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先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只有重塑基礎教育質量觀,才能建立起體現教育價值、追求全納全面教育的現代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
高質量基礎教育應當是價值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君子”人格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積淀下來的教育價值觀,其中,立德為“三不朽”之首。基礎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必須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作為教育質量的第一要素和第一尺度。教師德藝雙馨,才能成就教育的神圣和教師的崇高;學生又紅又專,才能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高質量基礎教育應當是全納教育。基礎教育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公平、均等、優質是確保教育質量的“三大件”。中國基礎教育從“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到“新兩基”(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的歷史進程,從普及到均衡、從均衡到優質均衡的發展路徑,以及城鄉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追求,都體現著全納思想。全納既包括教育對象的全納,即有教無類,保障所有孩子,而不單是優等生的教育質量;也包括教育者的全納,即三人行必有我師,教育要實現全科全員全程育人;還包括教育資源的全納,即發揮一切社會資源的教育功能,政府、家長、社會都應與學校一起擔當教育責任。全納不僅是合道德的,也是合民主的。
高質量基礎教育應當是全面教育。單從智育方面來評估,我國基礎教育質量可圈可點,但從多元智力,特別是創新實踐能力來衡量,卻又乏善可陳。自由而全面,是馬克思主義人的發展思想的最高追求。疏于德、體美弱、勞育缺,五育失衡正是全面發展思想欠缺的表現。基礎教育不能只關注智育,還應當注重音體美勞的比賽、展示、測評和應用等活動,讓學生在創新實踐中成長。要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建成為連續的、通用的、可展示的開放平臺,讓教育評價朝著全面評價、據實評價、綜合評價、公開評價轉向。要補課,補上音體美勞缺失課;要考試,補上音體美勞的缺考。
高質量基礎教育應當是現代教育。現代性是高質量基礎教育的發展方向。首先,要有現代化的師資隊伍。高質量基礎教育應當是教師精英教育,必須建立起聚天下英才從事教育的新機制,提高師范生錄取線,嚴控教師資格通過率,支持高水平大學舉辦教師教育,把教育投入從校舍基建轉向人力資源開發的“新基建”。其次,要有現代化的教育手段。高質量基礎教育應當是智慧教育,黑板課桌模式已經不合現代化時宜,數字化水平理應成為質量要素。最后,要有現代化的治理能力和體系。高質量基礎教育要改革阻礙教師積極性、創造性發揮的體制機制,要搭建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的教育新體系,讓更多伯樂涌現,讓千里馬競相奔騰。
(作者系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副廳長,法學博士,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