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麗娜
摘 要:2020年我國外貿整體表現快速回穩、持續向好,其中紡織品出口行業表現尤為亮眼,但在增長的外貿數據背后卻是紡織品出口企業利潤微薄甚至負利潤的尷尬局面。本文結合相關貿易數據分析了困境產生的原因,并從經營戰略和金融策略兩方面對我國未來的紡織品出口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紡織品出口;科技創新;智能制造;國內國際雙循環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04(b)--03
1 2020年我國紡織品出口情況
1.1 我國紡織品出口漲勢突出
據海關總署統計,2020年全年我國進出口商品總值321,557億元,出口額179,326億元,貿易順差37,096億元,均創歷史新高。其中紡織品出口表現尤為亮眼,在經歷了1—3月的短暫低迷后,紡織品出口額從4月開始回升,5月達到峰值,4—12月一直保持正的同比增幅。全年紡織品出口額10,695.5億元,較2019年增長30.4%,漲幅在所有商品類別中排名第二。同時,紡織品出口市場占有率也顯著提升。2020年1—11月,美國自中國進口紡織品占比從2019年的43.7%提高到56.1%;日本自中國進口紡織品占比從2019年的53.5%提高到68.6%。2020年前三季度,歐盟自中國進口紡織品占比提高到65.8%。
1.2 紡織品出口大幅增長的原因分析
1.2.1 以口罩為代表的產業用紡織品需求拉動我國紡織品出口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對防疫物資需求激增。我國率先復工復產,成為全球最大防疫物資供應國,以口罩為代表的產業用紡織品需求激增成為上半年我國紡織品出口回暖的主要原因。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0年1—4月,我國對美國出口紡織品50.93億美元,其中口罩占比33%,達16.91億美元;對日本出口紡織品24.41億美元,其中口罩占比40%,達9.67億美元;對歐盟出口紡織品66.13億美元,其中口罩占比54%,達35.73億美元;出口德國的口罩金額甚至達到了紡織品總額的64%。
1.2.2 疫情下新興制造業國家產能下降,致使流失訂單回流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上漲、中美貿易摩擦、發達國家產業戰略轉移等因素,很多紡織品訂單本已從中國流失至印度、巴基斯坦等新興制造業國家。但在2020年嚴峻的疫情形勢下,上述國家的中小型紡織品企業大多處于停工、停產狀態,大型紡織品企業也無法滿負荷運轉,產能急劇下降,交貨期無法保證。中國紡織品出口企業率先復工復產,依靠出貨快、服務意識強等優勢吸引了很多流失的歐美、日本訂單回流,使得紡織品出口額增加。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我國對美國出口紡織品3285.9億元,同比增長20.5%;對歐盟出口紡織品3330.9億元,同比增長16.8%;對日本出口紡織品1332.6億元,同比增長9.2%。
1.2.3 國外消費者需求反撲導致紡織品需求增加
國外消費者在2020年下半年報復性消費也是拉動我國紡織品出口增長的重要原因。疫情帶動的“宅經濟”使得來自國外的家紡、廚房用品、室內裝飾用品等訂單明顯增多。以家紡產品出口為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第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家紡企業出口交貨值增幅為9.34%,9月增幅更是達到19.56%。同時,下半年國外消費者消費欲望的上漲也使得商家作出了經濟形勢好轉的預判,積極為年底購物節做準備,增加了進貨量。隨著圣誕季的到來,圣誕用品的訂貨量也超過往年,這些都成為下半年我國紡織品出口急劇增長的原因。
2 我國紡織品出口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2.1 紡織品出口企業“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通過上述紡織品出口增長原因分析可以看出,2020年紡織品出口增長強勢很大程度與疫情有關,這一意外增長背后是企業難以盈利的尷尬。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統計,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紡織品企業利潤總額同比減少8.6%,很多企業舉步維艱、入不敷出。以孚日集團為例,孚日集團是中國最大的家用紡織品出口商,主要出口毛巾、床上用品等家紡產品,外銷占比在80%~85%,美洲市場的年銷售額達2.7~2.8億美元。該企業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工廠一直超負荷運轉,訂單已經排到2021年3月,但企業財務報表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均低于2019年同期比值。
2.2 困境原因分析
2.2.1 出口成本增加
