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得鵬
摘 要:對高中生而言,高中物理是一門難度較大的學科,由于高中物理知識邏輯性強,為此在高中物理教學當中,如果教學方法不當則會降低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在新課改的要求下,給予了高中物理的教學提供了諸多的先進教學模式,而導學案和微課融合的教學模式,給予高中物理教學提供了新思路,提高了物理教學效率,引發學生對于物理知識學習的興趣,為此文章探析導學案和微課融合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希望給予高中師生以合理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導學案與微課融合;高中物理;教學模式
一、 引言
由于高中物理知識邏輯性強,同時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點,高中生在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時,想要提高物理知識的學習效率,那么就需要對物理知識當中的概念和規律等進行系統的總結與了解,并且能夠對高中物理知識進行靈活的運用,為此,高中物理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物理學習基礎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等特點采取合理的物理教學模式,讓學生掌握學習物理的正確方法與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導學案和微課融合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則給予了高中物理教師進行物理教學的新思路與新方法,有利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效率。
二、 導學案與微課的定義及特征
(一)導學案的定義與特點
導學案是教師在集體討論和備課反思、總結和集體研討中,圍繞教學目標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展開的一種學習清單。充分體現了學習的主體性,也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思維,能夠圍繞三維目標,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有針對性地預習教材,有效引導學生的課前學習與教師的課中講解。導學案實現了課前學習的高效性,同時為后續的知識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實現教學效率的高效運轉。導學案的特點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導性,同時體現了學生為本的地位,為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探究過程起到了有效的啟迪作用,能夠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能夠聚焦于掌握物理知識出發,達到高效的學習。導學案可以實現學生的提前預習,由傳統的教學模式向新型的先學后教轉換,實現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導學案優化了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以問題為導向,實現對教學目標和知識重難點的有效滲透,從而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二)微課的概念和特征
微課在高中物理中的體現,主要以短小精悍的視頻為主,在視頻展示中包括了課堂教學的目標,重難點,物理知識延伸,教學反思等等。查閱相關文獻,總結了微課的定義,即微課是針對某一門學科中的一部分知識展開的教學片段,多以視頻課程的形式展現出來。微課時間大致在8到10分鐘之間,也可以是教學中某個物理知識點的課堂實錄。微課和以往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課例有所區別,是在以往的多媒體教學中的一種繼承與發展,體現了教學中的“微”,以某一個知識點展開,跟現如今提到的片段教學類似,是某一個知識點的縮影。
微課相比導學案來說,具有自己獨特性的一面。微課通過短小的視頻呈現,教學任務少,所涉及的教學內容不多,成果轉化率高,學生可以實現自主和反復學習,具有傳播多樣性的特點。另外,微課呈現的時間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容易集中,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微課針對具體的某一個問題展開,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對于自己不懂的某一部分內容可以反復觀看,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三、 導學案與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有效融合策略
(一)使用微課創建新的物理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當中,教師通常會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此種教學方法是教師將自己的知識與經驗直接在課堂上灌輸給學生,此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了學生在物理課堂當中沒有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降低了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得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降低,浪費了高中學生的寶貴時間;同時,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課堂當中處于被動地位,使得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沒有發揮物理教學當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物理教學當中,教師采用灌輸式教學會顯得課堂教學氛圍沉悶,物理知識枯燥,使得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失去興趣,為此,極大地阻礙了學生物理能力的提高。
為此,需要高中物理教師在物理教學當中,根據學生的物理基礎以及學習能力,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充分的使用周邊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為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方式來進行物理教學。在利用微課進行物理教學時,首先物理教師需要對物理的知識進行全面的掌握與了解,能夠建立合理的物理知識體系,并且對物理知識的相關規律能夠進行總結,
對物理知識相關的解題思路與方法能夠進行總結,通過提前對課堂所要教授的關鍵物理知識進行提煉,并且將提煉的知識點制成微課,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使得學生通過對于微課的學習來進行物理知識的自主學習。同時教師在進行微課教學之前,還需要引導學生對于下一節課的物理知識進行提前的預習,讓學生在腦海當中對于課堂的新知識有著基本的認知,并且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于在預習當中所遇到的與物理知識相關的難點以及困惑點進行及時的記錄與整理,并且在下一節課的物理新知識的教授當中,讓學生能夠及時的進行物理知識難點以及困惑點的展示,方便教師與師生能夠進行與該問題相關的物理知識的交流與互動,并且,教師需要在微課當中融入以上這些內容,這也是教師在進行微課教學時需要考慮的問題,此種微課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發揮學生在教學當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能夠提高教師的物理課堂教學效率,減少物理教學時間,給予師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進行物理知識的交流與互動。
比如,教師在教授“平拋運動”相關物理知識時,可以引導學生提前對該知識點進行預習,并且讓學生將在預習過程當中遇到的疑惑點進行整理記錄,通過網上的交流方式及時給予教師反映以及交流,使得教師方便在進行微課設計與制作時能夠在進行知識點的提煉時將學生的物理知識疑難點與困惑點融入教學當中,使得教師在進行視頻的錄制與搜集的過程當中更加具有針對性。同時也使得教師能夠更好地進行與物理知識相關的實驗演示,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使得教師在利用微課進行實驗展示時可以通過放緩實驗動作的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全面的了解微課當中實驗所展示的與物理知識相關的內容,這樣可以使得在物理演示當中稍縱即逝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使得學生能夠全面以及準確地掌握平拋運動相關的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