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荔
【摘要】本文通過對我縣三個農村學校實地采集的數據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相對比,綜合分析得出我縣農村初中生總體體質跟國家標準相比情況良好,但身高和50米跑平均成績的指數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本文希望在此基礎上提出可行性強、切合本地實際的對策和建議,以期對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幫助和指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 ?蕭縣;農村初中;體質健康
一、引言
青少年的體質健康狀況關系國家未來的發展。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國青少年體質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有很多問題存在。希望通過對比我縣農村七年級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找出共性問題,為提高農村初中體育教學質量和學生體質提供依據。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我縣柿園初中、閆集初中、黃口第一初級中學部分在校七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共計245人。其中男生128人,女生117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為本次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體質測試法
在3所初級中學中選取245名七年級學生作為調查對象,根據新版2018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規定,對學生的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三個方面進行測試。
3.數理統計法
對測試所得到的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得出相關的結論。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身體形態特征
1. BMI指標分析
由表1-3可知,我縣農村初中男、女生身體形態發育在正常范圍內,但有部分超重。
(二)身體機能特征
由表4可知,我縣農村初中男、女生肺功能發育水平較好。
(三)身體素質特征
1. 50米跑指標分析
由表5結果表明,我縣農村初中男女生速度耐力水平在及格范圍內,有待于以針對性的訓練提高。
2. 立定跳遠指標分析
由表6結果表明,我縣農村初中男女生下肢爆發用力和協調用力水平發育較好。
3. 坐位體前屈指標分析
由表7結果表明,我縣農村初中男女生特別是女生的柔韌素質水平不高,有待于以針對性的訓練提高。
4. 1000m(男)/800m(女)指標分析
表8結果表明,我縣農村初中男女生耐力素質水平發育在及格范圍內,且有進一步退化的趨勢,有待于以針對性的訓練提高。
5. 引體向上(男)/1min仰臥起坐(女)指標分析
表9結果表明,我縣農村初中男女生上肢爆發用力和身體協調用力水平發育較差,有待于以針對性的訓練提高。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根據測試數據綜合分析得出,我縣農村初中生體質水平整體呈下降趨勢:身體形態發育在正常范圍內,但有部分超重;柔韌素質、速度耐力素質呈下降趨勢;上肢爆發用力和身體協調用力水平發育較差,下肢爆發用力和協調用力水平發育較好;耐力素質在及格范圍內,且有進一步退化的趨勢,有待于以針對性的訓練提高。
(二)成因分析
1. 學校因素
(1)我縣農村初中體育師資質量不高,缺少必要的專業培訓和學習。
農村初中體育教師數量不足,調查顯示我縣近十年未招聘專業體育教師,現有的體育教師普遍年齡偏大,學歷低,專業培訓和學習開展得較少,教學過程中難以實現體育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
(2)課業負擔重,學校不重視
在現行的教育考核體制下,學校要升學率,教師要成績,學生要分數。雖然教育部門一直在為學生減壓減負定制度,中考體育分數一提再提,但又有誰來落實監督呢?
(3)農村學校體育器材匱乏,體育活動難以開展
雖然2018年的均衡教育為我縣增加了不少運動場所,但仍然存在運動場地生均面積少、場地質量差(大部分為煤渣或水泥場地)、器材總量少且損壞后不能及時補充等問題,導致學校難以開展體育活動。
2. 社會因素
(1)鍛煉怕損傷,學校無力解決學生的安全問題。
體育課堂安全問題一直困擾著學校體育教育,現實中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甚至是校內生活中發生傷害事故時,媒體、家庭容易產生過激情緒,學校無力解決學生的安全問題。
(2)網絡的困擾。網絡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但同時也帶來負面影響,許多學生將僅有的業余時間都用來刷抖音、打游戲、聊微信、聊QQ。
3. 家庭因素
經調查,我縣2019年初中生留守兒童比例約占全縣初中在校生的20%,且監護人大多是其爺爺、奶奶。老人溺愛孩子、文化水平低等問題,導致他們認為孩子不生病、睡得好、吃得好就是身體素質好,只要讓孩子在營養方面有充足補給就好了,不再需要專門去鍛煉了。這種認識給了學生錯誤的導向,也是學生不鍛煉、身體素質下降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4. 學生因素
學生沒有掌握1-2項專項技能,不會、不懂也不愿從事體育鍛煉,導致其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遠遠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總之,有很多因素影響著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需要采取相應措施來解決農村初中體育工作中的困難,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三)建議
1. 配齊配足專業教師,保證教師專業對口,不能用體育教師擔任其他學科教學任務。教師的專業素質必須全面、系統地得到提升和保障,省、市、縣級可利用假期多組織教師專項培訓,提高體育教師的基本功及課堂教學能力。
2. 學校領導加強重視,至少保證體育課、課外活動器材的充足使用。學校多開展農村中學生的體質研究工作,鼓勵教師申報課題,實際開展活動,教師間交流取長補短等,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研能力,使農村中學生的體質整體得到提高。
3. 體育教師可自制體育器材,開發校本教材,發展特色體育。
4. 體育教師應在課堂教學、大課間、課外活動中保證其他項目練習充足的情況下增加50米跑的輔助練習。
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近年來持續下降,雖然各有關部門采取了不少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社會、學校、家庭三者很好地協作配合。三者通力合作讓孩子愛上體育運動,增強體質,為養成終身體育鍛煉打下基礎,讓我們真正意義上做到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新版2018《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