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萌萌
摘 要: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的主要目標指出: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0%。新型公辦園成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途徑。幼兒園課程是學前教育發展的重心,在當今學前教育多元化的背景下,游戲化課程、生活化課程以及探究式課程成為幼兒園課程的主流。無論是何種課程,都經歷了借鑒國外課程理論的階段,轉變為注重本土文化,從傳統文化中開發課程資源。探究式課程符合新課程改革對幼兒園課程提出的要求,注重“以幼兒為本”,將課程研究從“文本”轉化為“實踐”,從“接收”轉化為“探究”,以問題為導向,培養幼兒主動、深度學習的能力。探究式課程重視教師角色的轉換,培養教師的課程意識,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成為研究型教師和反思型教師。
關鍵詞:深化改革;規范發展;新型公辦園;探究式課程;實施路徑
一、 緒論
(一)選題緣起
2018年11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也就是中發〔2018〕39號文件,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專門印發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文件。2019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關于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的通知》,這是貫徹落實《若干意見》的重要舉措。各地把握這一重大戰略機遇,積極研究制定具體政策措施,擴資源、調結構、增普惠、建機制、提質量,扎扎實實推進學前教育改革發展。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的通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的意見》相關要求,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深圳市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實施方案》。該方案提高了公辦園的占比,而民轉公新型公辦園是這其中的主力軍。
面對眾多新型公辦園,如何更好地結合深圳本土文化,在傳承的基礎上開發建設幼兒園課程,成為新型公辦園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探究式課程立足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與生活經驗,以《幼兒園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導,以師生關系為基礎,以生活教育為主線,以習慣養成為重點,以動手探究為核心,讓幼兒在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中獲得全面發展。
(二)核心概念界定
本研究嘗試對新型公辦園、探究式課程的概念進行界定。
1. 新型公辦園
2019年深圳市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的意見》,以區級政府為責任主體,大力發展新型公辦幼兒園。所謂新型公辦幼兒園是指:利用國有資產和財政性教育經費舉辦的,提供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的幼兒園,登記為其他組織舉辦的事業單位,實行“以事定費”管理、社會化用人。《深圳市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實施方案》指出:各區政府應回收政府部門、事業單位或群團組織用于承辦、承包或出租的政府產權小區配套幼兒園及其他幼兒園,轉為公辦幼兒園或移交給所在區教育行政部門。
2. 探究式課程
探究式課程,指的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條件,選擇不同的探究課題,獨立自主地開展研究,從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一種課程。幼兒園探究式課程可以說是孩子們在支持探究式學習的環境氛圍中進行探究式學習的經歷和體驗。以3~6歲兒童為主要對象,遵循《綱要》和《指南》的精神與內容,重視幼兒的好奇心,以幼兒的問題為導向,以主題的深度探究與表征為教學組織形式,以學習歷程的過程評價和發展建議的階段評價為主要評量方式。
二、 探究式課程中教師和幼兒的發展
(一)教師專業發展
幼兒教師應明確自身定位,增強自主發展意識,進而挖掘專業發展的內在潛力。只有將幼兒教師自我職業的認同感與職業的成就感、職業本身的專業發展意識結合起來,才能促進幼教職業又好又快的發展,使幼教成為職業自主發展的強大推動力。教師應該以綱領性文件為指導,樹立終身學習、合作學習的理念,不斷重塑自己的知識結構。長久以來,教師在幼兒的學習活動中一直扮演著設計者、執行者、知識的傳遞者、幼兒行動的指揮者的身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重新定位了教師的角色,倡導“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就要求教師要改善知識結構,從觀察幼兒、理解幼兒、尊重幼兒入手,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以問題為導向的探究式課程,要求教師要有提出高水平問題的能力,根據布魯姆的六個層級認知理論,幫助幼兒主動深度探究學習,注重探究活動中的生成性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真正融入幼兒的游戲和活動當中,傾聽、觀察、參與、合作、評價,掌握幼兒的已有知識經驗,提出適宜性問題,為幼兒的發展提供支架,幫助幼兒延伸活動,把握活動導向。秉持開放性的態度傾聽和接受幼兒的想法,促成生成性活動內容。
(二)幼兒發展
1. 主動性——主動性學習是由學習者發起的學習,是學習者通過操作與人、物、觀念、情景相互作用,主動地建構關于現實知識的過程。探究式課程關注幼兒主動學習的品質,引導和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愿望,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建構知識經驗。
2. 深入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以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作為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尊重幼兒的選擇,培養幼兒深度探究的興趣。教師通過不斷提出適宜的高質量問題,激發幼兒的探究欲,從而促進其深入學習。
3. 過程性——幼兒發展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探究式課程中,教師注重幼兒的過程性體驗,在預設的指引下,讓幼兒體驗和享受探究過程的樂趣,生發出新的知識和經驗,不斷運用語言、圖畫、照片等形式去表征,形成思維導圖,從而幫助幼兒拓寬認知范圍,探尋認知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