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順靈 劉年偉 劉文鋒


關鍵詞:日本體育;日本中小學;學校體育設施
明治維新后,日本大力發展教育,其中體育教育方面獨具特色。日本經濟騰飛的同時,也成為體育強國。“體育”這一漢字詞語也傳入中國。隨著我國體育教育的快速發展,如何合理地配置學校體育設施是我們遇到的瓶頸和難點,本研究著力于日本學校體育設施的研究,希望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大阪市為日本第二大城市,位于日本關西核心部位,其經濟、政治、文化都具有代表性。市內城市化程度高,無農村學校存在,本文寄希望于通過對大阪市中小學體育設施配置狀況的研究,得以窺探日本城區中小學體育設施的配置狀況。借其成功之處,結合我國實際,在當前體育強國戰略的背景下啟迪我國學校體育的建設。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日本大阪市中小學室外體育場地、體育館類建筑物及相關體育附屬設施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廣泛查閱中日兩國中小學體育設施相關的研究成果,通過中國知網、CiNii日本學術論文數據庫檢索相關學術論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收集與本研究相關的情報信息。進入日本文部科學省和大阪市役所等官網,查閱近幾年與日本學校體育設施配置有關的信息。
2.訪談法
本文作者于2019年1月至2月赴大阪訪學交流,有幸對大阪市立生江小學校和大阪府立北淀高等學校的2名某年級班主任老師和12名學生家長、大阪國際未來學院的治久丸宏美老師及本一稀老師當面訪談,了解大阪市中小學體育設施的配置現狀、配置理念等。
3.實地調查法
訪學期間選取11所小學、6所初級中學、3所高級中學進行考察。到學校、社區公園與社區居民、學生一起參與運動。在此過程中觀察、交流、體驗,觀察學校體育設施配置的狀況,了解社區居民和學生對學校體育設施的看法等。大阪市下劃24個區,這些學校涉及6個區。其中天王寺區、阿倍野區、北區位于大阪市最繁榮的地帶,旭區、東淀川區、都島區位于城市邊緣相對較不繁榮的地帶。所考察學校對于把握大阪市整體情況有一定的可靠性。
4.對比分析法
結合我國中小學體育設施配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比大阪市中小學體育設施配置的成功之處,提出建議與啟示。
二,學校體育設施概念的厘清
在本研究中筆者將學校體育設施定義為:是指服務于學校體育教學、訓練、比賽等活動的各種場地、場館、建筑物、固定設施等。其主要包括三部分:室外體育場地、體育類建筑物、體育相關的附屬設施。室外體育場地一般指露天的體育運動區域。體育類建筑物包括體育館類建筑物及內部所有配套的體育設施。體育相關附屬設施指不構成學校重大設施主體卻又發揮著一定作用的設施,如體育場外護球網、休息座椅等。《城市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用地指標》對城市社區體育設施定義為:為開展城市社區體育活動,在社區內規劃建設的運動場地、場館和配套建筑,以方便社區成員就近健身為目的、社區規劃配建的公益性體育健身設施。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日本大阪市中小學室外體育場地的配置狀況
對20所大阪市中小學的調查統計表明,大阪市中小學室外體育場地主要分為三種:多功能運動場、網球場、露天游泳池,其數量及比例如圖1。
1.多功能運動場的配置特點
所調查的學校運動場均為沙地,用石灰劃線做操場、棒球場、足球場、網球場、排球場。其中,做棒球場和足球場的頻度最高,用石灰劃場地線后,再配備可移動的護球網和球門等設施。大多數運動場為正方形或長方形,少數因學校地形而不規則(圖2)。運動場的建設,存在異地建設的現象。例如大阪市立大宮中學校在學校北方兩公里處修建有第二運動場,內為沙地,有網球場三個、棒球場兩個。每個學校的運動場周圍都會有若干水泥桿,桿間拉有護球網,防止學校內的球類飛出。高度幾米到十幾米不等,從小學到高中高度依次有所增加。通過對同本一稀老師的訪談得知,運動場設計沙地可避免學生運動時受傷,且在鋼筋水泥包圍的城市中,能讓學生在沙地上摸爬滾打感受到接地氣的體育,這滲透著日本學校體育的教育理念。
2.網球場的配置特點
有25%的學校有單獨的室外網球場,且全為中學,小學無專門的室外網球場。網球場地地面同樣為沙地,大多數學校配備一到兩個,有鐵質攔網包圍,形成獨立的場地。
3.露天游泳池的配置特點
所調查的學校中,有露天游泳池配備的學校占80%。其中37.5%的學校游泳池在體育館或教學樓樓頂,這一情況主要集中在位于較繁華地段或有明顯地域限制的學校。游泳池一般為25米長,6泳道的較多,深度不等,位于樓頂的游泳池,也是消防應急用水的重要來源。
4.其他體育場的配置特點
