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能捷 吳家煒
摘要?2020年1—6月,采用實地全面調查法、文獻查閱法對茂名市城區6個公園綠地園林植物物種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茂名市城區公園綠地植物物種有234種,隸屬于82科178屬;以桃金娘科(5屬 11種)、豆科(10屬 14 種)、??疲? 屬 15 種)和棕櫚科(14屬 18 種)4科為優勢科;生活型喬木∶灌木∶藤本∶草本∶水生占比為55.98∶22.22∶2.56∶17.95∶1.28,常綠樹種和落葉樹種之比約為 7∶3,觀花、觀葉植物居多,分別占公園綠地植物物種的33.76%和29.06%。適當增加藤本和水生植物應用,打造立體綠化景觀;豐富物種數量與種類,較好地反映南亞熱帶特色,彰顯城市魅力。
關鍵詞?園林植物;公園綠地;調查;茂名市
中圖分類號?S68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21)09-0119-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9.030
Abstract?From January to June, 2020, a comprehensive field survey and literature review were used to study the plant species in six urban parks in Maoming 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234 plant species, belonging to 82 families and 178 genera, in Maoming City parks. The dominant families were Myrtaceae (11 species in 5 genera), Leguminaceae (14 species in 10 genera), Moraceae (15 species in 3 genera) and Palmaceae (18 species in 14 genera). The proportion of life forms of tree∶shrub∶vine∶herb∶aquatic was 55.98∶22.22∶2.56∶17.95∶1.28. The ratio of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species was about 7∶3. Flowers and leaf-watching plants were in the majority, accounting for 33.76% and 29.06% of the plant species in the park green space, respectively. Increasing the application of vines and aquatic plants create three-dimensional green landscape, riding the number and variety of species can better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th subtropical, highlight the charm of the city.
Key words?Garden plants;Park green space;Survey;Maoming
城市公園是“城市之肺”,不僅對城市人居環境具有重要的生態和美化功能,同時可滿足公眾休閑、游憩、健身、交往等需求,不僅可以增加城市生態供給、提升城市品質和提高造林綠化質量,還可以增強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自2016年在粵西地區率先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以來,茂名市政府深入貫徹中央、省關于推動綠色發展的工作部署,高規格、大手筆和高標準地進行增綠提質綠化建設,綠地布局漸趨合理,城鄉生態環境明顯得到改善,公園植物應用更加豐富,綠化美化系統不斷完善,城市公園綠地日益宜人,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截至2020年,全市森林覆蓋率55.80%,城區綠化覆蓋率42.34%,道路綠化率98.35%,人均公園綠化面積16.26 m2。李宇軒等[1]調查廣西貴港市5座城市公園綠地園林,對植物資源進行統計與分析,并編制貴港市公園綠地園林植物名錄;柯歡等[2]對佛山市順德區44處公園綠地的應用現狀進行詳細的調查;郭松等[3]調查南寧市19座公園綠地,提出增加藤本、水生等植物的應用。