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霞

【摘? ? 要】在學前教育階段的游戲運用中,部分教師會遇到游戲教育效果較差、游戲不受幼兒喜愛等問題。對此,幼兒教師首先可以鼓勵幼兒創造游戲規則,以此促進游戲變革,增強游戲與幼兒的適應性。其次,幼兒教師可以針對幼兒存在的能力缺陷設計游戲,以游戲輔助幼兒成長。再次,幼兒教師可以將游戲與學科教學融合,以此提升教學質量。最后,幼兒教師需要優化自己對幼兒的指導,使游戲的價值能夠充分體現。
【關鍵詞】游戲;學前教育;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5-0177-02
A Study on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Gam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s
(Kindergarten in Xicheng District, Min County,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YANG Xiaoxia
【Abstract】In the use of games in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stage, some teachers will encounter problems such as poor educational effects of games and unloved games by children. In this regard, kindergarten teachers can first encourage children to create rules of the game, so a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games and enhance the adaptability of games and children. Secondly, kindergarten teachers can design games for children's ability defects, and use games to assist children's growth. Third, kindergarten teachers can integrate games with subject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Finally, kindergarten teachers need to optimize their guidance to children so that the value of games can be fully reflected.
【Keywords】Games; Preschool education; Application strategy
一、鼓勵幼兒創造,促進游戲變革
在現實的游戲教學中,幼兒教師總會遇到一些突發情況,比如幼兒不喜歡游戲的種類,或者幼兒在游戲中找到了新奇的游戲方式。遇到這些情況時,教師不能以既定的計劃繼續進行游戲,而是應當尊重幼兒的選擇,鼓勵幼兒對游戲的內容或者游戲的形式進行創造,以此促進游戲的變革,提升游戲活動的教育價值。
以節奏游戲“蠶豆花”為例,幼兒教師先為幼兒提供了“鈴鐺”這一樂器。一開始,幼兒都使用正常的方式進行游戲。忽然,幼兒1的鈴鐺不慎掉在地上,并發出了“叮鈴鈴”的好聽聲音。其他幼兒在看到這一幕之后,都表現出想要摔鈴鐺的傾向。對此,幼兒教師立即拍拍掌吸引幼兒的注意,然后對幼兒進行引導,幼兒教師:“剛剛鈴鐺寶寶被摔得好疼,叮鈴聲就是它在哭泣的聲音呢?大家都是好寶寶,不會想要弄哭鈴鐺寶寶吧。”幼兒紛紛表示不會。幼兒教師繼續引導:“這樣,我們先讓鈴鐺寶寶休息一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來看一看其他的物品能夠發出什么聲音。比如,這樣(輕輕敲桌子),這是‘篤篤篤的聲音。”在教師的鼓勵下,幼兒開始了各種嘗試。幼兒1拿著鉛筆輕輕地敲桌子;幼兒2一跳一跳地用腳掌踩地板;幼兒3用雙手進行不同力度的拍打。在幼兒對游戲進行了創新之后,幼兒教師可再將幼兒發出的聲音收集起來,并分好類。比如,有的聲音是清脆的,有的聲音是渾厚的。最后幼兒教師再引導幼兒將這些聲音與節奏游戲融合在一起,如此方法能夠促進游戲的變革,使游戲更受幼兒的喜愛。
二、針對不足設計游戲,輔助幼兒成長
學前階段是幼兒成長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的幼兒存在著諸多方面的不足,如交往能力、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面對這些問題,幼兒教師的訓誡、引導話語較難取得效果。所以在運用游戲時,幼兒教師需要針對幼兒存在的缺點設計游戲,使用游戲能促使幼兒突破自己的缺點,輔助幼兒成長。
