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斌 劉紅艷
(1.廣西師范大學,廣西桂林 541006;2.桂林旅游學院,廣西桂林 541006)
在世界木雕歷史發展長河中,中國古代傳統木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些木雕作品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前人對木質材料理解的高度。彩繪、鏤空、拼接等技法的運用,還有對木雕整體造型的把握無不體現著他們獨特的思考方式和高超的技藝。木雕藝術是我國藝術史上偉大的財富,通過這些傳統木雕,也可以看到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歷程。因為這些木雕不論是在形式或是內容上都反映出我國古人在不同時期精神上的追求,也體現了我國的民族精神與內涵。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我國經濟得到全面發展。這為我國現代木雕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創作條件。由于現代藝術中觀念、技術等方面的革新,藝術家對木雕創作中的觀念、形式、木質材料語言有了更深的理解與體會。他們拋開傳統的舊有觀念與模式,在木雕創作中大膽創新,表現得更加無拘無束。多樣的觀念與表現形式使得木雕藝術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而木質材料在藝術家的不斷探索下呈現出更多的可能性。
1979年由黃銳、王克平、艾未未、嚴力等藝術家在中國美術館東側舉辦的“星星美展”代表著中國當代藝術的發端和崛起,也標志著我國正式踏上現代藝術的道路。展覽之中,王克平的作品《沉默》就是一件木雕:作品展現的是一尊頭像。人物的眼睛被蒙住,嘴巴被堵上,痛苦的表情似乎是藝術家內心的真實寫照和對現狀的一種申訴。在作品中,作者巧妙地運用樹枝和樹干的分叉之處,將其本該“開枝散葉”的部位雕刻成被封堵的嘴巴,表達了在這種藝術環境下的巨大壓抑。透過作品《沉默》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自由的向往與追求。
在現代木雕創作中,工藝雖然很重要,但它只作為一件優秀木雕品的重要組成要素。和傳統木雕相比,雕塑家如何理解和運用材料的可能性顯得更為重要。作品表達的完整程度從側面上也反映出作者對問題的思考、理解的深度。隨著科學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木雕技法在現代雕塑創作中更加多元化,木雕以豐富多彩的姿態呈現給觀眾,木雕語言得到更多的挖掘,作品更富表現力和感染力,對藝術家而言他們將有更多的方式宣泄自身內心情感,雕塑家的內在情感得到更好的詮釋。這無形中促進了雕塑家在木雕創作上的積極性。而在現階段雕塑的現狀對于木雕藝術來說并不是很樂觀,但還是有少部分雕塑家堅持運用傳統的木質材料創作出一批批優秀的雕塑作品,也正是這些藝術家的堅持和影響,才能使現代木雕的種子在中國生根、發芽。
在前輩雕塑家中,劉煥章、孫家缽、張德華、夏肖敏、滕文金、田世信等老先生的木雕作品對中國雕塑界的影響力非常大。其中張德華的木雕作品《向往》在1982年法國的春季沙龍展上還拿過金獎。這無疑是對我國木雕藝術的肯定,同時也激起了國內更多藝術家對木雕的創作欲望。另外還有孫家缽老師的作品(圖1),在他的一系列人物木雕作品中,不僅吸收了西方現代主義的抽象風格,并略帶點傳統寫實主義意味,結合漢代木雕的簡潔、大氣,把人物形象的生動性和趣味性表達出來,他的“大刀闊斧”體現了他在藝術形式上的探索。在中國古代雕刻藝術中有一種“循形造像”的說法,孫家缽先生地對漢代木雕的借鑒不但保留了木質材料樸實的美感,還使作品顯示出一種形體上的張力。此外孫家缽很好地利用了先進的現代工具,不論是哪件作品,你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作品表面清晰地留有鏈鋸的鋸痕,藝術家正是利用這些結合斧頭的砍痕、木雕刀的鑿痕對作品表面進行有意識地處理使得其藝術作品具有一種原始又不失現代的美感。木質材料本身也變成了一種表現的可能。而劉煥章1989年所做的木雕作品《女人體》形體渾厚飽滿?!耙佬驮靹荨笔撬谀镜駝撟鬟^程中慣用的手法,作者進行創作時順著木頭的形狀和彎曲的節奏進行雕鑿,給渾然天成的感覺,有一種古典東方韻味,令人回味無窮。