在大力開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背景下,城市生態環境改善得到顯著成效,但目前缺乏對茂名市城區公園綠地植物進行調查與分析,植物搭配組合與規劃建設缺乏科學理論支持。因此,筆者通過對茂名市城區6座公園綠地植物進行全面調查,分析各公園植物物種的組成情況,其相應的優勢科、生活型及觀賞習性等方面,達到對公園植物全面的了解與掌握,進而對公園植物運用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總結,結合地域特征提出公園綠地植物應用的初步建議,為制定正確的熱帶植物保護政策、濱海城市園林植物應用和植物景觀營造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持,以期為粵西相同地級市同種類型的城市公園綠地建設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調查區概況
茂名市位于廣東省西南部, 110°19′~ 111°41′E,21°22′~ 22°42′N。屬南亞熱帶季風暖濕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2 ℃,年平均濕度 80%,年平均降雨量1 530~1 770 mm,夏秋之間有臺風雨。
1.2?調查對象
以文化廣場、人民廣場、官渡公園、南香公園、新湖公園和春苑公園6座綠地公園植物物種為研究對象,總面積70.3 hm2。
1.3?調查方法
采用實地勘察法、文獻查閱法和網上搜索等形式,對茂名市城區6座公園園林植物物種進行實地勘察,使用拍照記錄圖片、繪制表格(序號、種名、拉丁名、科名、屬名、生活型、觀賞習性)進行現場記錄。對現場不能識別的植物種類則借助“形色”軟件進行識別,對不確定的植物則采集樣本和拍攝圖片,通過查找書籍和咨詢相關專家進行確認。運用 Excel編制《茂名市城區公園綠地園林植物名錄》,并基于《名錄》進行統計和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公園植物分布
調查結果表明,茂名市城區公園綠地植物物種數量共計234種,合計各類喬木、灌木、藤本、草本和水生在內物種數82科178屬。由表1可知,茂名市城區公園綠地中,新湖公園植物物種最豐富,達113種,隸屬于49科87屬;其次是春苑公園112種,隸屬于49科91屬;人民廣場(38科65屬75種)、官渡公園(43科67屬72 種)和文化廣場(32科50屬61 種)位居第三、第四和第五;南香公園植物物種最少,僅有31科48屬55種。
2.2?公園植物優勢科分析
茂名市城區公園綠地園林植物優勢科在一定植被區域內,植物科內種數占據優勢的科稱為優勢科,表現為科內種類的豐富性,可反映一定的地域表征及其植物景觀基調[1]。將茂名市城區公園綠地園林植物科內種數≥10的科設為優勢科(圖 1)。由圖1可知,茂名市城區公園綠地園林植物優勢科(即科內種數≥10)有4個,占總科數82科的 4.88%,分別是豆科(10屬14種)、??疲?屬15種)、棕櫚科(14屬18種)和桃金娘科(5屬11種),其中,種數較多的屬有榕屬(Ficus,11種)、刺葵屬(Phoenix Linn,5種)、蒲桃屬(Syzygium,4種),優勢科中的屬數和種數則分別占17.98% 和24.79%。其中桑科、棕櫚科和桃金娘科的植物主要種植在南亞熱帶氣候地區,公園綠地植物的種植情況在某種程度上反映該市呈南亞熱帶氣候生態特征。此外,個別種類因運用的范圍很廣、使用量較大而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如君子科的細葉欖仁(Terminalia amtay),千屈菜科的大葉紫薇(Lagetstroemia speciosa),五加科的鵝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Lour.)Harms)等。
2.3?公園植物生活型分析
生活型是指植物長期在某個生
長環境中而表現在外貌形態結構特征上的類型[4]。按生活型將茂名市城區公園綠地園林植物分為喬木、灌木、藤本、草本及其水生、常綠性與落葉性。從表2可以看出,常綠樹種和落葉樹種之比約為 7∶3;喬木種數最多,達131種,占55.98%,其中以常綠喬木居多;灌木52種,占22.22%;草本物種數量42種,占總數的17.95%,藤本和水生物種數量較少,藤本物種數量6種,占總數的2.56%,水生植物數量最少共3種,有4個公園綠地未見水生植物,僅占1.28%。
2.4?公園植物觀賞習性分析
由圖2可知,觀花、觀果、觀葉和觀形的植物物種數量分別是79、27、68、60種,由此得知茂名市城區公園綠地植物主要觀賞部位由多到少為觀花、觀葉、觀形和觀果植物,分別占公園綠地植物物種的33.76%、11.54%、29.06%、25.64%。6個公園中常見的觀花植物有木棉樹(Bombax malabaricum)、鳳凰木(Delonix regia)、大葉紫薇(Lagetstroemia speciosa)、雞蛋花(Plumeria rubra L.cv.Acutifolia)、桂花(Osmanthus sp.)等;常見的觀葉植物有假連翹(Duranta repens)、紅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黃金榕(Ficus microcarpa ?‘Golden Leaves)、變葉木(Variegated Leaf Croton)、紅桑(Acalypha wilkesiana)等;表明茂名市區注重植物搭配,其中觀花植物應用最為豐富,其次是觀葉、觀形和觀果植物。
