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霽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國自古流傳的學習方式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也讓人們從古至今始終保持著對祖國錦繡河山的熱愛和向往。中國古代文化對語文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如果問起語文的內涵,王楊軍一定會說,山水人情,文人風骨,這才是語文該有的樣子。
2019年,短視頻平臺上一個名為“語文山水”的賬號迅速走紅,視頻發布者、杭州丁蘭實驗中學語文教師王楊軍極富特色的“古風”語文課堂,令網友們紛紛感嘆“這種學習氛圍太棒了”“這樣的語文課誰舍得睡覺”……
在“語文山水”的簽名欄,王楊軍稱自己的教學是“富春山神和班上的仙童們共同耕作”。雖然不能帶領學生們像“朝碧海而暮蒼梧”的徐霞客一樣游歷祖國的名山大川,但是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語文回歸最初的樣子”。
薪火相傳的啟蒙者
王楊軍有兩個“燒錢”的愛好——旅行和攝影。從小到大,只要有機會,他就會走山訪水,并將風景民俗用相機記錄下來。每到一處風景名勝,他總會想起那些文人墨客的傲然風骨,以及那些流傳千古的動人故事。對于不善交際的王楊軍來說,自然是他靈感思維的來處,也是豐沛情感的歸處。身處山水之中,他能觸碰最真實的自己;通過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他能真切地覺知自己與世界的連接。
大學期間,主修對外漢語專業的王楊軍,選修課全部選擇了與攝影制作和計算機設計相關的課程。畢業時,他已經學會了攝影攝像、網站制作、視頻剪輯、圖片設計……他喜歡用風景素材搭配朗誦,再剪輯成視頻,借此抒發自己的人生感悟。沒想到,這些“附庸風雅”在他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大放異彩。
當語文教師這件事是王楊軍很早之前就決定了的,但是大學畢業后他才知道,許多地方都會限制非師范類學生報考教師崗位。為了圓“教師夢”,他決定考研。研究生畢業后,他如愿考入杭州丁蘭實驗中學任教。他說:“能用自己的所長影響別人一生的成長,是一件很偉大的事情?!?/p>
王楊軍之所以如此堅定地要當教師,要從他的幾位語文老師說起。
王楊軍小學五六年級的語文老師陳老師很溫柔,還寫得一手好字。陳老師的書法對王楊軍來說是一種心靈和視覺上的雙重享受,每次看到陳老師的板書,他都覺得像在欣賞藝術品。漢字的優美深深地吸引了他,一橫一豎,一撇一捺,他用心模仿著陳老師的筆跡,寫字的時候總是特別認真。
到了初中,每次語文課上,汪老師都會為學生配樂詩朗誦,還經常把古詩詞唱給學生聽。有一次,汪老師吟唱了一首李煜的《虞美人》,歌曲時而凄楚空靈,時而激越回轉,將作者的愁思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給王楊軍帶來了極大的震撼,他意識到,語文學習不只是書本中精彩紛呈的故事,還有感悟人生的智慧和伴隨著通感的審美情趣。從此以后,他便愛上了這些“陽春白雪”。
有關語文的更多新奇體驗,來源于王楊軍高二的語文老師洪老師。這位老師很有“個性”,教育理念超前。他認為語文教材過于死板,又礙于當時學生在圖書館借閱圖書很不方便,于是便籌備了一個“班級圖書館”,將大量的經典文學讀物帶到學校以便學生拓展閱讀。此外,他還經常和學生分享自己關于社會熱點話題的觀點,以及對人生的感悟。這些課本以外的鮮活知識,進一步激起了王楊軍對語文的熱愛。在他的心里,語文教育的作用就是讓學生成為完整的人。
三位優秀的老師,作為王楊軍人生的啟蒙者,為他的成長添上了濃墨重彩的印記,時刻激勵著他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同時也堅定了他用語文幫助更多學生快樂成長的“師者匠心”。
