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敏
【摘 要】傳統的小學體育運動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當前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也不利于學生體育關鍵能力的發展。教師要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樂學。同時,在教學中要加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滲透體育精神,使每一位學生都能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體育;核心素養;課堂教學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教育部針對體育學科的教育特色,向學生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指出教師在培養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應當關注學生體育品德、體育精神,以及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小學體育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 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 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但是,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體育核心素養教育理念很難在課堂中找到落腳點,造成學生綜合體育素質發展情況不佳。所以,作為小學體育教師,應當對體育核心素養的理念進行深入分析,真正地從學生的發展目標出發,進行體育運動教學模式的改革,促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養成。
一、通過媒體技術,塑造生動情境
體育文化博大精深,體育學科當中涉及的運動形式也是豐富多樣的,但是,在實際開展體育運動的教學中,由于教學場所常在室外,所以,教師將教學的重點大多都放在動作技巧上,以至于學生對體育項目的由來和發展歷程缺乏應有的認知,也不利于學生體育文化素質的發展。而在體育核心素養中要求,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體育文化意識的培養,讓學生感受到體育學科的魅力。所以,教師可以增添室內教學的時間,讓學生通過多媒體技術等形式,認知體育運動的起源等內容,實現體育文化意識的形成。
例如,在開展足球運動中動作技巧的教學前,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展開室內教學,完成對學生體育文化意識的培養。在室內教學中,教師先利用視聽技術,向學生播放國際足球運動競賽的視頻,讓學生通過激烈的足球運動場景,迅速將注意力放在課堂上。之后,教師利用圖文并行的方式,向學生簡要介紹在足球運動當中包含顛球、傳球等多種基本技術,以及古代足球運動最初起源于中國,而現代足球運動來源于英格蘭等內容,讓學生了解足球運動的發展和起源。隨后,教師再向學生介紹現代足球運動中的規則,以及足球運動所指代的精神等,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足球文化意識。最后,教師再帶領學生進行室外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現代足球運動中的每一個動作,以及足球運動的規則,讓學生進一步內化足球文化,落實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
多媒體技術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體育技能。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和相關體育教學課件,將深奧的運動原理用生動形象的畫面展現出來,把對動作的認識由感性提高到理性。比如,為了更好的讓學生了解短跑“擺臂”的動作要領,教師準備了課件“短跑中如何擺臂”,學生們通過觀看課件圖片和短視頻,模仿短跑運動員的正確跑姿,再通過動畫效果,讓學生理解肌肉構造和動作的生理原理、擺臂時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的最佳運動角度等等,由淺入深,由表入里,從理論到實踐,給學生答疑解惑。當學生明白了某個體育技能動作的來龍去脈時,他們會自覺的去理解和體會老師的動作講解,而不僅僅是單純的模仿,從思想到行動的轉變,讓學生們提高了體位感覺能力,體育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高。
二、開展雙向互動,滲透體育精神
體育精神是體育運動的整體面貌,也是體育運動中的信念和節操,在對學生進行基礎動作教學的同時,向學生滲透體育精神的內容,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運動中的靈魂,萌生出不懈奮斗的意志。而課堂互動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溝通的方式,教師能夠通過互動的形式,向學生滲透體育知識。所以,在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中,教師應當抓住課堂互動的機會,使用問題、談話、討論學習等方式,建立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渠道,落實體育精神的滲透。
比如,在排球運動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認知到排球運動中包含的“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等體育精神,教師就可以采用設問的方式,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加深學生的理解。在課堂中,教師先對學生提出“你們認識排球運動嗎?”“是否看過有關我國的女排比賽呢?”的問題,在得到學生的肯定答復后,教師繼續向學生提出“通過你以往觀看中國女排的競賽活動,有什么感觸呢?是否可以通過實例進行說明呢?”的問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回憶,回答教師的問題,向教師和其他同伴表述自己的認知效果。之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答案,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得學生在與教師的互動中,逐步加強對中國女排精神的認識,促進自身體育精神素養的發展。同時,使用問題的方式,也能夠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產生探索、思考的欲望,從而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主動思考中,強化自身在排球課堂中的參與性。
體育精神對體育實踐活動的開展具有指引意義,學生只有具備了體育精神,才能夠堅持不懈地完成練習的任務,鍛煉自身的心理素質,所以,當教師緊抓互動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指導時,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認識體育精神,提升訓練實效。
三、實現趣味教學,建立終身意識
在體育核心素養中指出了“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性,認為只有學生真正地對體育運動產生積極性,重視體育運動,并且掌握了進行體育運動的技巧,才能夠養成練習體育運動的習慣,將體育運動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所以,教師可以將現下流行的游戲形式,融入到體育運動的教學中,設定游戲化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完成體育鍛煉,從而基于積極的情緒,自主參與到體育運動的練習中,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以耐力跑這一運動的教學來說,教師就可以通過游戲的形式,鍛煉學生的心肺功能和身體協調能力。在課堂中,教師先對學生進行耐力跑動作技巧以及注意事項的教學,讓學生初步掌握進行耐力跑的動作技巧。之后,教師結合課堂中觀察的結果,將學生進行分組,并組織學生在小組當中思考一個游戲形式,達到練習耐力的效果。緊接著,在學生思考出游戲后,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游戲活動,促使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逐步實現體能的鍛煉和耐力的發展。在這一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自身的課堂主體地位,提升自身的創新意識,同時能夠意識到游戲與耐力跑運動之間的關聯,建立參與耐力跑運動練習的積極性。
體育游戲、競技比賽、情境式體育活動等都是學生們喜歡的活動方式,當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創設游戲情境,進行體育運動教學形式的優化時,能夠促進游戲與體育運動的有效整合,使得學生認識到體育運動中的趣味性,激發了他們運動的興趣,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探索學習,從而更加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運動的練習中,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總而言之,傳統的體育運動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當前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也不利于學生體育關鍵能力的發展,作為小學體育教師,應當擔負起對學生體育綜合素養發展的重責,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體育運動的練習中,通過不斷地訓練和學習,實現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侯春榮.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11):85-86.
[2]劉磊.體育教學融合游戲元素以發展小學生核心素養[J].中國校外教育,2020(11):16+20.
[3]曹艷.堅持素質教育,培養小學生體育核心素養[J].黑河教育,2020(04):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