圖1 孫家缽作品
除上述藝術家之外,還有甘少誠、何力平、何永福、李秀勤等優秀藝術家,他們對中國現代木雕發展的貢獻也同樣不可忽視。正是有很多像他們這樣對木質材料懷著執著信念的藝術家在木雕創作上的不斷探索帶動著我國木雕的發展。
近年來,國內對現代木雕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國內與國外間的藝術交流日益增多,并且一些藝術機構還在惠安、東陽等地相繼組織舉辦國際性的雕刻大賽。同時,也有專門以木雕為主題的雕塑大賽。通過一系列木雕大賽的舉辦,我國現代木雕的創作氛圍變得活躍起來。國外的新觀念、新形式在國內不斷地涌現,木雕的表現語言更加豐富。并且,國外各藝術門類之間的相互滲透與借鑒所產生的創作形式充分拓寬了國內藝術家的視野,同時也激發藝術家拋開傳統木雕的創作思維,以全新的角度去認知木質材料。一些國內藝術家開始重新審視我國木雕,在反思我國木雕藝術的同時借鑒了國外的觀念與形式。當然,他們并不是對國外木雕進行翻版式的模仿,而是立足在本國木雕藝術的基礎上進行借鑒,從而在木雕作品中既體現材料的現代性,也保留了我國的民族性。對此,湖北美院的雕塑家傅中望是這樣理解的:“就我個人來看,利用中國傳統文化資源進行創作最有可能進入世界和國際交流對話,這是一種認知和策略問題。因為一味地模仿和挪用其他民族文化,就很可能喪失自身的價值。把本民族的文化發揚光大并賦予它當代意義,通過這樣一種方式,藝術家才能獲得某種價值認同和國際交流身份,當然這需要智慧?!痹谒哪镜褡髌贰堕久Y構》系列中,作者采用了“中國古代建筑”式的手法對木塊進行“重組”,通過主觀的改造,作品以裝置的形式得到體現。這種采用現代藝術手段的搭建形式不僅顯示出作品的現代意味,同時也帶有濃厚的傳統氣息。又如中央美院的雕塑家孫偉,他對木質材料在雕塑創作的運用上有著自己的理解。在他的木雕作品中,無不體現著作者在現代藝術環境下對木質材料語言的不斷探索。如圖2作品中作者吸收了傳統木雕的鏤空技法,并以方孔的形式進行表現。通過穿透木雕的方孔,我們可以看到作者運用傳統木雕技法的同時結合了現代藝術理念對木質材料進行闡釋,使傳統木雕中的鏤空技法在現代木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以全新的方式進行再現,得到很好的延伸。簡潔的造型與方洞體現作者在木雕作品中對雕塑空間的研究。另外對空洞大小、比例的把握也使作品在視覺造型上充滿一種神秘感??偟膩碚f,作者以極為樸素的方式雕鑿出簡潔、單純的方孔,并通過現代藝術的手段把這種樸實的“鏤空造型”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去傳達作者心中的感悟,給人們以想象。使木雕作品簡潔、開闊而又別具風格。
圖2 孫偉作品
綜合以上所述,國內有很多藝術家根據全新的現代理念與創作形式尋找自己的藝術道路,對于中國現代木雕藝術的發展而言,如何繼承傳統木雕的優點并根據現代審美需求走出一條帶有民族特色的發展道路成為關鍵。完成傳統與現代之間的結合,既要傳承中國傳統工藝的技法又要結合現代觀念和審美情趣,對現代藝術造型和觀念的肯定,使兩者能夠融入木雕創作中,開辟中國木雕藝術新道路。
總之,筆者在前文通過對現代藝術思潮下國內外木雕創作多樣性的描述,并大量舉例,意在說明現代藝術在創作過程中對傳統藝術進行借鑒的可行性。另外對日本在歐美藝術思潮的影響下能走出一條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道路案例不失為中國木雕藝術在發展道路上的榜樣。中國現代經濟的發達和科技方面的進步為藝術家提供很好的創作環境,藝術家在探索材料應用方面也做出極大的努力,并嘗試用現代的觀念去駕馭傳統雕塑中可以利用的資源財富,相信我國藝術家將會找到更好地前進道路。
注釋:
①銀小賓.徐盛.當代美術家專訪-傅中望談錄.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