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萍
【摘? ? 要】如今,社會越來越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特別是在家庭教育領域。在語言領域教育中,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長和教師要耐心地陪伴幼兒,打好心理健康的基礎。本文從幼兒語言領域的角度對其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探討,以期能夠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幼兒;語言領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5-0169-02
Analysis 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hildren's Language Field
(The Fourth Kindergarten of Tongwei County,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ZHANG Yunping
【Abstract】Social attention is focused on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family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language education,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needs parents and teachers to accompany children patiently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mental health.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hildr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field, so that it can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Keywords】Young children; Language fiel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一、幼兒語言領域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在分析幼兒語言領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時,需要先明確教育目標,這樣才能知道后續的教育行為。在確定目標的過程中,既要結合語言領域內容的實際運用,還要充分考慮幼兒這一階段的心理認知水平。這樣才能讓最終確定的目標更有針對性、科學性。對于幼兒所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希望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讓幼兒可以有良好的心理品質。基于此,在幼兒語言領域的教育中就需要從這些方面入手,將心理健康教育的這幾個目標融合其中,提升教育效果。
二、幼兒語言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對于任何一項教育活動來說,都要以教材為依據。因此,在分析幼兒語言領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時,還要用好幼兒的語言教材。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對于現有的語言教材進行分類。幼兒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數都是用故事的形式來呈現具體教育內容的,涵蓋的范圍比較廣,而且內容有著通俗易懂的特點。在教育的過程中,非常容易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相結合。對此,教師應該重視教材,挖掘其中和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點。在將語言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時,一定要明確核心點在于潛移默化地對幼兒產生影響,因此需要挖掘這些故事中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點,比如可以讓幼兒通過角色扮演,激發幼兒的情感,進而讓他們可以主動學習教材中的角色,這對于他們養成良好習慣有重要的幫助作用,而且比起單純的理論講解,效果會更好。
三、在幼兒語言教育活動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語言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自信是幼兒自我肯定的積極形式。所有的孩子都想在學前教育中取得成功,但學習上的挫折往往嚴重限制了他們的自信。培養幼兒的自信心,作為幼兒教師,必須多給他們創造機會來激勵他們。在開展幼兒教育時,可以應用項目設計這種活動來和幼兒展開對話,幫助他們培養自信心。比如在設計具體的活動時,可以給幼兒規定一些任務讓他們來自主完成。當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完成了任務之后,教師應及時表揚幼兒。比如要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最先要做到的就是讓幼兒敢于表達。所以在設計相應的活動之后,可以給出幾個任務選項,由簡單到復雜。幼兒在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教師不斷給予他們表揚以及鼓勵,讓幼兒的自信心得以培養。此外,應該注意的是,對幼兒自信心的培養并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職責。家長在這一過程中也要發揮作用。幼兒家庭必須認識到家庭合作機制對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性。幼兒的父母必須對幼兒保育有科學的了解,并了解學前教育的教育特點和概念。主動聯系幼兒園,了解幼兒目前的發展狀況,特別是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并在出現問題時及時與教師溝通。其次,父母應監測和記錄幼兒的心理發展,努力保持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之間的一致性。
(二)家校合作