(1)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增加。隨著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和出生人口雙降,我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逐年上升,漸漸失去了比較優勢。根據WTO的統計,中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高于印度、越南等新興制造業國家的趨勢正在逐步擴大,中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在2019年分別達到了印度的218%及越南的177%。2020年受疫情的影響,制造業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用工荒,紡織品企業的勞動力成本大幅上漲。2020年下半年紡織品訂單增長的同時,紡織品主要原材料棉花、滌綸等價格也大幅提高。以棉花價格為例,國內棉花現貨、期貨從2020年4月開始反彈,11月開始更是大幅提升。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漲增加了紡織品出口企業的生產成本。
(2)全球運費上漲。全球范圍的疫情致使多國港口實行封鎖、航運公司削減運力、國外集裝箱周轉緩慢,導致2020年海運運費暴漲。2020年12月31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CCFI)首次突破了1600點,達到1658.58點,創歷史新高。以歐美航線為例,其運費較年初已經上漲2~3倍,且目前還有繼續上漲的趨勢。紡織品產品重量和體積往往較大,運費占其出口成本的比例較高,高昂的運費擠占了企業原本就不大的利潤空間。
2.2.2 人民幣升值
2020年5月27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自7.1954的年內低點開始反攻,2020年12月31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5249,全年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升值6.92%。紡織品出口企業收的是外匯,但購料、人工支出大多使用人民幣,面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企業或提高出口價格,將壓力轉嫁給國外進口商和消費者,或自己承擔。而對于身處競爭異常激烈的國際紡織品市場的中國企業來說,為了維持和進口商的合作關系以及國際市場份額,除了選擇自行承受壓力之外似乎別無他法。人民幣的大幅升值成為紡織品出口企業在2020年難以盈利的主要原因。
3 對未來中國紡織品出口的對策建議
筆者認為要解決目前中國紡織品出口企業的困境,需要從經營戰略和金融策略兩方面入手。企業要從戰略上調整經營方式,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提升自身的硬實力;同時,針對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利潤困境,企業應該選擇適當的金融策略以改善短期利潤狀況,維持生產運營,為長期的發展爭取時間。
3.1 改變經營戰略提升“硬實力”
依靠科技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搶占中高端市場。2020年12月中國工程院發布了《面向2035推進制造強國建設戰略研究》報告,報告通過對26類有代表性的制造業產業進行國際比較分析得出:紡織等五個產業已整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我國紡織科技創新已經從“跟跑”進入“跟跑、并跑、領跑”并存的新階段。我國紡織品出口企業應抓住機遇,從競爭激烈的中低端市場抽身,主打出口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中高端紡織品,走差異化、品牌化路線。企業應注重引進和培養技術人才、產品開發人才,將功能性面料和關鍵纖維新材料的研發推廣、產業用紡織品新應用領域等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和高校、科研機構密切合作,積極將研發成果應用于出口產品,開拓國際中高端市場。
依托互聯網從“中國制造”轉向“中國智造”,降低生產成本。2020年國家加大了對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項目的支持力度,全年國家智能工廠技術改造項目共支持紡織行業項目23項。紡織品出口企業應抓住這一契機,借助5G技術,應用先進的管理軟件,加快企業信息化改造升級,重構管理流程,建立基于互聯網的嶄新生產模式,實現智能化制造。在生產方面,為應對勞動力成本上升,企業可以通過智能化系統采用“機器換人”的策略,降低人工依賴,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在客戶服務方面,可通過互聯網技術讓客戶遠程在線監控訂單詳情,提升客戶滿意度。供應鏈方面,可運用物聯網技術實現產品全流程質量跟蹤和追溯,并依托我國強大的物流體系,優化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企業還應建立智能能源管理系統,實現“綠色生產”,降低能耗。
加強國際合作,積極開發“一帶一路”新興市場。隨著我國紡織品在歐美等傳統市場的市場份額下降,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紡織品服裝的金額卻迅速增長。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同比增長3.7%。紡織品出口企業應把握好產業鏈全球化向區域化轉變的機遇,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和相關國家深化產能合作、品牌合作的方式在互利共贏中不斷整合資源,布局全球化產業鏈。紡織品出口企業應當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重點目標市場,深入分析其市場狀況,深挖需求,尋找商機。
