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淼楠
我國旅游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從一個旅游資源大國變成了世界旅游大國。雖然受疫情影響,酒店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沖擊。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國民依然能保持一個正常的生產生活狀態。并且人民始終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國家依舊會強盛發展下去,所以未來的5~10年我國旅游業將進入新一輪的快速發展時期,市場的酒店管理人才仍會急缺。以培養技能人才為主要教學目標的中等職業學校,應將如何培養出適應市場的酒店管理人才視為當前學校重中之重的教學工作。本文從學校酒店管理專業培養的現狀進行分析,以市場人才崗位空缺的需求為導向,結合酒店行業的培養理念,進一步提出中等職業學校的酒店管理專業的培養策略。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極端化
人們對于中等職業學校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總存在刻板印象,即認為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知識層次低,因此有人會對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存在偏見,認為他們畢業以后就是“端盤子”,甚至都不用學習理論知識。不過仍存在相當一部分學校,采用的是偏重課堂理論教學的培養模式,忽略了實踐這一重要環節。其實,酒店人才不是“理論家”,而是“實踐家”。酒店行業的特性決定了酒店人才需要具備較高的知識層次和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任何只偏理論教學或者只重視實踐教學的極端定位都是不可取的。
課程設置不合理
第一,課程設置沒有根據實際情況來設置。中職學生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讀完三年就直接就業;另一類是要升學繼續深造,升入相關的高職、大專或本科院校繼續學習。那么學校在培養這些學生的時候就應該對這兩類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培養。對于第一類學生而言,可以偏實踐鍛煉為主,但是也不能忽視學生基本文化素養的提升,因為這些學生走上崗位之后,想要獲取更高的管理層崗位,基本文化素養是基石。對于第二類學生,我們偏重基本文化素養一些,但是也不是直接全部理論教學敷衍了事,沒有實踐的教學猶如空中樓閣,不利于學生之后的長遠發展。
第二,酒店管理專業課程的設置由于受到經費、場地、教材和教師等因素的限制,課程的設置開展工作經常捉襟見肘。學校的酒店管理專業教學計劃的制訂都是由單一的教研室來完成,并沒有集思廣益,而是閉門造車。課程的設置并未從本校的學生特點出發,開發本校的校本課程,都是參考其他學校課程設置來指定自己的課程設置標準。
第三,學生在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與行業所需的實踐需求不一致。社會是發展的,特別是現今社會的發展速度是相當驚人的,所以說,如果想讓學生能夠走得出去,就不能把教師約束在學校,但很多學校都不能做到定期派送本校教師外出企業學習,也就不能了解行業的變化走向。
師資力量薄弱,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滯后
現如今,很多教師并不是專業的科班出身,有科班出身的也是剛從學校畢業然后直接從事教師工作,并沒有太多本崗位的實踐經驗,因此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同時兼具的優秀教師嚴重缺乏。酒店管理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實踐教學是中職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目前很多中職學校雖然增加了實踐教學環節,但是學生的積極參與性不高,參與機會也少,知識的教授仍是一個簡單的知識灌輸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然采用的是老一套的照本宣科,方法比較單一,課堂效果可想而知。
服務意識差,職業道德相對缺失
酒店業作為第三產業,服務性比較強,作為從業人員應該具有較強的服務意識,要具備基本的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素質。調查顯示,很多企業對于剛離校的畢業生都反饋了一個問題,很多畢業生由于年齡較小,很大程度上都以自我為中心,更別說服務他人了。有的則是對職業忠誠度不高,職業責任感不強,很多人認為自己是學習酒店管理的,而不是來當服務員的。根本沒有這樣的意識:所有的管理人員都是從基層干起的。所以,在校期間就應該設置職業思想道德方面的課程,可以培養學生,鍛煉學生的職業能力,慢慢引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獲得健康的心理,形成正確的職業觀和道德觀。
建立以市場、企業需求為導向的教學模式
不斷地進行市場調研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學校培養人才最終的目的是讓學校培養的學生能夠為企業所用。只有通過必要的市場調研深入了解現如今的酒店行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校根據這些要求及時對相應的課程進行調整,才能使學生在校期間掌握的知識能適應行業的需要。

