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振水
淄博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 淄博 255026
戊肝是一種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傳染病,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1],高職校人群聚集,極易通過食物或水污染常引起暴發或流行[2]。大學生思維活躍,能夠迅速接受新觀點、新知識,改變不良行為,針對性地對其開展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為了解淄博高職生對戊肝認知、態度、行為,于2019年10月10日~15日對淄博市某高職校1~3年級在校學生進行調查。
1.1對象 對淄博某高職校1~3年級不同專業在校生,采用標準組群抽樣法抽取60個班,每班采用單純隨機抽樣法抽取10名高職生。發放調查表600份,收回有效問卷572份,醫學生174人(30.4% ),非醫學生398人(69.6% )。
1.2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輔導員負責,學生獨立完成現場收回,專業人員統計分析。
1.3資料處理 剔除不合格問卷,編碼后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學描述、檢驗。
2.1認知 不同專業高職生對戊肝傳染源答對率分別是79.9 %、76.4%,80.1%的學生認為戊肝存在慢性患者,醫學類學生對戊肝傳染途徑糞-口途徑認識較好,80.4%非醫學類學生對戊肝非傳播傳播途徑有認識誤區。68.35%高職生認為接種戊肝疫苗是最重要的、最有效的預防措施,62.1%學生錯誤的認為戊肝患者也可接種戊肝疫苗,能治療或延緩疾病發展。見表1。

表1 淄博市高職生戊肝認知情況調查
2.2相關態度、行為 不同專業學生存在有利于戊肝防制的態度、行為。93.7%學生愿意了解戊肝防治知識,88.6 %學生認為防治戊肝應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86.2 %學生認為應戒煙、限酒。存在著不利于戊肝防制的行為,雖然兩專業學生在主動接種戊肝疫苗方面有顯著性差異,仍有76.6%學生不會主動接種戊肝疫苗。

表2 淄博市高職生戊肝態度、行為調查
2.3獲知途經 82.2%學生是通過電視、網絡獲得戊肝防治知識,獲取途徑相對單一,校內專題教育缺失,如受到社會、新聞、網絡、微信的負面報道影響,有可能獲取錯誤的知識信息。見表3.

表3 高職生獲得戊肝知識的途徑
高職生屬于戊肝高危人群,掌握一些戊肝知識,但知識結構不全面,有錯誤認識,存在有利于戊肝防控的態度、行為。
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大學生對傳染病的認知水平[4]。高職生接受戊肝知識的主要途徑是電視、網絡微信、報紙,應利用學校多媒體教學系統插播傳染病防治知識,利用學校廣播系統播放戊肝防治知識。利用學校局域網開辟傳染病防治專欄,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健康知識宣教。利用銘牌、燈箱廣告、板報、海報、演講等方式,加大學校戊肝知識健康教育。
在校學生獲得預防保健知識的主要途徑應該是學校教育,學校應將戊肝防治也納入學校工作計劃、教學大綱、檢查指標,結合高職生專業特點、學習方式,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提高防治知識水平,幫助他(她)們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戊肝疫苗在中國16~65歲健康人群中使用已經表現出較高的預防戊肝效力[5],提高大學生戊肝疫苗接種率,可有效建立預防戊肝的免疫屏障,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