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廣州工商學院,廣東廣州510850
隨著社會志愿者的出現,高校志愿者在現各大高校已是普遍存在。民辦高校的圖書館也趁勢而上,學習了其他高校的優秀案例,搭建了自己的志愿者服務團隊,以院系為單位,組建了志愿者服務隊。民辦高校圖書館對于志愿者的服務不但有助于優化民辦高校圖書館人力資源的配置,減輕民辦高校圖書館經費投入問題,還有助于更加有效地建立民辦高校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促進民辦高校圖書館的運營和管理、提升民辦高校圖書館服務水平[1]、培養學生無私奉獻的精神,有著向上的積極推進作用。但是高校志愿者服務體系在搭建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調整和改進。
志愿者服務是一種無償的、自愿參與的活動,這需要參與人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圖書館的自由、平等原則就是要求圖書館在提供服務的過程當中必須實行無等級、不差異、不受歧視的服務,圖書館從其服務形式和內容上就是要求完全遵循平等、公益、不忘奉獻的意識形態志愿者服務精神。同時也重點是認真地踐行“德學五進”,引導學生牢固地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人生觀[2],將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實際志愿工作中來。
圖書館服務管理機構前身是一個以“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為公共服務發展宗旨的大型綜合性公共服務管理機構,如何在各高校圖書館服務中脫穎而出,打造自己的服務特色,也是各大民辦高校圖書館的目標。“在工作中獲得鍛煉,在服務中尋找特色,辦優秀的民辦高校圖書館。”
志愿者服務有效地為學校搭建了對于圖書館及讀者之間的一個雙向交流溝通和服務的平臺,志愿者在服務過程中既要面對學校及圖書館的各個工作人員,又要面對進入圖書館的師生,作為學校及讀者服務人員的同時,又要面對讀者。有助于他們客觀、全面地發現我國各級圖書館在管理、服務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得圖書館的工作更加符合廣大師生和讀者的需要。
由于圖書館工作人員數量有限,所以志愿者的抵達,無疑會是雪中送炭。當前我國各類圖書館的發展現狀主要就是經營規模越來越大,新設施和技術也在不斷更新,圖書館的人員配備嚴重不足,這不僅增加了圖書館的管理難度,還制約了圖書館的工作的正常開展。筆者所在學校花都校區圖書館共有14 位工作人員,1 位副館長,13 位工作人員,包括了流通部7 人、閱讀推廣部2 人、采編部2 人、技術部1 人、電子閱覽室1 人,在即將擴館的前提下,新增加了6 萬余冊新書,該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志愿者的加入,使該項工作得到有效緩解,暫緩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壓力。
筆者在圖書館工作已有近兩年的時間,經歷了一次畢業生離校手續的辦理,期間發現很多學生在校期間一次都沒有走進過圖書館,沒有借閱過一本書籍,更不用說來圖書館自習了。特別是一部分學生表示第一次來圖書館是為了辦理離校手續,筆者當時既震驚又覺得遺憾,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從來沒走進過圖書館,浪費了大好的資源,沒有好好把握住學習的機會。志愿者的服務一方面是希望學生們得到鍛煉,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另一方面是希望志愿者們可以通過他們身邊的同學、朋友積極宣傳圖書館的一些活動,了解圖書館的功能,好好地度過一個不遺憾的大學。
志愿者的成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鍛煉的平臺,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服務意識,在實踐中進行德學教育,融教于學,融德于心。
筆者單位圖書館志愿者是由各學院直接招募本學院的學生,推薦參與圖書館工作,圖書館只有使用權,沒有選擇權。各學院沒有提前和圖書館工作人員進行充分對接,在工作時間和內容上不能得到合理安排,這樣并不能充分發揮圖書館的實際權力,使得管理上不嚴謹,導致志愿者服務的興致大打折扣,志愿者服務變成了一種包袱。
由于志愿者對圖書館的了解不到位,沒有提前熟悉館內架構,各樓層、各書庫的藏書情況,導致工作上只能安排簡單重復的工作,另外對接上經常出現紕漏。需要圖書館老師給志愿者專門培訓,導致圖書館工作人員資源不協調。
