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竹 梁潔婷 周穎怡
廣州市番禺區洛浦上漖小學(以下簡稱“上漖小學”)創建于1952年,坐落于番禺的北大門——洛浦,上漖村。學校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打造“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的優質育人校風,以學校“上漖尚情·書韻人生”核心理念為抓手,構建“尚美教育”文化德育體系,即“德智相融的課程文化”“和諧共生的校園文化”“生趣活潑的活動文化”“智慧向上的龍舟文化”“規范精細的管理文化”“合作共育家校文化”。
上漖小學于2009年12月順利通過“廣州市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評估驗收;先后被評為“廣東省依法治校達標校”“廣州市足球推廣學校”“番禺區義務教育階段特色學校”“番禺區文明校園”“番禺區北片田徑訓練基地學校”“北片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等。
“立德樹人,德育興校”,學校堅信德育必須充分喚醒道德成長主體的內在自覺,最大程度地催生和壯大學生自身的品德成長力量,助推學校更好地創建德育特色文化,形成校本德育品牌。
一、德智相融,課程育人
上漖小學以“禮儀教育”“書香校園建設”為切入點,構建“德智相融”的德育課程,開發“知行明禮伴我行”“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電腦作品后期調整方法”“健美操的基本動作與成套組合”校本課程,提煉有效的德育途徑及德育方法,提煉學校文化德育優秀項目。其中,“共享智識? 流動智能”——文化德育視角下智慧型班主任隊伍建設項目榮獲番禺區文化德育優秀項目一等獎。
(一)“禮儀”——學校致力于打造文化德育品牌,加強德育課程建設。“課程潤心”,利用校本課程“知行明禮伴我行”“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開展“知行明禮伴我行”教育活動,促進師生內化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二)“藝術”——學校持之以恒地向學生開展舞蹈、繪畫、合唱等方面的學習與實踐,奮力于培養學生對藝術的審美志趣,提升審美素養。因行之有效,學校斬獲北片校園小歌手暨小組歌唱比賽小組唱一等獎、北片校園小歌手比賽個人一等獎,小組唱一等獎,多次代表番禺區北片教育指導中心參加番禺區合唱比賽并屢獲佳績。
(三)“文體”——“文藝涵養,體育強身”。學校強調學生閱讀了解與學習文學經典,陶冶審美情操;此外,向學生提供足球、籃球等體育運動的學習與實踐的平臺與機會,以塑造學生形體美與精神美為教育目標。學校足球社團獲2019年番禺區第六屆中小學校園足球聯賽小學混合組第四名;2020年番禺區中小學生足球聯賽第二名。
(四)“科技”——讓學生對科技創新方面的學習與實踐,了解融合科技性、審美特征以及跨界性的審美新趨勢,其中,學生朱雅琳的作品《我最熟悉的人》在中國青少年作家杯作品賽中榮獲國家級銀獎;我校學生參加2019年廣州市青少年環境地圖獲一二三等獎,學校獲優秀組織獎。
二、和諧共生,文化育人
學校環境文化是學校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建設在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深化“文化德育“的育人目標上,關注學生自由健康發展,推進班級文化建設,創造良好學習成長環境,彰顯學生、班級個性特色,打造“面面墻壁會說話,個個角落能育人”的文化德育環境。打造和諧勵志的校園文化的同時推動彰顯個性的班級文化,增強班級凝聚力,形成班級特色活動。
三、生趣活潑,活動育人
(一)節日紀念日活動:利用節日紀念日,開展內容充實、有創新、有意義的主題活動。學校圍繞愛黨愛國、民族團結、熱愛勞動、尊師重教、愛護環境等主題,讓每一個學生有鍛煉、表達的機會。
(二)儀式教育活動:發揮思想政治引領和道德價值引領作用,開展系列儀式教育活動。如,“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新時代好隊員”“不忘初心 追夢前行”活動,舉行延安精神宣講活動,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受到傳統美德教育,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四、智慧向上,實踐育人
(一)打造龍舟文化:開設“龍舟文化”剪紙課程,開展研學活動:龍舟傳人宣講活動,組織龍舟文化系列調查活動,形成校本課程“龍舟藝術設計與制作”。
(二)彰顯龍舟特色:龍舟傳承項目是學校根據本土文化資源而開展的辦學宗旨和特色,結合學生的喜好和需求而設立的。以“傳承龍舟文化? 守護非遺根脈”的藝術教育作為突破口,以上漖龍船廠作為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學校龍舟工作坊人員參加了“番禺區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現場展示活動,社團學生現場制作龍舟作品。
五、規范精細,管理育人
樹立全員專業精湛的意識,人人成為好教師,健全落實教師專業成長計劃要求,組織班主任、任課教師參與教師成長大比拼,交流和總結工作經驗和方法。
(一)完善制度文化:制定教學、德育、職稱評定、工資改革、課程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文件,使學校管理制度化。加強管理的民主化,關于課程改革、教學改革、考評機制等重大問題,由全體教師分項起草,經過小組討論,最后形成文件由教師代表大會通過,由學校下發。
(二)提升教師專業成長:落實專任教師三年成長計劃,促進教師在各自領域上目標共識,教育教學工作上相互促進相互成長。
六、家校合作,協同育人
(一)拓寬合作渠道,構建德育網絡:通過合作讓家長們學習到有關家庭教育方面的系統知識,學習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家長的素質和教育水平,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家校合作方式:定期家訪、建立家校聯系QQ群、開展親子活動。學校搭建一個交流活動平臺,讓家長、學生、教師共同參與其中,增強家長參與學校活動的積極性,方便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親子關系、家校關系。
(二)家庭教育實驗校系列活動:充分發揮家委會的作用,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家長為學校的管理出謀獻策;學校不斷補充完善家委會組織機構,以保證家委會工作的持續性、有效性。開展讀書沙龍和專題講座,有針對性地開展家庭教育專題講座培訓,為家長們科學育子給予及時指導。班級群推送家庭教育文章,組織家長學習、討論,探討孩子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與孩子共同制定學習目標,并對取得階段性成績的孩子予以及時鼓勵。貼近家長問題和特殊學生問題進行討論,指導家長育人經驗和方法。各班開展形式多樣的班級親子活動,使家長有意識地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不斷促進親子關系的和諧。開展家長愛心護學,家校合力為學生保駕護航。
近年來,學校辦學業績顯著,其中,學校辦學績效多次獲番禺區三等獎。學校被評為區“北片年度先進學校”“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活力校園”;北片“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番禺區健康學校”“番禺區文明校園”“義務教育階段特色學校”“廣東省依法治校達標校”“廣州市安全文明校園達標校”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