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銳鋒
【摘要】有的教師對個別家長因不能積極關注孩子學習與發展,不能積極配合學校搞好各項教育教學工作而束手無措。毋庸置疑,溝通講究藝術。良好的家校溝通,可將大事化為小事,小事化為美事。教師與學校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好好說話”,是解決教育事件的重要方式。“合作則共贏,沖突則各敗。”因此,智慧溝通有利于構建和諧家校關系。
【關鍵詞】智慧溝通;家校共育
一、案例分析
案例1:2021年3月19日上午,三年級的小胡因在最后一節體育課上表現不佳,被體育教師罰做俯臥撐,該生拒絕,導致全班學生被留堂半小時,且在出校門口時,10余名學生出現哭泣現象。事后家長埋怨,不認可體育教師的做法。
案例2:2021年4月2日下午,六年級的小劉因威脅班里同學“上數學與英語課時不要舉手,否則動手打人”,而被其他家長進行投訴。任課教師在行政辦公室里怒斥小劉,但雙方各執一詞,相互頂撞,終究無濟于事。事后與家長聯系,其父親勿予理睬,離異母親則愛莫能助。
案例3:2021年4月7日晚,三年級的小泓的家長因水杯問題與學生家長在班群里宣戰叫罵,并用粗口斥責班主任處理不當,酒后言語侮辱教師,對學校聲譽與形象造成破壞。
案例4:2021年4月15日晚,一年級小康的家長因他作業效率太慢,費時過長,抱怨作業太多而向班主任交涉。班主任家訪回來還要照顧兩個小孩,忙碌與疲憊交雜之余告知其家長向校長反映。次日,家長不滿,隨即撥打12345市長熱線進行投訴。雖在事后校方、班主任與家長努力溝通,家長撤訴,但此事仍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上述案例均因教師們因各類學生問題處理不當且不善于與家長或學生進行有效、和諧溝通,導致家長埋怨、不予配合、辱罵以及投訴現象。教師是經過培訓的專業技術人員,應當運用各種教育智慧分析問題與處理問題,而不能違規懲戒、魯莽教育或敷衍家長。多年來,新橋小學在教育教學方面致力于智慧溝通,構建和諧家校關系。因此,我校結合實際問題,制定一系列相關策略,以期開創家校共育新局面。
二、構建家校和諧共育的策略
1.組織教師學習法律法規,明確管理規定并簽訂承諾書
組織教師們通過文稿與視頻,學習教育部新制定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以及《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譬以利害,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讓教師們明確相關規定,重視家校協作、積極與家長溝通,使家長理解、支持與配合教育懲戒和監管孩子學業,形成合力。
2.發展教師專業能力,提升溝通品質
教師們應通過各種途徑的學習,了解溝通藝術,提高溝通能力,提升溝通品質。“一點肯定,一點感謝,一點體貼,一點匯報,一點建議”是我校在處理三年級小泓的家長在班級群里惡語傷人事件中總結出來的策略。
(1)善于發現學生優點,和諧打開“話匣子”
只要教師們用心、細心觀察,不難發現“每一個孩子都有其閃光點”,在其思想品德方面,在其行為習慣方面,在其課堂表現方面,或是在其作業成績方面一定有其稱道之處。在現實中,有很多家長十分害怕教師打電話來投訴自己的孩子,所以,“一點肯定”,不僅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細致關注,也是教師與家長交流,打開“話匣子”的好方法。學生喜歡受到賞識,家長也樂見孩子在校有好的表現。肯定學生、表揚學生無疑為指出學生不足做好了情感鋪墊。例如,上述案例1中的小胡與二年級時相比,進步甚大,不僅在班上犯錯作怪的次數大大減少,而且他從不欠交作業,作業質量與學習成績優秀,勞動方面更是賣力,還積極參與學校的武術等項目訓練。當與家長談起,家長無比欣喜,有效解除了家校溝通的思想包袱,創造了良好的溝通條件。
(2)善于換位思考,是和諧溝通的有效渠道
