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
【摘 要】小學高年級語文古詩教學時,為培養學生文化修養、啟蒙學生思維想象力,教師可基于多元智能教育理論,對古詩教學進行創新,如個性化導引、多元化指導、情境教學等,不斷激發學生語文古詩學習潛能,促進高年級小學生語文綜合學習實力提升。本文基于多元智能理論,對小學高年級語文古詩教學策略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小學語文;高年級;古詩教學;教學策略
古詩作為中華民族文明精髓,小學階段開展古詩教學非常重要,為保證古詩教學質量與效果,教師需分析高年級小學生學習認知情況,設定針對性教學方案,突出學生學習主體性,啟蒙學生情感認知思維,培養學生基礎的文化修養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一、多元智能理論
教育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能教育理論逐漸進入我國,對我國教育改革產生很大影響。小學語文高年級古詩教學階段,教師基于多元智能理論進行教學創新,促進學生語言智能、邏輯智能、交往智能、探索智能的啟蒙,實現小學語文古詩教學預期效果。新課標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應當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積極探索現實教育路徑,為學生創建新的古詩學習模式。
二、教學策略研究
(一)個性化多元智能教育
教育工作的開展,旨在啟蒙學生個體思維心智,通過教師的教學導引,促進學生智力、身心的全面成長。為提高小學高年級古詩教學水平,教師需引進現代教育理念,對教學策略進行合理創新,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束縛。以往高年級語文古詩教學時,教師突出個人主義,將主觀意識貫穿教學課堂,單一枯燥的古詩理論講解,使得學生古詩學習興趣不斷下滑,直接影響到學生古詩學習效果。
教師基于多元智能教育理論,對語文古詩教學進行合理創新,依循小學高年級學生認知規律與思維智力,設定針對性教學方案,突出學生語文學習主體性。多元智能理論支持下,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明確教育改革方向,如個性化多元智能教育,因人而異開展古詩指導,培養學生古詩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古詩鑒賞理解能力,不斷培養提升學生文化綜合修養。
(二)多元化多元智能教育
以往小學語文高年級語文古詩教學時,教師弱化學生語文學習主體性,間接影響到學生古詩學習效果。新課改教育環境下,多元智能教育理論對教育改革起到促進作用。在文化修養與學科素養的教育背景下,教師需對高年級語文古詩教學進行創新,建構多元化古詩教學模式,保證古詩教育可發揮出一定價值,啟蒙小學生心智思維。每一首古詩都具有獨特的文化韻味與思想內涵,因此在古詩教學引導時,教師需杜絕開展千篇一律的古詩理論講解。如清代詩人鄭燮創作的《竹石》,全文體現出詩人的意志與品質,教師對其古詩進行挖掘,可培養學生堅韌的品格與健全人格。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教師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探索學習習慣,進而導引學生建構主觀的古詩情境、意境、空間,進而深入感知古詩的意境美,使得學生有效汲取古詩的精神內涵與文化營養。鑒于小學生語文古詩學習的差異性,為促進學生語文綜合學習能力提升,教師可建構多元化古詩教學模式,滿足不同學生的古詩學習訴求,保證每一位學生都可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建構高效語文古詩教學環境。
(三)情境建構多元智能教育
古詩是語文學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時,教師需合理開展古詩教學,發揮出古詩教學導引的價值,使得學生基于古詩學習,夯實學生文化基礎、啟發學生文化認同感、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心。教師進行古詩教學創新時,應當對古詩教育進行重新剖析,基于多元智能理論,分析古詩蘊含的教育潛能。古詩文本內容并不多,但遣詞造句、押韻、映射的藝術處理,使得古詩包含著無限可能,體現出中華古詩的強大生命力與藝術高度。多元智能教育理論支持下,語文教師基于古詩進行多元智能啟發,導引學生對古詩進行深入鑒賞。
例如,部編版高年級小學語文《石灰吟》教學時,教師導引學生對全詩進行朗誦:“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該首古詩是明代政治家、文學家于謙所作。該詩采取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書面字義歌頌石灰,實際借喻人的潛能,體現出詩人的人生態度與大無畏情懷,可很好啟蒙小學生思維心智,幫助學生錘煉意志力。
教師進行多元智能教育時,為實現預期古詩教學目標,可圍繞古詩建構學習情境,使得學生全身心沉浸到古詩虛擬情境當中,增強學生情感體驗,挖掘學生自身的文化潛能。如教師依據古詩描寫內容,篩選相關生活事例,進而建構現實學習情境。教師圍繞《石灰吟》進行拓展,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榮譽勛章事例為基礎,導引學生學習獲獎者的人生奉獻精神與家國情懷,培養學生積極頑強的人生品格,錘煉小學生的思維心智,促進小學生古詩綜合學習效果提升。
(四)基于多元智能激發學生潛能
小學高年級語文古詩教學時,教師合理運用多元教育理論,對教學方式與理念進行改革創新。如教師依循多元智能教育理論,更加全面客觀的掌握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語文古詩學習長處與短板,進而不斷對語文古詩教學模式進行優化,保證語文古詩教學方案的可行性與可操作性。教師基于多元智能教育理論,有效激發學生語文古詩學習潛能,促進學生多元智力能力進行提升。
小學語文教師對古詩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可使得學生更好掌握古詩學習方式,從多個視域對古詩進行鑒賞學習思考,有助于培養學生濃厚學習興趣,培養提升學生語文文化修養,夯實小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科學習鋪墊基石。如高年級語文古詩教學過程中,為幫助學生感知古詩的意境美,教師可利用樂器進行現場演奏,通過古箏、蕭、陶笛、葫蘆絲等樂器的伴奏,為學生建構沉浸式學習體驗情境,熏陶小學生情操與心靈,使得古詩文化得以傳承。為促進古詩教育的現代創新,教師可依據教學內容,設定古詩創作比賽,小學生依據生活事例進行打油詩創作,通過思考創作感知古詩的精神魅力,為學生建構美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五)多元智能理論促進教學創新
小學語文高年級古詩教學過程中,教師合理應用多元智能教育理論,可不斷推動教學創新。因為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對新教育理論進行學習思考,并對教學改革方向進行修正,使得語文古詩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不斷挖掘教師自身潛力,推動教學改革創新,提升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整體水平。
三、結束語
綜上,文中對多元智能理論進行簡單概述,并針對小學高年級語文古詩教學進行教學論述,分析多元智能理論的現實應用策略,論證多元智能教育理論應用的可行性與可靠性。未來小學語文高年級古詩教學階段,教師不僅需對多元智能理論進行挖掘,同時需引入新的教育理論,不斷完善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理論框架,充分發揮出古詩教學優勢,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毛喜愛.多元智能化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10):133-134.
[2]楊小輝.多元智能理念下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9(2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