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厭學情緒的產生容易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成績,甚至對學生的身心健康、人格發展產生影響,不利于學生健康發展。其中,厭學情緒是學生向后進生轉變的開始,也是后進生越滑越深的“加速劑”。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學生厭學情緒,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轉變厭學情緒。唯有這樣才能消除學生厭學情緒,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學生;厭學情緒;輔導
厭學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學生厭學的主要表現為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待教師態度冷漠,甚至覺得讀書沒有用,學生學習成績下降,長此下去造成惡性循環。學生遲到、早退,嚴重者甚至休學,導致學生發展受到影響。教師面對這種現象不及時輔導、阻止的話,容易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負面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如今,人才的培養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所以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正確引導學生,才符合現代教育的理念。
一、案例分析
A學生在朋友圈發表過一長段文字,表示要申請退學,不想將自己的理想葬送在無聊的考試之中。該學生學習成績較落后,經常出入網吧,甚至將父母給的吃飯錢都擠出來上網,過于沉迷與網絡游戲;白天上課睡覺,不寫作業也不交作業。即便是班主任談話之后也沒有任何的改進,依然我行我素,不喜歡學習。
從上述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些學生的厭學情緒與行為成為一種常態。學生坐在班級中看似是在學習,但事實卻不是如此。學生時間觀念性不強,被動的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沒有給自己一個歸納、反思以及總結的空間,這是典型的厭學現象。
二、學生厭學情緒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原因
父母的期望比較高,導致學生出現厭學現象。“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中國特色家庭教育,一些父母將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夠上一個好學校,考一個好成績,對學生的教育簡單粗暴,分數至上。
也有一些家長由于工作的原因,將教育孩子的事情推給老一輩的家長。隔代監護的現象,導致教育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隔代長輩無微不至的關懷容易讓學生產生依賴,缺乏生活經驗與責任感,導致學生厭學。
還有一種就是不和諧的家庭關系,也會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我們都知道環境的重要性,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環境,也是長期環境。如果學生長期處于不和諧的家庭環境之中,容易給學生造成很大的困擾與壓力,甚至產生心理偏差。
(二)自身原因
結合目前學生厭學情緒的原因來看,主要包括兩方面。即學生學習基礎薄弱,沒有學習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學習的動力,導致學生討厭學習;再者就是學生自控意識不強,好奇心比較強,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產生興趣轉移的情況,久而久之,產生厭學情情緒。
(三)社會原因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信息化技術發展背景下社會日益紛雜,各種各樣的因素誘惑著學生。對于學生來說,枯燥的學習下接觸社會上的一些誘惑,很容易沉溺其中無法自拔。各種直播軟件的出現,對游戲的介紹以及直播平臺的收益情況,導致學生覺得學習枯燥,沒有用處。這樣錯誤的思想理念,反而給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影響。如果家長不及時引導的話,容易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
三、輔導學生厭學情緒對策
(一)深刻分析厭學原因,對癥下藥
值得注意的是,厭學是一種教育現象,導致厭學的原因有很多種,每個厭學者的原因不一樣,有深層原因也有表層原因。這就要求教師善于觀察,找到問題產生的根源,從根本解決問題。厭學是多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與學校、社會、家庭、學生自身等因素息息相關。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體會,但同時也需要和學生再次分析問題,尋找更多的可能性,對于學生的不合理認知進行調整,引導學生學會辯證客觀全面地看待事物、分析事物,從長遠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二)采取多樣化的輔導方式,治標治本
厭學情緒的輔導方式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個性特點等因素,開展合適輔導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每一種厭學輔導方式都有著優缺點。只有綜合運用多種方式,才能彌補不足,有效解決學生厭學情緒。一般來說,常用的厭學輔導方式包括陽性強化法、焦點解決法、意象對話、家庭療法以及認知療法等。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分階段輔導。循序漸進才能治標治本,達到理想的效果。
(三)注重家校合作,針對性輔導
教師要多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發現學生家庭中的情感缺失,幫助學生走出情感誤區。同時對于高要求的期待型的教育家庭,教師要多與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合理認識教育。此外,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目標;注重尊重學生,給予一定的信任,與學生做朋友,將快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在舒適快樂的環境中學習,減少對分數的關注。與此同時,家長要正確認識“學而優則仕”的文化理念,學會分析一些現代錯誤思想理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四、結論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新時代背景下的教師要意識到解決學生厭學問題的重要性。厭學情緒關系到學生的健康發展,也關系著教育良性發展,甚至關系著社會和諧發展。所以必須強化厭學情緒輔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轉變學生的厭學情緒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循序漸進展開,同時也需要教師、家庭以及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解決這一現象。高度重視學生厭學情緒,幫助他們走出厭學困境,才能促使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韓海平.如何克服“厭學情緒”,快速進入學習狀態[J].考試與招生,2019(4):54-55.
[2]余建玉.對城市中小學生厭學問題的分析研究[J].好家長,2019(1):153.
[3]李莉.高中生厭學的心理機制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5(6).
[4]李文珍.探討學生厭學原因解決學生厭學途徑[J].讀寫算,2014(6):101.
[5]王自園.關于小學生厭學問題工作案例和經驗總結[J].智庫時代,2020(12):276-277.
責任編輯? 林百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