然而,真正走上三尺講臺,王楊軍才發現,在物欲橫流的時代,許多學生對語文學科,尤其是古代文學,都“不感冒”,只是僵硬地完成書寫和誦讀。為什么他們不再對語文懷有滿腔激情?王楊軍開始思考。想到自己對語文的熱愛始于山水風景和古代文學,他開始嘗試打造“語文山水”課堂,想以此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他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底色,將大量文言文和古詩詞中的典故巧妙地融入教學,以多種形式的課堂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富有詩意的山水課堂成為現代“快餐”教育中的一股清流。
心靈的山水課
現代都市快節奏的生活,頗有陶淵明“久在樊籠里”的意味,而學生恰恰需要的是“復得返自然”的教育和修煉。在王楊軍看來,語文更多是一種生命教育,將山水和語文相結合,能夠激發學生對世界和生命最原始的熱愛,讓學生的心變得更柔軟,情感變得更豐富,同時也能更敏銳地觀察和體會萬事萬物。
“語文山水”課堂致力于打造“有文化”的人。作家梁曉聲解讀文化是“根植于內心的修養,無須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他人著想的善良”。這也是王楊軍想通過語文課達成的培養目標。
想要實現育人目標,首先要讓學生愿意學、主動學。富有創意的對聯教學、生活寫作、通訊稿寫作和詩歌朗誦等,為學生們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
“我看一陣向晚的春風悄悄揉過豐潤的青草。
我看他們低首又低首,也許遠水蕩起了一片綠潮。
我看飛鳥平展著翅翼靜靜吸入深遠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紅暈無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這是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詩歌《我看》,王楊軍把配樂朗誦和富春江畔的風景素材剪輯成了教學視頻。田邊流淌的江水,對岸連綿的青黛,還有遠處粉紅色的夕陽和云彩,都與詩歌應景應情。學生們看著老師的視頻,明白了能帶給人精神鼓勵與感動的語文,就存在于平凡的生活中。
一節課上,看著午后昏昏欲睡的學生,王楊軍出了一道有意思的題目:“有一個樵夫從山中歸來,遇上一個秀才。樵夫指著自己的柴擔子,出了一句上聯‘此木為柴山山出。請同學們想一想,這個對聯難在何處?”
學生們來了興趣,紛紛做思考狀?!啊撕汀酒雌饋韯偤脼椤褡?,‘山和‘山拼起來剛好為‘出字?!币晃煌瑢W迅速找到了對聯的奧秘。接下來,王楊軍邀請大家對出下聯?!伴L巾做帳月月用”“今心留念夕夕多”“少女亦妙人人從”……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分享著自己的“大作”,贏得了陣陣掌聲。
寫作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重要途徑。運動會上學生如出一轍的通訊稿和教師們收到的千篇一律的節日賀詞,讓王楊軍意識到,學生的思維正在僵化,刻板的目標任務已經無法激起學生創作的活力。想要培養有“靈氣”的學生,還需要于細微處見真章,從生活中尋找素材,鼓勵學生大膽創作。
王楊軍的寫作課很少有“宏大”的命題,而是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身邊的每一個人入手,展開即興創作、課堂劇表演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和表達力。從對身邊的每一個“小人物”的描寫中,學生們感受到了語文的“大智慧”。趙公子、小圓臉、劉海妹……在王楊軍的提議下,學生先細致地觀察同學的樣貌細節,準確地抓住人物特點,再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描寫人物,經常引得大家捧腹大笑?!镀【贫恰贰恫簧蒲赞o的酒鬼》《小木梳》《簡樸媽媽》……學生通過觀察和回憶自己的父母,用最樸實的話語描述出了最偉大的愛。
一位學生在作文中寫道:“人這一生都在尋愛,殊不知,愛最淳樸、最初的模樣一直都在身邊,一直都在母親的身上?!绷硗庖晃粚W生記述了父親第一次為她下廚后的感悟:“走出半生,他其實也變了許多。完全沒有了年輕時的心高氣傲。或許父愛就是這樣,將自己包裹起來,變成一副咄咄逼人的笨拙模樣。”