制訂科學的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
酒店管理專業不是培養“理論家”,而是培養“實踐家”,課程設置既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淺,所以對這個“度”的把握尤其重要。因此,酒店管理在教學計劃與課程設置上也必然要圍繞“廣博”和“適度”這兩個原則去設置,如天文、地理、管理學知識以及英語的學習,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增加學生的知識構架體系、提高學生的總體知識水平。在教學環節上不僅要處理好校內與校外、教學與工作的關系,更要保證課程設置能符合本校的學生特點,著重加強校本課程的開發,要體現學以致用的原則。在課程設置上要注意基礎課、理論課、專業技能操作課的比例,讓學生在校所學,能無縫對接直接上崗。
加強校企合作的深度性、長期性、互補性
目前很多學校還都是2.5+0.5,試問,短短的半年時間如何達到一定的深度?學生頂崗實習首先需要完成一個從學生到崗位的一個適應,完成從學校到社會的一個適應,這2個適應需要1到2個月時間。那么剩下的3個月時間,怎么能讓學生去完成對多個崗位角色的一個學習,最終結果只能真的是在酒店端了3個月的盤子,然后回到學校領取畢業證。領完畢業證之后呢,進入企業又從零開始培訓。因為頂崗實習的這段時間,能夠掌握的東西少之又少。如果能給予學生更寬松的一個時間,那么學生必定能夠做得更好。接觸到企業更多的崗位自己心中也會有個目標,明白企業各個崗位之間的作用和聯系,甚至,在頂崗實習之后,能夠做到在企業從實習員工轉為正式員工,實現從學校到企業的一個零過渡。而這種情況不管是對于學校來說或者對于企業來說,難道不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嗎?所以,改成2+1模式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學校實訓基地的建立,應該參考酒店的核心成員意見,而不是學校單方面的參與。
提高中職學校的師資力量
很多學校都會喊口號,需要加強學校師資隊伍的建設。喊口號容易,但是要出實際效果不是簡單喊口號能夠解決的。古時候孔子就教育我們:君子要知不足而日參醒乎已。所以,發現不足就要行動起來。首先,本校教師應該“走出去”。本校專業教師應該多去酒店學習實踐,了解行業最新動態,多走出去培訓,多去學習,多去見識,多增加實踐經驗,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其次,學校應該“引進來”。學校可以聘請行業的專家,能工巧匠以專職、兼職的形式來校授課,讓學校與行業接軌,行業往往是對市場最敏感的。市場中等職業學校酒店管理專業培養模式探析缺什么樣的人才,學校就該去培養相對應的人才去填補這樣一個空缺。簡而言之,教師是源頭,學生的學習源于教師的模范作用,源于教師的引導作用,只有教師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都非常熟練了,帶出來的學生才會優秀,“為有源頭活水來”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端正學生的擇業動機和擇業心態,堅定學生的從業決心
首先要教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端正自身的擇業動機和擇業心態。現在很多學生就業都非常浮躁,總想著畢業之后“我要干什么”“我想干什么”。對于那些基層的工作,總覺得不體面、很辛苦,所以不愿意做。但是每個行業每個崗位都有辛苦和不體面的地方,帶著這樣的想法去就業是不夠妥當的,最好應從自身的條件出發,思考“我適合干什么?”“企業需要我干什么?”通過這樣的思維方式找到自己的定位。明確我不是沖著基層工作來的,但是我必須從基層干起,只有這樣穩扎穩打,最終才能走向酒店的管理層,實現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總之,關于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加強學校自身硬件設施、師資力量、管理水平,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增加適應社會發展的課程,整合校內外資源,想盡一切辦法增加學生實踐鍛煉機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還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既不能完全偏理論,也不能完全不要理論,把握好“度”。讓學生通過在學校的知識與經驗積累,順利地走向社會,成長成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
(湖南省經濟貿易高級技工學校)
參考文獻:
[1]章樂敏.TAFE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以中等職業學校酒店管理專業為例[J].池州師專學報, 2007.
[2]黃星.基于TAFE的酒店方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以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酒店商務方向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