有一次,筆者偶然間聽到一位教師給家長致電,開口便指出家長對孩子存在“放羊式”管理,不理作業是否真的做完、是否正確就在作業本上草率簽名了事。教育部《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中,再次強調了“嚴格控制作業總量,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或批改作業”。因此,教師要懂得換位思考,家長在忙完一天的工作與家務之際,還能配合監督孩子的學習,已是不易。我們應該表揚家長在某些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感謝家長的配合,讓家長體驗到教師以及學校的善意。正如上述案例4中的小康的媽媽一樣,為了照顧兩個孩子,輔導他們的功課,已經當了數年的全職媽媽,這值得教師們換位思考。只有換位思考,才能達到有效的溝通,才能實現真正的家校共育。
(3)善于體貼家長,是引出主體問題的有效途徑
打電話與家長溝通或與家長約定面談,主要目的就是解決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而家長在百忙之余參與關注孩子的突發事件,教師若友善道聲抱歉與感謝,可令家長感同身受。在上述案例2中,我校約談小劉的家長以及被威脅的學生的家長時,在教師道聲抱歉之后,雙方家長也心感慚愧,連忙說“哪里哪里,這是孩子給學校,給老師添麻煩了”。由此可見,“一點體貼”也為“和諧會談”帶來了莫大的幫助。
(4)善于闡述,利用“委婉匯報”代替“質疑性表述”,搭建和諧溝通橋梁
放低教師姿態,利用“委婉匯報”來講述事件發生的前因后果,更有利于家長聆聽事件與接受事件,更有利于家長心平氣和,冷靜分析事件。類似“您的孩子在學校如何如何……您是如何如何……您該如何如何……”這種“質疑性表述”或一見面就列舉學生諸多不是,這些方式欠妥當。上述案例3中小泓的“水杯事件”,其實是小泓因害怕父母責備,在向家長闡述時隱瞞了當中的部分事實,只挑選了有利于自己的情節來講述,導致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做了好事,卻還要被對方家長以及班主任誣陷,要求索賠水杯”,因誤會而惱怒,才在班級群里失控叫罵。班主任了解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與家長講明之后,小泓的家長才恍然大悟,深感愧疚。“水杯事件”,通過友好協商,最終以學生間相互道歉,小泓的家長在班級群里向對方家長以及班主任致歉,班主任在班級群里評議事件并作出呼吁,為該事件畫上了完美的句號。彼此的坦誠,讓此次事件圓滿解決,得到家長們的掌聲,也為和諧班級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5)善于聆聽建議,多措并舉,追求和諧溝通品質
學生問題出現時,教師尤其需要運用智慧,冷靜處理。善于聆聽學生、家長以及同行的建議,才能正確看待問題,提出有效的舉措,達到與家長的良好溝通,讓問題有效解決。家校溝通的關鍵在于事件發生后續的處理以及改善的措施,教師需利用親善的語氣與言辭,與家長共同商討解決方案,有效處理并預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3.深入個案分析,洞悉真相,提高防范意識,維護師道尊嚴
從表面看本質,從問題尋根源。教師們需要透過所發生的個案,理清當中問題的緣由,提高防范意識,避免與家長出現低效溝通、無效溝通甚至負面溝通,避免類似案例再次發生。以上案例也提醒教師們要加深對學生家庭生活背景、性格特征、學習習慣與能力等方面的了解,采取妥當措施進行幫扶,采取和諧方式進行家校溝通,維護師道尊嚴,增進互信合作。
三、結語
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高品質的家校合作,是維系教育良性發展的基石。誠心與用心溝通方可建立更為和諧的家校關系。教師們需要運用教育智慧,妥善處理學生問題,強化家校合作效益,給予學生更多的理解、關愛與扶持,方能見證學生更美好的未來。
責任編輯? 陳?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