其他體育場地主要指籃球場、排球場、棒球場、鉛球投擲區和沙坑等。調查的學校中,100%無標準籃球場配備,只有部分學校在運動場的周邊并排設置幾個固定的或者可移動的籃球架,供學生使用。所有學校室外均無排球場的配置。棒球場主要是在多功能運動場上用石灰劃場地線后,再配備可移動的護球網等設施。相比于中國中小學,大阪市中小學所有學校運動場均無鉛球投擲場地,小學多數無沙坑,只有中學—般有簡易的沙坑配置。
(二)日本大阪市中小學體育相關建筑物的配置狀況
對20所大阪市中小學的調查統計表明,大阪市中小學體育相關建筑物主要分為兩種:體育館、游泳館。
1.體育館的配置特點
大阪市中小學均有體育館的配置。體育館外表樸實,小學主要為一層,部分中學為兩層。筆者參觀的大阪市立生江小學校體育館,館內有籃球場三個,無籃球架,球筐固定于墻上。地面鋪有木地板,館內裝修豪華,無觀眾看臺。館內有舞臺,可供典禮、表演節目使用。體育館門口有鞋柜,進館需換鞋。館內一側有小房間四間,存放館內使用的球類、體操器械。體育館可進行籃球、羽毛球、排球、體操的教學和訓練。在大阪市立旭陽中學同樣存在籃球場進行排球、羽毛球教學的現象。少部分中學體育館二層為體操、劍道館。
2.游泳館的配置特點
因資金或學校地理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學校修建的是露天游泳池。少部分學校修建專門的游泳館,且存在體育館一樓建成游泳館的趨勢。
(三)日本大阪市中小學體育相關附屬設施的配置現狀
大阪市的小學校內公共體育設備豐富,主要為鍛煉平衡性、協調性的設施,且基本涵蓋了適合低年級到高年級的所有設施類型,主要有攀爬格籠、云梯、爬桿、單杠、平衡木等。攀爬類設施種類多,有使用難度的差別,分別對應不同的年級。單杠數量多,并且有高低差異,考慮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需求。
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上述設施減少,但大多有單杠。高級中學有體育隊訓練用的輪胎等器具。調查得知,大阪市100%的中小學室外均無標準籃球場,只有60%的學校室外有數量有限的籃球架供學生使用,其中小學大部分為可移動籃球架。但在整個大阪市,與足球和棒球運動相比,籃球是冷門的運動項目。
所調查的20所學校運動場都配有夜間照明設備和小型可移動護球網、排水設施,運動場外圍建立高大的護球網。還有衛生間、洗手臺、室內館和運動場外的更衣換鞋處、校外提示路人注意飛球等標牌。配置石灰劃線器、運動場沙地平整器,且在運動場邊修有專門存放這些設施的小房間。由于日本學校與家庭互動良好,75%的學校在運動場周邊配有簡易的長椅,作為家長觀眾休息區。附屬設施建設盡可能細化,為學生運動、鍛煉提供便利。
四、日本大阪市中小學體育設施配置對我國的啟示
(一)合理構建經費分配結構
大阪市中小學體育設施的現狀為簡陋與高檔并存。運動場為沙地,很多護球網、籃球架銹跡斑斑,與周圍繁華的街貌不太和諧。但是體育館內設施豐富,整潔舒適,運動環境良好,能很好地支持體育教學活動。建設雖不以豪華為風格,但設施質量都有保障,有較長的使用壽命。而我國國內大城市很多學校都配備塑膠跑道,缺少體育館,室外場地豪華卻出現雨天無法上體育課的情況,很多體育設施建設甚至有講究排場的傾向。建議我國合理構建經費分配結構,讓經費作用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豐富體育設施種類,強化相關附屬設施建設,貫徹人性化配置理念
目前我國大多數中小學校園體育項目最多為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足球等,且基礎體育設施也以上述球類場地為主,缺少游泳、網球等球類項目。限制校園體育發展、影響學生體育參與積極性的原因是否為設施配置存在不全面呢?我們可以效仿日本中小學的設施配置,將運動種類進一步多元化,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更有利于激發體育參與的興趣,提高各方面身體素質。
對于體育附屬設施方面,國內大多數學校缺少細節建設,或建設不完善。要體現人性化,為學生運動提供便利還要做出很多努力。如小學的公共體育設施,應考慮到不同年齡段學生對體育設施需求的差異,例如日本小學普遍配置了高低不同的單杠等設施。學校運動場周圍未建設護球網或護球網不夠高,偶爾出現球飛出的現象,都會影響到學生良好的運動體驗。包括衛生間、洗手處、更衣換鞋處、休息區的合理配置,都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運動體驗,激發再運動的渴望。將設施建設人性化,也應該是學校體育設施配置的理念。
(三)充分利用場地,提高場館資源利用率
日本中小學的運動場看似簡陋,但卻保持著較高的使用率。可因運動需要布置成操場、棒球場、排球場、足球場等。體育館內的籃球場可同樣布置成標準的羽毛球場、排球場、體操教學場地。部分學校游泳池修在教學樓或體育館樓頂,其充分利用場地的舉措讓人驚嘆。而國內部分大城市的中小學籃球場、足球場為專門場地,很少作為其他運動場利用。其他小球類場地使用率較低,且存在場地資源不足的現象。可考慮對現有場館資源的合理利用,充分利用資源可避免不必要的經費支出和空間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