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佳 呂科
ICU 是各類危重癥治療的主要場所,呼吸衰竭患者需嚴密監測生命體征、給予呼吸支持,行機械通氣治療,從而維持心肺功能的正常工作,糾正低氧血癥,降低機體能量消耗。但機械通氣過程中可能存在氣囊封閉不嚴、過度通氣等問題,對胃腸系統功能產生間接影響,導致胃腸道供血供氧減少,胃腸動力減弱,胃腸黏膜屏障受損,引發胃腸功能障礙[1]。而胃腸道是炎癥反應的觸發器官,一旦發生胃腸功能障礙,可引發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礙等,增加病死率[2]。因此,對機械通氣治療的呼吸衰竭患者加強早期胃腸功能監測和保護至關重要。腹部按摩、輔助翻身等是常用護理手段,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胃腸運動,但整體療效有限。胃腸動力藥能有效提升胃腸蠕動能力,促進胃排空,減少惡心嘔吐、腹脹、便秘等胃腸功能障礙發生率[3]。本研究進一步分析機械通氣治療的呼吸衰竭患者胃腸動力藥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本院ICU 行機械通氣治療的50 例呼吸衰竭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5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患者均入住ICU 時間≥24 h;動脈血氣分析顯示,氧分壓(PaO2)<60 mm Hg,二氧化碳分壓(PaCO2)>50 mm Hg;屬于Ⅱ型呼吸衰竭,行經氣管內插管或氣管套管內機械通氣,期間全部采用混合奶經胃管鼻飼營養。排除標準:生命體征波動較大;合并機械性腸梗阻、消化道潰瘍出血、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嚴重內分泌疾病、腹部損傷等。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治療,處理原發病、糾正水電解質平衡,根據哈里斯-本尼迪克特(Harris-Benedict)公式計算基礎代謝率、靜息代謝消耗,在其基礎上給予1.3 倍供能,每日分5~6 次將營養液鼻飼入胃內,每次鼻飼前先把胃內潴留的內容物抽出,觀察內容物情況,若伴有未消化內容物,則減少鼻飼量,分多次鼻飼[4];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機械通氣參數。對照組采用常規運動及按摩治療,對無意識的患者給予定時翻身,3 次/d,10 min/次,意識清醒者囑其端坐15 min,同時進行握拳、舉臂等抗阻力運動,3次/d;腹部按摩3 次/d,順時針畫圈式按摩,15~20 min/次;大便干結者,鼻飼聚乙二醇4000散,10~20 g/次,1~2次/d,直至正常排便[5]。在此基礎上,觀察組使用胃腸動力藥西沙必利片(海南三葉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592)治療,5 mg/次,3 次/d,連續服用14 d。兩組均于治療14 d 后評價療效。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胃腸功能障礙癥狀發生率,治療后AGI 分級,治療前后APACHEⅡ評分及腹內壓,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PaO2/FiO2、Cst、Cdyn)。胃腸功能障礙癥狀包括腹脹、腹瀉、嘔吐、胃潴留、腸鳴音異常、消化道出血等。采用AGI 分級評估胃腸功能損傷程度,Ⅰ級:胃腸道功能部分受損;Ⅱ級:胃腸功能紊亂;Ⅲ級:胃腸功能衰竭;Ⅳ級:胃腸功能衰竭且合并其他器官功能障礙[6]。治療前后評估APACHEⅡ評分、測定腹內壓,經膀胱導尿管間接測定;治療前及治療后7 d 檢測PaO2/FiO2,計算系統Cst、Cdyn。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胃腸功能障礙癥狀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胃腸功能障礙癥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胃腸功能障礙癥狀發生情況比較[n,n(%)]
2.2兩組治療后AGI 分級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AGI 分級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AGI 分級比較[n(%)]
2.3兩組治療前后APACHEⅡ評分及腹內壓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APACHEⅡ評分及腹內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APACHEⅡ評分、腹內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APACHEⅡ評分及腹內壓比較()

表4 兩組治療前后APACHEⅡ評分及腹內壓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4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Cdyn、Cst、PaO2/FiO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7 d,觀察組患者的Cdyn、Cst、PaO2/FiO2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表5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1 cm H2O=0.098 kPa
呼吸衰竭行機械通氣患者一般使用鼻飼營養液進行營養供給,這導致患者無法咀嚼、吞咽食物,打亂了植物神經功能,使胃腸蠕動減弱,同時不利于食物在胃內的消化,容易引發胃腸功能障礙[7]。其次,呼吸衰竭本身的癥狀可使血液中PaCO2升高,PaO2降低,導致胃腸道缺血缺氧,而機械通氣后雖能提高PaO2,但會改變機體血流動力學,降低胃腸灌注壓,出現動脈供血不足和靜脈瘀血,抑制胃腸蠕動,導致胃腸功能障礙的發生[8]。因此,對于機械通氣治療的呼吸衰竭患者應早期給予胃腸功能干預。
常規進行運動及按摩治療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胃腸蠕動,改善胃腸血液循環,促進腸道內瘀積的糞便下行,抑制腹痛、腹脹、便秘等發生[9]。但部分患者常規運動及按摩的療效不佳,需進一步輔助藥物治療。西沙必利是一種胃腸道新型促動力藥,通過促使腸肌間神經叢節后處乙酰膽堿的釋放,促進胃排空,縮短胃排空時間,增強食管、胃和十二指腸的收縮與蠕動功能,有助于胃腸功能的改善[10]。且西沙必利不抑制乙酰膽堿的活性,也不阻斷多巴胺受體,不增加胃酸分泌,也不會產生明顯不良反應,具有較高安全性[11]。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APACHEⅡ評分及腹內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APACHEⅡ評分(10.54±2.97)分、腹內壓(7.47±2.36)mm Hg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41±3.68)分、(15.72±3.08)mm Hg,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Cdyn、Cst、PaO2/FiO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7 d,觀察組患者的Cdyn、Cst、PaO2/FiO2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證明胃腸動力藥能明顯提升機械通氣治療的呼吸衰竭患者的胃腸功能,增強胃腸蠕動,改善支配內臟的植物神經功能,提高副交感神經張力,提升胃腸動力[12]。
綜上所述,機械通氣治療的呼吸衰竭患者胃腸動力藥的應用效果確切,明顯降低了胃腸功能障礙發生率,有助于預后的改善,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