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曉鳳

劉慧是一位平凡的鄉村教師,卻能把平淡的生活過得生動溫暖。她說,人間至味是清歡,生活中的美好總是在不經意處,就像這群天真爛漫的孩子總能給自己驚喜。心之所向,才能身之所往。在鄉村的廣袤大地上,劉慧堅守著內心的熱愛,將平凡簡單的日子醞釀成美好的詩行。她表示,好老師是“磨”出來的,是歲月的力量將她從一個青澀的教育者,磨礪成孩子們眼中耐心有愛的“貼心媽媽”。
把心敞開,讓學生進來
1998年,劉慧師范學校畢業后進入張汪鎮中心小學教書,一年后轉到離家比較近的張汪鎮任莊小學任教。受做教師的父親的影響,劉慧決心也要像父親那樣做一個受人尊敬和愛戴的人民教師??墒怯捎谌狈涷灒瑒⒒蹌傋呱瞎ぷ鲘徫粫r,經常被那些調皮的孩子氣哭,性格要強的她向老教師請教經驗:“班里的小孩‘欺負我,我要怎么‘對付他,才能讓他聽我的?”老教師笑了,說你還是年輕啊,等你再磨煉幾年,被孩子們磨得沒脾氣了,就不會說這樣孩子氣的話了。
原來好老師都是被孩子們“磨”出來的。此后,劉慧不再跟孩子們“計較”,她總是設身處地地為孩子們著想。學生課堂上沒學會的知識,她課下一遍遍耐心講解;調皮的孩子氣她,她一笑了之;學生遇到困難,她第一時間幫助解決。當時學校缺老師,她教英語、教語文,兼任音樂課、科學課教師,學校缺什么老師,她就認真鉆研相關課程。劉慧多才多藝,喜歡唱歌,會吹口琴。漸漸地,孩子們開始依賴她,就連最調皮的孩子,在她面前也變得聽話起來。教育就是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劉慧沒想到,曾經困擾自己許久的問題,就這樣迎刃而解了。劉慧感嘆,自己好像并沒有做什么,只是多給了孩子一點愛。把心敞開,讓學生進來,用愛去包裹孩子,孩子一定會回饋你愛和信任。
學生小碩長得高大威猛,不喜歡學習,總愛跟同學打架。一次課間,劉慧聽說他又跟人打架了,便把他叫進辦公室。看到小碩滿身是土,一臉狼狽的樣子,劉慧的氣不覺消了一半,她下意識地拍了拍小碩身上的土,彎腰給他系上鞋帶,讓他先去上課。課后,小碩主動向劉慧認錯,說自己學習不好,得不到小伙伴的認同,無意中發現自己的強項居然是打架,還從中找到了“優越感”和“成就感”。劉慧一驚,原來每一個孩子心中都藏著一個小宇宙,這些小宇宙有其獨特的運作機制,老師要做的就是及時引導,將他引到正確的軌道上來。劉慧說,打架是戾氣,這樣只會讓同學更加疏遠你,想獲得尊重,就得改掉愛打架的毛病。在劉慧的教育下,小碩不再“惹是生非”,還主動幫助同學,與同學建立了深厚的同窗友誼。
孩子們的“代理媽媽”
鄉村的孩子淳樸善良,但見識少,眼界不開闊。劉慧盡可能地帶學生們多讀書、多出去看外面的世界。她是班主任,也是語文老師,同時還是學校的圖書管理員。她常常向學生推薦好書,讓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領著他們去觀察草木生長,去附近的河里觀察水質污染情況,去附近的工廠參觀……
鄉村地處偏遠,留守兒童特別多。有些孩子內向膽怯、自我封閉,有些在長輩的溺愛下,沖動叛逆、蠻橫霸道。劉慧在辦公室常備理發器、指甲剪、感冒藥、創可貼……她為學生建立成長檔案,過生日、洗衣服、洗頭發,并定期家訪,教孩子做家務、整理衣物,儼然成了孩子們的“代理媽媽”。而老人一個感激的眼神、一句親切的“大閨女”,劉慧心里就暖融融的。她說,老人們精力有限,對孩子的照顧力不從心,作為老師,我只是多操了點心而已。