在幼兒教育中,家庭教育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父母對待幼兒的態度,會在幼兒個性發展方面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明確提出,家庭在幼兒教育中有重要作用,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的合作伙伴。對此,需要讓家長也能提升自己的育兒水平,教師應鼓勵家長以尊重,公平的方式和幼兒進行日常交流,并且家長還要重視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比如在家里和幼兒交流時,應要求他們清楚地表達。如果幼兒出現不愿意好好說話的情況,一定要及時糾正。有的幼兒在和其他人交流時存在一些障礙,因此家長還要多鼓勵幼兒和其他人交流,比如在走出家門,走在小區中時,見到熟人應該積極打招呼。像這樣不斷幫助幼兒培養交往自信,讓他們可以在人際交往中發現樂趣。家長的這種做法給教師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三)豐富活動形式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幼兒園幼兒的日常活動,如吃飯、睡覺和玩耍,及時教育幼兒,讓幼兒語言領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更豐富的形式。例如,為組織服裝、涂鴉、縫紉、刺繡和折紙等活動創造了可創造性的空間,通過有趣的生活活動發展了孩子們的自主和創新能力。與此同時,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多以游戲的形式進行,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最大限度地利用他們的優勢,例如,在“表達”運動中,孩子們可以獲得快樂和不幸的獎章來表達他們的感情。如果心情好,就掛一張笑臉的卡片;如果心情不好,就掛一張“不開心”的卡片。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識別孩子的心理變化,及時與幼兒的父母交流,找出原因,為孩子的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還可以在幼兒中開展“你是我的朋友”這樣的教育活動,這種活動針對性比較強,鼓勵幼兒將自己內心的想法告知自己的朋友,這樣一來,幼兒不僅發展自身的語言技能,還可以找到生活中的語言樂趣。
(四)因地制宜進行愛心教育
教育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的發展至關重要。愛能為孩子帶來安全、滿足和快樂,使他們健康。在具體的教育中可以將愛心教育當作一個重要的主題,比如在實際教育活動開展時,借助幼兒歌曲作為引導,讓幼兒可以更主動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而且幼兒的情感是非常容易被激活的,所以教師在選擇導入歌曲時,可以和實際情況相結合。比如在教師節臨近時,可以選擇贊美教師這一類的歌曲,這能極大地激發幼兒的感恩情感。要讓幼兒能夠變得更為開朗活潑,也可以選擇一些歡快的歌曲,這些都會潛移默化地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產生影響。在幼兒樂園的日常生活中,教師必須與幼兒一起生活學習,創造一個小小的世界,充滿真實、良善與美,而幼兒則一邊努力去愛別人,一邊感受愛。從心理健康教育這一領域入手,應用更多的愛心教育,對于幼兒個人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四、保證幼兒語言領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條件
(一)創設優良的語言環境
創造一個健康、進步的環境和教育環境,使幼兒能夠舒適地學習,塑造個人品格對于幼兒教育來說,可以多采用一些游戲讓教育氛圍變得更為融洽,例如,在游戲中,讓孩子們打扮成小動物,幫助長頸鹿母親找到它的孩子,這樣的游戲能夠教會幼兒不斷思考,并且友善和禮貌的對待他人。在游戲中,可能會出現一些矛盾,但教師應該正視這樣的現狀,因為在這一過程中,往往是幼兒在和同齡人建立良好關系的重要時機,使他們能夠有效處理矛盾。在開展各種活動時,教師應該能夠去包容幼兒所犯的錯誤,比如在開展手工制作活動的過程中,有的幼兒并不能獨立完成,很容易出錯,此時教師應該多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二)建立和諧的師幼關系
《幼兒園指導綱要》指出,“老師和幼兒之間的和諧關系讓孩子們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和快樂,并培養一種自信和自信的感覺。” 對此,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和幼兒要有和諧的師幼關系。要實現這一目的,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很多。尤其對于幼兒教育來說,大部分教育內容都是通過活動的形式來呈現的,所以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主動和幼兒交流,和他們成為朋友。并且多設計一些活動,比如針對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幼兒美術能力的。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幼兒充分的尊重,讓他們可以自由地在活動中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當教師和幼兒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系時,和諧的師幼關系也會得以建立。而且,在幼兒教育中,幼兒的心理問題,如焦慮、羞恥、孤獨和脆弱,只有在教育工作者和幼兒之間存在和諧關系的情況下才能得到解決。幼兒園可以組織一系列以心理健康為重點的教育活動,為幼兒園創造文化支持環境。
五、結語
總之,教育對幼兒語言教育來說是發展心靈健康的重要方式,心理健康教育被視為幼兒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師在面對幼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可以從給予積極的心理暗示,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及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等多個方面入手,確保這一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朱耀梅.幼兒園健康領域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8(26).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