“有時候我覺得古人那種簡單的生活方式和純粹的表達,能真正走進人們內心,對我的教學也是一種啟發?!蓖鯒钴娬f。雖然這些“發散”的教學方式看起來并不能直接給考試帶來高分,但他始終認為,語文學習的意義不僅是讓學生學會讀書寫字、積累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愛人、愛世界,并能在有限的生命里保持浪漫和樂觀,找到生活的價值。
恰同學少年
“我覺得,青春是個浪漫至頂的人。他見山是蓬萊,見海是瀛洲,見花便是全世界。唯獨見了青春痘,那是月球表面?!?/p>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臉上有‘黑頭……每當夜深人靜,我的手就不由自主地在臉上胡亂地摸了起來。喔!這里有一個!喔!那里有一個!痘痘真是讓我高興又惆悵。”
……
大抵古人詩畫,只取興會神到。這節課上,王楊軍和學生聊了聊“敏感”話題——青春痘。肆意飛揚的青春與開放的語文課堂相遇,碰撞出了學生的創作激情和靈感。緊貼實際的即興創作,既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情況以及心理狀態,又能培養學生的文學修養,讓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許多現在出口成章、勇于展現自己的學生,起初都是“連話都不敢說”的“后進生”。剛接手班級時,王楊軍明顯感覺到學生對學習語文提不起興趣。尤其班級里幾個躲在角落的“隱形人”,經常不聽課,也不參與活動。但隨著如游戲一般的多樣化課堂任務的展開,語文課成了學生們難得的“輕松一刻”?!拔倚罩埽粋€星期的‘周。”“我姓嚴,班主任的‘嚴?!痹凇叭ふf姓氏”的課堂活動中,每個人都開動腦筋積極參與,迫不及待地說出自己最有創意的介紹。語文課堂上,他們不再擔心自己會答出“錯誤答案”,因為王楊軍告訴他們:“語文課就是讓每個人都表達最真實、最自然的自己。”
“語文作業真簡單,一起來說三句半,管他說得好或爛,試試看!”這是王楊軍給學生留的語文作業——戲說“三句半”,要求學生圍繞班級和同學之事、中學生活、期末考試等主題自行創作?!敖逃虒W要經過精心的構思和策劃,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如果連學習都是索然無味的,那教師還怎么要求學生‘發揮創造力呢?”王楊軍不愿采用一成不變的形式布置學習任務,而主張重視對生活情境的應用和重現,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生活”中學。
早些時候,“語文山水”還只是一個內部論壇網站。王楊軍在論壇中為各個班級建立了“回憶錄”,邀請學生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和優秀作品,還把教學相關的材料也發布在上面。他與學生亦師亦友,互相學習、彼此鼓勵,許多已經畢業的學生還經常發帖講述自己的見聞趣事,幫助學弟學妹積累學習素材。隨著“語文山水”在新媒體平臺熱度的攀升,王楊軍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教研教學和弘揚傳統文化上,他期望在網絡上塑造一間“無界限”的語文教室,讓全國各地的師生和家長都能在此受益。
山情水意是支撐王楊軍教育創新的源源動力,富有詩意的山水課堂,促使語文教學形成新樣態。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小仙童們”不僅不再抵觸語文學習,還爭先恐后地參與視頻錄制,想把這份“中國情”傳遞給更多的人。與之密不可分的,是在文化回歸中不斷滲透出愛國主義教育。許多教師紛紛借鑒王楊軍的理念與創意,讓教育教學找回活力和激情,讓語文回歸生活,回歸自然本色。
“現在,許多教師的教學都是圍繞考試數據而進行,有時會忘了走近學生,去看看他們的世界?!蓖鯒钴娍倳剡^頭來逛一逛論壇,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教書育人,授業解惑”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