3?討論
3.1?茂名市城區公園綠地植物應用特點
(1)茂名市城區公園綠地植物共234種,相對比較豐富。多于惠州城區公園綠地(228種)[5]和東興市公園綠地(231種)[6],少于佛山新城園林植物(383種)[7]和深圳城市公園園林植物281種[8]和廣州市園林植物(2 078)種[9]。表明城區公園植物種類和數量相比其他城市處于中等位置,應提升公園物種的數量和豐富公園物種多樣性。
(2)以常綠喬木和灌木植物為主,南亞熱帶氣候突出。茂名市城區6個公園中常綠植物樹種占比均超過 70%,觀花和觀葉植物居多,南亞熱帶氣候植物運用較為明顯。如霸王棕(Bismarckia Hildebr.et H.Wendl)、加那利海棗(Phoenix canariensis Hort.ex.Chab)、老人葵(Washingtonia filifera)、糖棕(Borassus flabellifer L.)、紅領椰子(Neodypis leptochilos)、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蘇鐵(Cycas revoluta)等,公園綠地植物物種配置較好地符合地域氣候特征和利于保證植物群落的穩定性。
(3)通過調查,茂名市區公園基調樹、骨干樹、灌木和草本常采用以下植物物種。以細葉欖仁(Terminalia amtay)、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大葉榕(Ficusaltissima Bl)、小葉榕(Ficus microcarpa)、菩提榕(Ficus religiosa)、鳳凰木(Delonix regia(Boj.)Raf)、芒果(Mangifera indica L.)、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龍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等喬木為基調樹種;以木棉樹(Bombax malabaricum)、大葉紫薇(Lagetstroemia speciosa)、黃槐(Cassia surattensis)、洋蒲桃(Syzygium samarangense)、秋楓(Bischofia javanica Bl)、垂柳(Salix babylonica)、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Linn)、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Lour.)Poir.)、洋紫荊(Bauhinia variegata L)及竹類等樹種為骨干樹種;灌木樹種常用的有小葉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龍船花(Ixora chinensis Lam)、灰莉(Fagraea ceilanica Thunb)、基及樹(Carmona microphylla(Lam.)Don)、紅桑(Acalypha wikesiana)、鵝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Lour.)Harms)、假連翹(Duranta repens)、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 Linn)、金葉女貞(Ligustrum vicaryi)、朱櫻花(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 Hassk)等;草本植物則常用藍花草(Ruellia brittoniana Leon)、沿階草(Ophiopogon bodinieri Levl)、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L.)Schott)、春羽(Philodenronselloum Koch)、水鬼蕉(Hymenocallis littoralis(Jacq.)Scalisb)、背萬年青(Tradescantia spathacea Sw)等。注重鄉土植物的利用使得茂名市城區公園綠地植物景觀異質性顯著,地域特色鮮明[10]。
3.2?茂名市城市公園綠地園林植物應用建議
