,加快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產銷協會、信息中心、網絡銷售等多渠道和多節點的建設,開展農批對接、農超對接、農社對接、農商直供、產地直銷、會員配送、網上銷售等多種產銷銜接經營模式[5]。最后,積極探索創新農業金融業方式。一是要樹立為農服務意識,提供更多更適合農業發展的農業創新金融服務產品;二是要積極探索創新貸款擔保方式;三是要增加農村金融服務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