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嚴,黃 波
(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安徽 六安 237000)
高校“課程思政”作為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的切實途徑,是有效落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機制的戰略舉措。其核心理念在于:通過將思政內容有效融進專業教學科目,充分挖掘專業知識學習的思政元素,自覺完成思政素質與專業技能的深度融合,形成知識導向和價值引領協同育人聯動方略,繼而助力學生主體綜合能力全面發展。面向新媒體傳播技術的發展與革新,新時代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既需要推動思政教育工作的信息化與多元化,又需要增強思政教育建設的時代感與吸引力。可以說,以智慧平臺新媒體傳播為基本視域,有機結合“三全育人”教育格局,構建“課程思政”智慧課堂教學體系,既是提升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工作實效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構建新時代“課程思政”工作體系的切實路徑。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主要渠道,切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繼而在教學全過程形成協同效應,實現知識導向和價值引領的協同育人,助力學生主體綜合能力全面發展。2017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了“三全育人”教育機制,即落實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行動方針,確立了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的長效機制。同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明確指出,新時代高校思政建設,需要加強思政工作統籌,打造思政教育智慧平臺,并通過加強高校思政教育資源互享以及信息管理共建,形成思政理論課與各類專業課協同聯動機制,實現“三全育人”教育格局全面覆蓋[1]。
當前,“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問題在于缺乏針對性與親和力的智慧平臺,繼而難以滿足學生主體綜合能力全面發展的需求與期待。新媒體傳播技術在教學領域的全面滲透與應用,對形成系統化和體系化的思政教育,對完善“三全育人”戰略方針,以及對構建兼具服務力與粘合度的“課程思政”智慧課堂,無疑具有技術支撐與工作統籌效用。就是說,新媒體傳播技術不僅助力了“課程思政”構建全新平臺,而且在“三全育人”理性審視下,助力了“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形成育人合力,繼而成為高校充分挖掘專業課思政元素、創新“課程思政”授課方式、以及深化“課程思政”改革與實踐的重要資源和有效抓手[2]。簡言之,新媒體教育傳播平臺與“三全育人”教學機制的深度融合,是連通專業知識學習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紐帶,是實現“課程思政”育人體系的重要依托。
針對當下高校“課程思政”教育建設,普遍存在專業課與思政課“各自為營”的現狀,以及存在對專業課思政元素發掘不到位、“課程思政”教學模式不靈活等問題,基于新媒體傳播平臺與“三全育人”教學機制深度融合,構建的“課程思政”智慧課堂,其互動性與開放性特點不僅拓寬了“課程思政”的教學渠道,且其動態性與實效性特征也拓展了專業課程中思政元素的深度和廣度[3]。同時,以智慧平臺新媒體傳播為基本視域,有機結合“三全育人”教育格局,構建“課程思政”智慧課堂教學體系,對于打破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思維局限性,將課程思政概念從單純的時事政治與政策法規,提升到專業學習或科學研究中的嚴謹精神與創造精神等方方面面,實現對學生主體人文素養與價值取向的引導,實現專業技能學習與思政素養培育的同向同行,既推動了“課程思政”的信息化與多元化,又增強了“課程思政”建設的時代感與生命力。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教育戰略方針。因此,以智慧平臺新媒體傳播為視閾,有效落實“三全育人”行動方略,構建“課程思政”智慧課堂教學體系,需要確立“時代新人”的根本指向。即是說,當代青年學子作為新時代的追夢人與圓夢人,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結合新媒體傳播平臺,貫徹“三全育人”教育機制,以此構建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需要明確“時代新人”指引目標,兼顧“時代新人”的專業學習與思政素養的協同發展,保證青年學子錘煉品德修為、練就過硬本領、擔當時代責任[4]。概而言之,新媒體傳播平臺與“三全育人”機制的深度融合,開展“課程思政”智慧課堂實踐,實現了“隱性”的專業技能學習與“顯性”的正面價值引領,并在結合新媒體教育平臺的交互性與公開化特點、兼顧“三全育人”的綜合素質人才培養格局的過程中,積極與“時代新人”教育方針形成聯動機制,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保駕護航。
基于新媒體教育平臺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以及互動性強的優勢,“三全育人”理性審視下的“課程思政”智慧課堂體系構建,不僅需要滿足思政工作全過程與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同時還需要充分契合“智慧傳播”教育規律。即是說,只有全面把握“課程思政”智慧課堂的傳播機制與內在規律,才能切實貫徹“課程思政”的“三全育人”教育方略,實現新時代背景下“課程思政”的創新發展。具體表現為:精心設計“課程思政”智慧課堂教育內容,充分挖掘專業課程思政元素的同時,實現教育內容的新穎化與形象化;充分利用“智慧平臺”的互動性與公開性特點,構建多元的教學模式和活躍的教學空間,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的雙主體性;將“時代新人”教育理念內化于“課程思政”教學活動中,兼顧學生主體專業技能與思政素養的雙向發展,努力打造為我黨和國家發展的可用人才[5]。