3.2.1?突顯南亞熱帶氣候風情。公園綠地植物在選擇過程中要考慮其對暴雨洪澇、臺風和高溫等特征的適應性。茂名市作為粵西的濱海城市,幾乎每年都會受到臺風天氣的影響,在進行公園綠地植物搭配過程中應考慮抗臺風能力較強樹種,可以選擇的樹種如榕樹(Ficus microcarpa Linn.f)、人面子(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 Pierre)、龍眼樹(Dimocarpus longan Lour)、荔枝樹(Litchi chinensis Sonn)、芒果樹(Mangifera indica)、椰子樹(Cocos nucifera L.)、木麻黃(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st)、海南蒲桃(Syzygium cumini(L.)Skeels)等;通過調查發現茂名市城區公園綠地植物中存在部分抗風力較弱的樹種,應減少使用。如桃花心木(Swietenia mahagoni(L.)Jacq)、鳳凰木(Delonix regia (Boj.)Raf)、印度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 Willd)等。
3.2.2?增加藤本和水生植物應用。公園綠地中藤本和水生植物物種的運用較少,分別為6種和3種,占總數的2.56%和1.28%,且在每個公園中藤本和水生植物占比均少于 5%,藤本植物運用較多的是綠蘿(Epipremnum aureum)和合果芋(Syngonium podophyllum),官渡公園水生植物有2種,再力花(Thalia dealbata)和美人蕉(Canna indica),南香公園水生植物有1種,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建議加快藤本植物的種馴化試驗,豐富藤本植物種類的多樣性,利用藤本植物的特性可以美化墻體、樹干和花廊等立體空間,提高公園綠地的綠視率和豐富公園景觀垂直空間層次感;同時水生植物數量和種類還遠遠不夠,也要引起足夠重視,從而達到豐富公園植物景觀多樣性的目的。
3.2.3?豐富植物種類,科學規劃植物配置。通過調查發現,茂名市城區中南香公園和文化廣場的植物應用種類較少,較大面積地運用一種喬木,一種或幾種灌木以及單一的草坪進行組合搭配,部分植物在不同公園中應用的頻數較少。建議在今后茂名市園林綠化建設過程中,加大園林植物的數量及符合地域特色的樹種;同時,也要注意加強植物群落美觀性和觀賞性,采用喬木、灌木、草本、攀緩植物相結合構建多層的植物群落模式,合理搭配遮陰喬木、棕櫚植物,應用葉色鮮艷彩葉植物、觀花植物和配以豐富的草本為林下地被,提升公園綠地觀賞性和景觀層次美感。在進行植物群組合搭配時,要深入挖掘植物文化內涵,賦予植物景觀主題寓意,達到最大程度地展現植物特性和提高園林景觀。
4?結論
茂名市城區公園綠地園林植物物種資源相對豐富,南香公園及文化廣場需要提高植物種數和數量;植物搭配組合應用具有高觀賞價值的適應熱帶亞熱帶氣候植物,較好地凸顯南亞熱帶風情綠化景觀;目前優勢科的數量較少,提高優勢樹種的數量和種類,進行科學搭配,達到增加公園綠地物種多樣性、改變景觀單調性;重視公園植物的保護和培育,增強抗臺風登陸的樹種,減少枝條易折和易受病蟲危害;增加藤本植物的應用,健全公園綠地植物立體綠化景觀體系;提高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和景觀復雜性,更好地協調種內、種間關系,從而發揮更大的公園綠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爭取早日實現“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發展戰略,彰顯濱海城市公園綠地無窮的魅力。
參考文獻
[1] 李宇軒,和太平.廣西貴港城市公園綠地園林植物資源調查[J].廣東農業科學,2019,46(11):23-30.
[2] 柯歡,譚家得,胡羨聰,等.佛山市順德區園林植物應用現狀調查及分析[J].廣東園林,2014,36(2):51-54.
[3] 郭松,方翠蓮,李在留.南寧市公園綠地園林植物調查及應用研究[J].中國園林,2012,28(2):90-94.
[4] 陳有民.園林樹木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6:83,103.
[5] 王海濤.惠州市城區主要綠地園林植物群落特征研究[D].海口:海南大學,2019.
[6] 林姬姬.廣西東興市園林植物物種資源及其多樣性的調查與分析[D].南寧:廣西大學,2015.
[7] 呂浩榮,陸恒,鄢海印,等.佛山新城園林植物應用分析[J].廣東園林,2016,38(6):69-73.
[8] 李薇,黃崢,郜春麗,等.深圳城市公園園林植物地理成分分析[J].廣東園林,2013,35(1):64-68.
[9] 陳紅鋒,周勁松,邢福武.廣州園林植物資源調查及其評價[J].中國園林,2012,28(2):11-14.
[10] 莊華蓉.重慶主城區公園綠地園林植物調查及配置研究[J].園藝與種苗,2013,33(8):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