以交往游戲“對不起”為例,這一游戲是專門為了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的游戲。在幼兒園的生活中,幼兒常常會遇到各種意外,比如不小心毀壞了別人的積木成果,不相信踩到了別人等。在發生這些意外之后,幼兒通常沒有道歉的意識,結果便會導致幼兒之間的矛盾激化。而這一交往游戲,則是幼兒教師結合幼兒在生活中常發生的交往問題設計的。比如,幼兒教師先為幼兒創設角色扮演的情境:文文和安安是一對粗心的好朋友,他們之間經常遇到不好的事情。比如:“文文不小心踩到了安安的腳,安安不小心碰倒了文文搭的積木。現在他們都認為對方是故意的,然后不理睬對方。如果你是文文和安安中的一個,你會怎么辦?”在教師的有意引導下,很快有幼兒回答:“要道歉”。幼兒教師這時應立刻肯定他的想法,并指導幼兒該在什么情況下進行道歉。幼兒教師:“我們在生活中很容易不小心對別人產生傷害,在產生傷害之后,我們就需要及時對別人說‘對不起,向別人道歉,并彌補我們的過失。現在我們來扮演文文和安安,來學一學如何道歉。”如此,幼兒教師可以游戲的方式輔助幼兒完善不足,健康成長。
三、融合學科教學,增強教學質量
學科教學是學前教育的重點內容,幼兒教師可以將游戲與學科教學融合在一起,以學科游戲的方式對幼兒進行教學、指引。相較于傳統的指導教學方式,學科游戲更能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與自主創造熱情,能夠提升學科教學活動的質量。
如前文所述,教師可以在音樂教學中融合游戲,以此提升教學的質量。教師還可以在科學等學科的教學中融合游戲。以“科學的探索”為例,幼兒在自由探索時,容易喪失目的,進而以完全游戲的方式對自然進行觀察。這樣便會導致幼兒教師開展科學探索活動效果不明顯。對此,幼兒教師可以將自主探索轉化成游戲,即幼兒不僅需要自己進行觀察,還需要將觀察到的內容展示給其他的幼兒。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教師需要起到記錄者的作用。比如,準備好手機或者相機,讓幼兒在尋找到自己需要觀察的目標之后,引導他們將其進行拍照記錄;在幼兒們完成實踐觀察后,幼兒教師可在多媒體上展示拍的照片,然后讓他們基于這些照片介紹自己觀察的內容;在幼兒介紹時,幼兒教師可以繼續設立游戲規則,比如“比一比哪個幼兒說得更清楚”。如此將游戲與學科教學融合在一起,并借助游戲的價值彌補學科教學活動本身存在的缺陷,能夠使學科教學活動的效果更好地體現。
四、重視指導,提升游戲價值
在各類游戲活動中,幼兒因為能力的差異,往往在游戲中會有不同的表現。有的幼兒會在游戲中取得成功,進而對其他的幼兒進行嘲笑;有的幼兒則會遭遇失敗,并陷入自怨自艾之中。幼兒教師在組織游戲活動時,需要注意觀察,在這些現象出現時,及時對幼兒進行引導。
以“積木構建”游戲為例,在游戲中,幼兒1的動手能力較強,但是性格較為跳脫,習慣于不顧其他幼兒的心情向其他幼兒炫耀自己的成果;而幼兒2的動手能力較弱,并且容易受到打擊。對此,幼兒教師便需要在幼兒的游戲中介入,以言語對不同的幼兒進行引導。比如,對于幼兒1,幼兒教師:你很厲害,但是你不應該去打擾其他幼兒進行游戲。幼兒1:可是我可以幫助他們啊。幼兒教師:我也可以幫助你啊,你看你已經搭好了一個建筑是吧,我現在幫你搭一個更好看的,不過要把你這個拆了怎么樣。幼兒1:不要,我要我自己的搭的。幼兒教師:沒錯,大家都要自己搭的,別人的幫助并不一定是好的。對于幼兒2,幼兒教師則需要積極對他進行心理暗示,增強他的游戲信心。比如,在幼兒2游戲時。幼兒教師:哇,你搭得真棒,和別人的有好大的不同,能和老師說一說嗎?幼兒2:這是一個老房子,和現在的房子不一樣。幼兒教師:你真厲害,竟然可以搭老房子,但老房子很難搭啊。幼兒2:嗯嗯,有些地方我搭不好……以這樣的方式給予幼兒指導,能夠有效提升游戲的教育價值。
五、結語
綜上所述,游戲在學前教育中有著極高的應用價值,幼兒教師需要以多種策略保證游戲在各類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效果。在游戲中,幼兒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基于自己的想法進行合理地創造,以此發展幼兒的創造思維能力。在游戲設計方面,幼兒教師可以基于幼兒的不足或者學科教學的特點,選擇游戲的種類與開展的方式,增強游戲或者教學的效果。在游戲指導方面,教師需要基于幼兒的表現對幼兒進行合適的引導,以此助力幼兒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建平.游戲化教學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36).
[2]周巧毅.學前教育課程游戲化教學改革與思考[J].新課程,2020(39).
[3]高崴,袁慶俠.科學游戲在幼兒園學前教育中的有效應用[J].數碼世界,2020(08).
[4]魏良榮.科學游戲在學前教育中的運用方法探究[J].小學科學(教師版),2020(07).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