學生小征的父親在外多年音信全無,母親顧不上管他,小征跟著爺爺奶奶,他常常逃課去網吧上網。一個周六的晚上小征一夜沒回,第二天,爺爺焦急地給劉慧打來電話。劉慧想小征一定是在網吧打游戲,便去微山縣城一家網吧一家網吧地尋找。找到小征時,天已經黑了,劉慧把他接到自己家里,給他做了可口的飯菜,絲毫不提網吧的事情。幾天后,小征終于向劉慧敞開心扉,說爺爺奶奶和媽媽總是在他面前說對方的壞話,他很討厭那個環境,只有當自己沉浸在游戲中時,心里才是安靜的、放松的。劉慧對他進行心理疏導,并趕到小征家里做工作,讓他們意識到家庭環境對孩子的重要性。經過她的努力,小征家里的氣氛和諧了,他感受到家人的愛和溫暖,逐漸戒掉了網癮,也變得勤奮樂觀。如今小征已經從一所高職院校畢業,在一家企業工作,生活踏實安穩。
學生小銳品學兼優,父母在外打工,后來出車禍雙雙離世,小銳一夜之間失去了父母,年邁的爺爺奶奶來學校要領走孩子,說家里生活困難,沒法再供她讀書了。劉慧說,先把孩子留在學校,其他的我來想辦法。劉慧在生活上資助小銳,為她申請了特困生補助,并對她進行心理疏導。小銳升入中學后,劉慧依然關心著小銳的成長,將愛的接力棒傳遞到她初中班主任手中,同她的中學老師交流。劉慧說:“小銳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她在中學也遇到了像慈母一樣關懷她的好老師。如今小銳從師范學院畢業后在一所中學做教師,非常優秀。”
心捋順了,事兒也就順了
劉慧注重梳理孩子的心理健康。她表示,孩子的很多問題,其實是家庭的問題。現在學生留守的少了,但父母離異的現象反而多了。劉慧班上29個孩子,就有6個來自單親家庭。一切問題都出自內心,心捋順了,事兒也就順了。她教孩子懂得感恩,教導孩子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小敏在父母離異后,跟著父親生活。她告訴老師,自己想念母親,父親卻極力阻止她見母親。后來劉慧把小敏的媽媽拉進了班級微信群,小敏的爸爸反應十分激烈,堅決要求老師把對方移出群,說既然離婚了,孩子就跟母親沒關系了。劉慧說,小敏需要母親的愛,大人的感情出了問題,不能讓孩子來買單。小敏以前十分開朗,現在變得自我封閉,成績直線下降。我們愛孩子,為什么不能為孩子而作出讓步呢?在劉慧的協調下,小敏的媽媽得以經常來看望女兒,劉慧常常拿自己的手機讓母女二人通電話。慢慢地笑容又回到了小敏的臉上,小敏情緒穩定了,成績也上去了。
學生小朗有段時間總是心事重重,劉慧便把他叫到身邊詢問。小朗眼淚奪眶而出,他委屈地說:“我再也不想回到那個家,不想見到那個人了,活著沒意思,還不如死了算了?!眲⒒垡庾R到問題的嚴重性。小朗說,媽媽總是打他,他受不了了。劉慧安撫了小朗,并給小朗的家長打電話詢問情況。小朗的媽媽很驚訝,說這孩子擰得很,總跟我對著干,我氣不過就揍了他一頓。劉慧說,你是不是經常打孩子?小朗母親不以為然:“小孩子不聽話,打他他才能長記性?!眲⒒劢o小朗母親講了叛逆期孩子的特點,讓她意識到粗暴的教育方式往往適得其反。然后又找小朗談心。在那周“感恩父母”的主題班會上,劉慧給學生講了“陌生人的一碗面和母親煮的一輩子飯”的故事,讓學生回憶父母愛自己的點滴畫面,告訴他們,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父母也有自己的局限,也許不會表達、也許方式不同,但殊途同歸。那次班會對小朗的觸動很大。后來小朗的母親發來短信感謝劉慧,說孩子變得開朗熱情,懂事了許多。而她改變了教育方式,孩子跟自己也親近了。一切都源于愛。愛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有付出,便會有愛的回流……
劉慧熱愛生活,喜歡跑步、做瑜伽,旅游。她愛美,喜歡侍弄花草,愛讀書、更愛學生。在她心里,孩子就像漫山遍野的滿天星,雖平凡,卻在竭力綻放生命最耀眼的光彩,劉慧愿做那個拾花者,為他們剪枝、除蟲,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保持內心的熱愛,積極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