以國內需求為導向,提升國際大循環地位。中央提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在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關鍵階段提出的強國方略,這也為紡織品出口企業提供了以國內需求為導向、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轉型發展新機遇。企業應以內需為戰略基點,注重產品與內外市場的適配性、協同性,積極開拓內、外兩個市場,尋找新的發展機遇。
借勢跨境電商,“線上+線下,國內+國外”四輪驅動。2020年是我國跨境電商迅猛發展的一年,全國通過海關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平臺驗放進出口清單24.5億票,同比增長63.3%,跨境電商無疑將成為未來進出口貿易的主要模式之一。紡織品出口企業應借勢跨境電商,充分利用阿里巴巴國際站、亞馬遜、中國制造網、易貝等跨境電商平臺,從單純線下B2B模式轉向線上+線下、B2B和B2C相結合的新模式,積極利用網絡直播、內容電商等銷售手段開拓市場。
3.2 金融策略助力企業渡過利潤難關
紡織品出口企業目前的困境很大程度是由于人民幣升值引起的。隨著世界各國對2021年中國經濟繼續上行的預期,人民幣繼續升值的可能性仍繼續存在。針對這一問題,企業可以組合使用各種金融策略來改善短期利潤狀況,為長期發展爭取時間。
充分利用銀行匯率風險管理業務規避匯率波動風險。紡織品企業往往交易周期較長,企業可通過與銀行簽訂遠期結售匯合同,約定將來辦理結匯或售匯的人民幣兌外匯幣種、金額、匯率以及交割期限,鎖定當期成本,保值避險。對于既有進口業務也有出口業務的企業來說,還可以通過掉期外匯交易在買進或賣出一種期限、一定數額外匯的同時,賣出或買進另一種期限、相同數額的同種外匯來固定換匯成本,防范風險。
積極使用財務手段應對人民幣升值風險。一是積極爭取在出口業務中使用人民幣結算,在目前普遍預測人民幣升值的大環境下,使用人民幣結算不但能夠規避匯率風險還能節省匯兌成本;二是可以適當提高出口價格,在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基礎上,將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出口成本的增加部分轉嫁到出口產品的價格上,與進口商共同承擔人民幣升值造成的利潤損失;三是密切關注匯率變化,縮短報價時效。為防止匯率波動帶來的利潤損失,企業可改變訂單報價的時效性,將報價時效縮短到半年、三個月甚至更短,這樣雖然可能導致客戶對企業的信心減弱,但卻可以維持相對穩定的利潤率,為企業的發展爭取時間;四是嘗試改變支付模式,目前我國紡織品出口仍普遍使用美元結算,在這種情況下紡織品出口企業可盡量爭取給國外原材料供應商等下游企業支付美元,以此來減少匯率波動損失和換匯成本。
4 結語
展望未來,全球經濟將步入后疫情時代的新階段,國際經濟形勢依然錯綜復雜。隨著我國“十四五”新發展周期開局起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將逐漸形成,我國和“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將更加深入。廣大紡織品出口企業應抓住這一機遇,充分利用互聯網,加快科技創新的步伐,探索智能化制造道路,培養自身硬實力,在機遇與挑戰中尋求新的突破,再創輝煌!
參考文獻
海關總署.2020年統計月報[EB/OL].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302249/zfxxgk/2799825/302274/302277/3227050/index.html.
孫瑞哲.繼往開來,保持定力,推進新時期行業服務工作高質量發展[N].紡織服裝周刊,2021-01-22.
陳惟杉.紡織業外貿回暖的“煩惱”:忙得不可開交,但最后錢沒賺到[N].中國新聞周刊,2021-01-11.
劉堯飛,楊瑩,張薇.后危機時代我國紡織品出口困境與發展對策[J].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15(02).
曹文超,楊明華.人民幣升值問題研究[J].當代經濟,2008(10).
Analysis on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Textile Export in 2020
Shanghai Commercial School ? FU Lina
Abstract: In 2020,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quickly stabilized and continued to improve. The textile export industry performed particularly well, but behind the growing foreign trade data is the embarrassing situation of low or even negative profits for textile export enterpris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dilemma combined with relevant trade data,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China's future textile exports from both business and financial strategies.
Keywords: textile expor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ual circ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