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闖,馬麗麗,蘇弘揚,姚育峰
(佳木斯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2016年12月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2019年3月習近平同志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講話強調:“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2]。因此,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要在專業課的課堂上引入政治思想教育的內容,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實現專業知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這是目前高校教學改革迫在眉睫的問題。
汽車運行材料是一門專業課程,教學目標除了能夠運用工程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研究和解決車輛運行與維護保養的專業知識和檢測實驗能力,具備從事車輛后市場及車輛運營行業的專業素養;還應具備良好的車輛工程專業應遵守的職業道德,并具有創新精神,能夠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工程活動中履行相關責任;同時養成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習慣,使自己不斷進步以適應車輛行業的不斷發展。針對汽車運行材料課程的特點,對課堂教學內容融入思政元素的切入點、教學設計進行了探討和研究。
在進行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單單是把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就行,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把學生個人品德的培養和家國情懷的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其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突兀地提出,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的時候精心的分析研究授課內容,獲取素材,進行有機的結合。
1.在專業課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
家國情懷:包括愛祖國的國家意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和探索等。
在講解第一章第二節石油的開采和煉制時,要在講好石油開采和煉制的基本內容的同時,引入當今全球石油資源所面臨的問題,即其作為一種戰略資源屬性的能源的“緊缺與高產”;緊缺是我國面臨超過60%的進口比例,高產是產油國僅集中在有限的區域。石油資源是一種涉及國民經濟各行各業的資源,它不僅關系到汽車行業,還關系到民生的其他行業,如化工、機電、農業等等,所以我們要重視、要解決。我國自建國起就開始想破解石油能源的困局,其中“鐵人王進喜”是打破困局的第一人,其展現出來的愛國主義精神,實干精神深深影響著我國的石油人,在此要讓學生了解通過專業知識加上實干精神和濃濃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可以破解困局的。因石油產地不同,其所含硫含量亦不同,因而其煉制所需的工藝流程亦有所不同。通過對煉制過程的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有的放矢,目標明確,進而無形中幫助其樹立良好的學習情感態度;向學生滲透在科學研究上要做到對實驗結果進行合理、公正、無選擇性的分析,養成用數據說話的客觀判斷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的學習態度。石油是各個國家的戰略儲備資源,開采、煉制問題解決后就是儲備,石油這種特殊的資源以何種形態儲存?如何儲存?儲存多少?都關系到能否需之即來、保質保量、使用經濟等問題。通過講解石油儲備問題引出如何關注課程最新的前沿理論和發展動態,加深對課程前沿知識的了解;進而讓學生切身體會能源的重要性,意識到可持續發展,尤其是對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使學生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另一方面,通過這個事件,使學生明白分析問題時避免主觀、片面、孤立、靜止地看待問題,要客觀地從事物的聯系、變化、發展看問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同時,通過開采方式、煉制過程、儲存方法討論,使學生意識到,任何知識都不是一成不變、不可質疑的,要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勇于創新的精神。
2.道德與職業操守教育
個人品格:包括道德情操——社會道德和個人道德及職業道德,體現的是責任和擔當;健全人格——思想、情感、態度、行為、哲學、藝術、性格等,教學生學會如何做人;科學觀——培養學生求真務實、開拓進取、鉆研、勤奮、創新思維等,教會學生如何做事。
在講解第二章第六節車用汽油有害物質控制標準時,首先要明確汽油機有害排放污染物的種類,即碳氧化合物(CO)、碳氫化合物(CH)、氮氧化合物(NOX)等,明確每種污染物所能夠造成的各種后果。由此,首先引出我們如何在不影響自身利益的情況下,出于對地球、國家、社會負責任的態度與精神去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這就上升到了社會道德和個人道德及職業道德,體現了責任和擔當。由于本課程的講授要讓學生充分運用計算機和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工具獲取信息以及通過綜合文獻研究,了解汽車運行所需各種材料,學習如何通過汽車所需和材料特性來提高效率、提高經濟性、減少污染排放等;學習如何通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獲得節能、減排和環保的效果。可以通過學生小組討論的形式,加強學生對汽車運行材料的使用與發展的認識,引入學生求真務實、開拓進取、鉆研、勤奮、創新思維,認識到解決方案對生態環境、人們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案例融入是思政元素最直接、最直觀、最簡單的引入,而且生動形象有感染力,學生感興趣,教師好發揮,并且能發揮到最佳的效果[3]。但并不是每次課的內容都有適合的思政案例,這就要求教師要從知識點中發掘思政元素,比如知識的來源和發展,技術應用,產業與市場與社會生活的關系;知識內涵的體現,思維、邏輯、情感等。其中愛國情懷、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工匠精神等等無處不體現在專業知識中。可以從“一點—多點—一條線—多條線—面”,形成思政線,思政面,與專業理論知識融為一體。還可以發掘教學內容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元素,教會學生通過認識論、方法論、自然辯證的思路和方法去思考問題,建立用歷史的、辯證的、系統的、創新的思維方式。
基本環節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的設計,這是傳統教學應具備的基本要求,是完成課堂教學的基礎。而“課程思政”的融入則要求首先轉變教學理念,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專業課的教學不但要教會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的方法,還應教會學生會從多角度觀察問題,會用發散思維、創新思維去分析問題[4]。
如何體現學生的積極參與情況、理論知識的實踐情況、現實的體驗和感悟,這個環節主要是學生的體驗,把課堂教學中角色對換,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習的積極性。把思政元素融入到課堂去,引申到知識點中,使學生從有形的深層次的知識感悟提升到思想感悟[5-6]。
教學方式的類型選擇,課堂引導方式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把思政元素巧妙地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比如有的可以利用案例法,有的可以采用引申法,有的可以采用畫龍點睛的方式,總之,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尋找、探索適應“課程思政”的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更好地實現“課程思政”在專業課教學中的作用,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思政元素與本專業課程教學元素的有機密切的融合,不能在講授專業知識的時候為了加入“課程思政”而生搬硬套,不合適異地插入“思政元素”,應根據課堂內容,適時、適當地引入“思政元素” 真正做到“潤物無聲”,充分體現課程思政的真正魅力,發揮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6]。
教師是課堂教學中的主要角色,教師的知識素養對教學獲取專業知識的效果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作為專業課教師,除了要掌握該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科發展的前景趨勢,先進的教育理念。還應在教學工作中遵循教師職業的行為規范和教師必備的“師德”品德。同時應深刻理解“課程思政”在教學中的重要性,解放自己固有的思想,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明確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不斷改變教學手段,提高自己的能力素養,適應現代高等院校專業課教學的要求。
教師還要有強烈的責任感,首先,要愛崗敬業,積極進取,具有不斷創新的奉獻精神。其次要有崇高的師德素養,心中有愛,對學生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用博大的胸懷去愛他們。教師不單單是傳授給學生知識,還應時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況,時時體現對他們的關心愛護。潛移默化地教會學生如何愛自己、愛家人、愛同學、愛國家,這樣才能真正的培養出心中有大愛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
通過設計課程目標,把課程思政有機地融入到專業課課程的課堂教學中,使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得學生的綜合技能得到了提高和發展。增強了學生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責任感,課堂氣氛變得活躍,互動性強增強,注重了對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的培養。把思政元素融入到專業知識當中,來提高學生的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及自我能力,真正地發揮了課程思政的作用。
總之,專業課程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課程中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將思想政治教育融會貫通到專業知識,增強專業人才培養的適應性,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可靠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