以新媒體傳播平臺為視閾,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旨在貫徹“三全育人”教育方略。然而,全面把握“課程思政”智慧課堂的全過程與全方位落實思政育人工作,除了需要遵循“智慧傳播”的基本規律以外,還需要緊扣“三全育人”教育格局,打造系統化和體系化的思政育人機制,確保“課程思政”服務力與粘合度的同時,助力“課程思政”統籌各方力量,積極探索知識傳播與價值傳 播的切實路徑,確立所有課程“思政育人”的主渠道效用機制,強調所有課堂“鑄魂育人”的教育理念,以及明確所有教師“立德樹人”的教育職責[6]。面對新形勢新問題新任務,構建“課程思政”智慧課堂,在創新教學模式和拓寬教育內容的同時,需要充分挖掘各類課程育人工作的思政要素,明確“課程思政”教育方略的全員、全過程、以及全方位的育人責任,促使思政理論課與各類專業課的同向同行,實現“課程思政”向“三全育人”目標邁進,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育“時代新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持續輸入高端綜合素質人才。
加強“課程思政”的四個關鍵在于:專業課程建設為基礎、思政引導為核心、智慧平臺為關鍵、強化“三全育人”教育活力為目標。首先,在非思政類專業課程中積極挖掘思政元素,發揮思政教育價值引領功用,是高校“課程思政”體系構建的首要任務。其次,突顯非思政課程的育人作用,優化課程組織體系和智慧課堂建設,是完善“課程思政”的主要渠道。最后,結合學科特點,健全智慧平臺體系架構,落實“三全育人”教育格局,是實現“課程思政”的最終目的。面向以新媒體傳播技術為物質基礎的教育契機,高校“課程思政”體系建設,既需要保證高校“課程思政”個性化與自由化特點,也需要完善“課程思政”協同育人保障機制,構建互通互聯的思政教育整合機制、建立健全課程思政評價機制、以及嚴密科學的信息管理機制,即在充分利用“智慧平臺”的互動性與公開性特點,創新教學模式和活躍教學空間的同時,及時跟蹤和反饋學生主體的價值取向與思想動態,繼而為協同育人做出有效調控[7]。簡言之,建立制度保障技術支撐“課程思政”,通過建立資源交流共享平臺,將育人工作貫徹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與全方位,既打破了專業課與思政課的壁壘,又統籌推進了“時代新人”教育方針、繼而推動“課程思政”與時俱進。
利用新媒體傳播平臺,建設雙向融合的高校“課程思政”智慧課堂,健全線上線下“三全育人”聯動機制。就是說,構建“課程思政”智慧課堂教學體系,不僅需要協同專業課與思政課雙向發展,全面挖掘專業課程思政元素,而且需要充分運用新媒體傳播平臺的信息資源,不斷充實“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以此將協同育人工作貫穿到教學全過程。具體來講,打造線上線下雙向融合“課程思政”智慧課堂,需要助力“專業+思政+網絡”深度融合,以此構建既具有感染力又具有互動性的教學設計。線上層面,借助MOOC、雨課堂等智慧平臺輔助“課程思政”課堂教學,通過將專業課中的思政元素形象化與學理化,增強“課程思政”的代入感與趣味性,繼而切實提升“課程思政”的專業特色與育人優勢。線下層面,借助實踐學習實訓活動、學習興趣小組等形式開展“課程思政”第二課堂,制定專業課教學目標,拓展教學內容深度和廣度,繼而保證“課程思政”涵蓋理論知識的同時,全面傳遞思政教育元素,有機融合線下活動育人與線上思政育人,從而推動“課程思政”教學活動線上線下雙向開展,為實現“三全育人”教育格局全面覆蓋注入新鮮活力[8]。
利用新媒體智慧平臺,建設“三全育人”高校“課程思政”合力矩陣,逐步形成全員參與的“大思政” 格局。具體層面,構建“課程思政”智慧課堂教學體系,除了需要滿足思政工作全過程與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確立“時代新人”的根本指向、以及契合“智慧傳播”教育規律之外,還需要做好頂層設計、各高校黨委的科學統籌、以及全體教師共同參與、從而形成“課程思政”育人合力。借助新媒體智慧平臺,有機融合思政教育與思政宣傳,以“兩微一網一報”為主要宣傳渠道,構建“學校機構+機關教輔+二級學院+學生干部”共同參與的宣傳矩陣,充分貫徹“課程思政”的“三全育人”教育方略,實現新時代背景下“課程思政”的創新發展。總而言之,“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問題在于缺乏針對性與親和力的智慧平臺,繼而難以滿足學生主體綜合能力全面發展的需求與期待。新媒體傳播技術在教學領域的全面滲透與應用,對形成系統化和體系化的思政教育,對完善“三全育人”戰略方針,以及對構建兼具服務力與粘合度的“課程思政”智慧課堂,無疑具有技術支撐與工作統籌效用[9]。簡言之,新媒體智慧平臺與“三全育人”教學機制的深度融合,是連通專業知識學習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紐帶,是實現“課程思政”育人體系的重要依托。
面向新媒體傳播技術的發展與革新,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既需要推動思政教育教學的信息化與多元化,又需要增強思政教育建設的時代感與吸引力。以智慧平臺新媒體傳播為基本視域,有機結合“三全育人”教育格局,構建“課程思政”智慧課堂教學體系,通過建立制度保障與技術支撐的“課程思政”、打造線上線下雙向融合的教育模式、以及貫徹“三全育人”智慧平臺的機制格局,逐步形成了協同育人聯動機制,統籌推進了“時代新人”教育方針,繼而推動“課程思政”與時俱進。因此,高校“課程思政”智慧課堂體系構建的“三全育人”理性審視,既是提升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工作實效的重要舉措,同時又是構建新時代“課程思政”工作體系的切實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