據悉,志愿者服務圖書館可以獲得相應的學分,一部分志愿者只是為了獲得學分,并不是內心真正的想要參與到圖書館服務中去,把志愿者服務當成了一個任務,任務結束,服務也一并結束了。志愿者們是自愿提供服務,并且這也不一定意味著他們不需要在精神和情感上進行追求,他們也是需要得到認可,才會具備努力向前的動力。
筆者了解到,本學期的志愿者工作內容,一般都是到達圖書館匯合后,由一位老師安排當時間段內的工作安排:如整架、清潔、驗書、分書等重復的工作,志愿者并不太了解圖書館的一些知識,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工作,難以達到提升志愿者深入了解圖書知識的目標。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應該制定志愿者工作職責制度,實行登記簽到制度,對于當天表現較好的學生可以由老師標識,方便后期進行考核獎勵。通過制度進行適當地約束和引導,以確保志愿者服務的質量。
“一進”為了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圖書館工作,流通部可組織專職圖書館工作人員到各學院進行統一培訓或者開展圖書館方面的知識講座,。“二進”為了讓學生增加對圖書館的了解,主動邀請院系學生進圖書館學習,不定期的組織專項學習,可結合閱讀推廣部的“讀書月專題”。“一出”圖書館工作人員邁出圖書館的大門,主動和各學院聯系,了解師生需求,對癥下藥,提高“知名度”。
科學的開展監督和考核是為了推進高校志愿者工作。為了能夠吸引更多志愿者積極參與到圖書館的工作中去,調動廣大志愿者的工作熱情和活動積極性,可以針對廣大志愿者建立相應的服務考核獎懲機制。比如目前西安交通大學主要高校采用的“星級考評制”,山東大學、吉林大學高校則特別是普遍采用“義工積分制”等[3]針對的是志愿者,還可以像讀者協會的學生一樣,增加志愿者的書籍借閱時限和書籍數量,評選積極分子和優秀志愿者等,在圖書館的活動中進行表彰以鼓勵志愿者積極參與志愿活動中來。
勤工助學學生是經過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系統培訓,對圖書館的各項工作大致了解,主要在流通部門協助流通部的老師們完成書庫的各項工作。由于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有限,往往在人手不夠的情況下,會安排勤工助學學生帶著志愿者完成相對應的工作,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圖書館工作人員不足的問題。
對于表現優秀、有特別貢獻的志愿者,可以利用圖書館的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進行宣傳。比如近段時間花都校區圖書館進行6 萬多冊新書的驗收、分書,這些工作都是體力活,來的志愿者基本上都是女生,圖書館老師可以拍下一些志愿者工作時的照片,在公眾號中組織一次最美志愿者的投票活動,表揚志愿者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即宣傳了圖書館的工作,又表揚了志愿者的事跡。
既然選擇來圖書館參加志愿者活動,應該都是有服務意識的學生,如何在工作中發掘志愿者的服務潛力,以提高志愿者的服務態度和服務方式,也是圖書館老師在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最近在和志愿者一起工作后,發現休息和結束時由衷地對志愿者說一句辛苦了,她們很開心,工作起來也會感覺相對輕松一點。
服務、創新不僅僅外乎人,以人為本是根本,要做到充分發揮志愿者個人優勢,結合志愿者的專業、特長、能力為學校提供一個對口的工作崗位,將其理論與實踐有機地融入到學校的建設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學校志愿者的全面整體綜合素質,才能有效促進學校圖書館創新性發展及提升學校圖書館在廣大師生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隨著當前我校學生圖書館服務規模的不斷發展壯大,圖書館活動場所和服務設施的不斷擴建,引進更多的社會志愿者積極參與加入到我國民辦高校學生圖書館志愿服務中,這無疑是當前我國促進民辦高校志愿圖書館服務事業健康穩定發展的一個必然選擇,提高了工作效率、增進了圖書館和學生之間的溝通,進而為全校師生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構建一個和諧的、高水平、可持續發展的民辦高校圖書館志愿服務管理體系,使更多的讀者了解和理解圖書館工作,實現讀者與圖書館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