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關鍵詞:教科研;微課題;案例
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載體,為了更好地指導教師開展課題研究,提升教師的教科研水平,開展課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為此,我校開展了以微課題研究為起點的實踐探索。
一、微課題研究的案例
(一)微課題的選題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學校體育課程建設的總目標,從體育學科核心的概念提出到真正落實最關鍵的是一線教師在教學中對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實踐,為了讓組內教師更好地將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理念落實到教學中,我校體育教研組根據目前正在參與研究的課題“基于初中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表現型評價研究”為主題,將課題進行分解細化,讓每名參與到課題研究中的教師都獨立主持完成一個以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為主題的微課題,扎實課題研究的過程。
按照整個課題的研究進程,本學期的研究重點是課堂教學實踐研究,根據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分類,課題組長對參與課題研究的5名教師做了任務分工,分別從體育品德素養、運動能力素養和健康行為素養三個方面對其在實際教學中的落實進行研究,具體微課題的主題確定如表1所示。
(二)微課題的研究過程
微課題研究一般由選題、理論學習、策略運用、教學研討和成果提煉幾個步驟完成(圖1)。
從選題到課題成果的提煉過程,每名教師都是課題研究的負責人,因此每名教師都需要參與課題研究的全過程,在確定好選題之后就需要進行相應的理論學習,這里不僅需要教師主動學習相關課題研究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教師掌握相應知識檢索的能力,這也是教師提升教科研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經過理論學習之后需要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這是一個促使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過程,教學研討是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的重要途徑,通過與其他教師的教學研討,可檢驗自己的教學策略是否有效,促使教師做進一步的教學反思,最后對成果進行提煉,教師對一學期的教學策略進行總結,為以后的教學實踐提供可借鑒的經驗。教師上課的過程也是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他們既是研究的設計者,又是研究的實施者,很好地體現了教學研究與教學實踐相輔相成的作用。
(三)微課題的成果
我校的課題研究成果更加注重教師對于研究過程和結論的梳理能力,其成果表達形式可以是教學反思,也可以是總結報告或是主題發言,教師將課題研究的結論結果經過整理后以文字、圖片、影像等形式記錄下來,這既是課題研究過程的記錄,也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的理性反思。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我們組的課題成果顯著,參與課題的教師通過自己的研究與課題組教學活動時的成果分享,對于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認識由淺到深,而且教師也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將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理念更加熟練地運用到教學中去,讓教學變得更扎實,教師在此過程中教學反思的習慣得到有效的培養,科研水平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四)課題的管理
我校的微課題管理制度實行的是管理小組審批、組長負責制,課題管理小組由教科室的教師以及各個學科的教研組長構成,他們主要負責課題的申報與結題評審,除此之外,他們還負責協調解決課題設計實施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既是課題的管理者,又是課題的服務者;在課題實施的過程中,每名教師都是“課題組長”,要負責課題的日常管理,包括課題的資料查閱、立項計劃、具體實施、成果總結等工作。
為了增加微課題研究活動的規范性,我校在每年的寒假和暑假校本培訓的時候會在每個教研組所參與的微課題中選擇一到兩個,由該課題的負責教師將整個課題的完成情況進行全校范圍的交流分享,供所有教師交流學習,取長補短。為了鼓勵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提高課題完成的質量,我校還會對完成情況優秀的課題給予一定的科研獎勵,并納入到年終對教師的績效考核體系之中。
二、微課題研究的特點
(一)課題研究內容細
微課題的研究主題內容都非常細,都是配合教師的教學實踐來展開的,很少有純理論的研究,這就體現微課題研究實用性的特點,這些課題除了來自于高一級的課題研究之外,更多的是來自教師教學實際中遇到的難題。本例中的微課題研究就選了目前在研的省級課題作為框架,克服了本課題的研究內容過于寬泛很難在短期內完成、研究內容不易與教學相結合的缺點。除此之外,微課題研究的內容還可以以教師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為課題,比如如何提升學生跳繩成績、如何提升教師課堂提問效率的策略等,研究的切入點小而實,確保在選擇微課題研究內容的時候,將微課題的研究內容與教師的教學實踐緊緊地結合到一起,讓教師在教中研、研中教,確保微課題研究能夠有效地開展。
(二)課題實施周期短
微課題的實施周期較短,一般不超過一個學期,有時一個學期可以完成兩個微課題研究。微課題之所以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是由微課題的內容決定的,它沒有高大上的教學理論框架,沒有嚴密的前期論證,沒有復雜的實驗設計過程,有的只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我們將這些難題經過進一步的提煉,就是一個微課題的雛形。教師在每天的教學活動中都可能遇到與這個課題相關的問題,如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教師在上課過程中的反思、總結、嘗試都是課題研究,實現了教學即研究的目的。由于整個課題的實施周期相對較短,教師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見到自己的教研成果。
(三)課題申報程序簡
微課題是學校管理的課題,目的是避免科研和教學相脫離,加強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在課題申報的過程中,簡化了很多程序,沒有研究綜述、可行性分析、開題報告等煩瑣的文獻研究要求,降低了申報的門檻,只要是符合教學實際的,就可以申報備案,因此,微課題的申報除了采用自愿申報的形式,還可以采用“一題多做”的形式,即多個教研組同時做一個主題的微課題,比如“教師提問有效性的研究”就可以在多個教研組中同時開展,在課題結題時各個課題組的研究成果可能會出現類似的地方,但這并不影響課題的結題,只要各個課題組能夠扎實開展這個課題研究,微課題的作用也就達到了。
(四)課題實用效果優
微課題研究的重要意義是讓教師體會科研活動過程,養成教學反思的習慣,提升教學反思的品質,而重點不在于教育、教學理論的創新,因此在進行微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很多情況下并沒有新理論的發現,甚至很多情況下教師所做的研究是“重復研究”,但這絲毫不影響微課題存在的價值意義,正因為微課題研究是“接地氣”的研究,通過微課題研究,教師所得到的是能力的提升。微課題作為教師參加教學科研活動的起點,它是將課題研究進行了程序上的簡化、內容上的細化,很好地解決了課題研究與教學實踐相脫離的情況發生,為教師參加更高級別的教學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正是由于微課題對教師專業成長發揮了巨大的載體作用,在經歷了微課題研究之后,我組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都有了明顯的提升,一人獲得區級評優課一等獎,多篇論文在各級各類期刊上公開發表,教師的專業發展步入新臺階。相信在微課題制度不斷完善的情況下,教科研一定會成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