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平 繆志芳 陳士海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要積極培養本土人才,鼓勵外出能人返鄉創業,鼓勵大學生村官扎根基層,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近年來,江蘇省盱眙縣農廣校聯合農業龍頭企業和行業協會,堅持把培育高素質農民作為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聚焦培育實效,創新培育模式,重點在培育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上發力,把農民教育培訓辦在稻蝦產業鏈上,共培育稻蝦共生種養戶達4000余戶,其中500畝以上的198戶;培育龍蝦和稻米產業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0多家。目前全縣稻蝦共生面積65萬畝,年產小龍蝦8.13萬噸、蝦稻米19.5萬噸,合計年產值近60億元,有力推動了鄉村產業興旺、農民增收致富。
一、培訓專業與稻蝦產業結構相匹配
圍繞產業辦專業,辦好專業促產業。盱眙縣主動適應縣域、行業和社會發展對人的需求, 立足稻蝦產業特點,明確稻蝦產業未來發展方向,培訓專業設置緊緊圍繞盱眙龍蝦特色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講求“實際、實用、實效”,讓專業與產業相匹配。先后開設符合稻蝦產業一二三產發展需要的培訓專業近10個,從開始培訓稻蝦共生種養技術、水稻高產高效綠色生產技術、小龍蝦健康養殖技術等,到產業轉型升級后,增設了蝦稻米加工與市場營銷、龍蝦加工與儲運、盱眙龍蝦品牌建設、盱眙龍蝦節慶文化等專業,保證了與產業經濟發展同步。在培訓專業建設過程中,盱眙縣農廣校還聯合盱眙縣龍蝦協會、龍蝦產業集團、龍蝦創業學院等企業和協會注重對稻蝦產業進行考察研究,時刻注意與產業經濟的結合,實現與產業發展協調互動,準確把握專業建設的路徑與方向,提升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的適應性,形成了農廣校骨干專業精品專業,在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規格上彰顯農廣校辦學特色。
二、課程模塊與產業人才需求相符合
在培育學員的過程中,盱眙縣采取寬基礎、活模塊的課程模式,課程模塊分為產業市場分析、稻蝦種養技術、生產經營管理、農產品電子商務、稻蝦產業政策、產業創新創業等六個方面。為了提升培訓效果,盱眙縣農廣校還按照稻蝦產業鏈上不同專業、層次和類別,細化培訓內容,制定了10多項培訓規范,分類設置培訓課程,分專業制定培訓標準、培訓要點、學習要求、考核要求和學時數等,按照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三種類型開展模塊化培訓。培訓內容圍繞綜合素質、生產技能和經營能力科學設置,精選優秀教材,打造精品課程,注重從水稻種植到收獲、龍蝦養殖到銷售全程技術培訓;注重從稻米加工到品牌打造、龍蝦燒制和深加工到線下線上營銷,強化從生產決策到產品營銷全程經營培訓。由培訓向培育轉變,實行全產業鏈培養和后續跟蹤服務。特別是把誠信教育列為培訓的重要內容,對學員開展從業理念、誠信道德、法制觀念、社會責任等全方位的培訓,提高了參訓學員的職業道德素養,提升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三、學員遴選與產業崗位工種相對應
從稻蝦種養到餐飲,從加工到電子商務,龍蝦產業已經成為盱眙的特色產業、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全縣從事龍蝦生產、加工、運輸、銷售人員超過10萬人。圍繞產業發展,盱眙農廣校廣泛開展宣傳發動和摸底調查,建立稻蝦產業培育對象庫,找準從業穩定性高、學習意愿強烈、有潛力成為稻蝦產業發展中堅力量的稻蝦產業種養區域一線農民,龍蝦調料制作、龍蝦深加工和蝦稻米生產企業產業工人,龍蝦餐飲經營服務、稻蝦農產品營銷、盱眙龍蝦文化等行業從業人員為精準培育對象,同時積極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返鄉入鄉創新創業者、產業扶貧帶頭人、專業生產型和技能服務型人才等參加高素質農民培訓,按照稻蝦產業規律、成人教育原則和農民學習特點制定教學計劃,農忙時多安排實踐教學,農閑時多安排理論學習,讓學員遴選與產業發展銜接,與職業工種對應,與農民需求一致。
四、師資選聘與生產經營技能相適應
高水平師資隊伍是培育高質量的保證。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規模經營者、專業生產者、小農經濟單位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對知識的需求呈現出廣泛化和差異化的特點。盱眙縣按照稻蝦產業發展和從業人員培育任務實際需要,通用知識師資主要從教育培訓機構、農業高等院校、科研推廣單位、涉農管理部門中聘請;專業技術師資主要從產業技術體系、科研教學單位、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經營主體中聘請。通過試驗示范、現場觀摩、科技下鄉、專項培訓和巡回指導等多種形式,加快標準化技術的推廣應用,推動稻蝦共生種養技術到戶、到人、到田,提高農戶種養水平。盱眙縣還選聘生產、科研、經營、加工、營銷等優秀農業工作者成立稻蝦產業指導協會,不僅傳播基本農業政策、科研成果、市場信息、經營管理等內容,還采集地方規模經營者生產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歸納總結常見問題及解決辦法,給予稻蝦產業規模經營者市場、經濟和金融等問題的指導服務。
五、農民田間學校與稻蝦產業主體相融合
農民田間學校是培育高素質農民的有效載體。盱眙縣按照“有培育場所、有管理機構、有師資團隊、有管理制度、有典型示范、有政策扶持”的六有標準,遴選稻蝦產業鏈上產業特色明顯、產業規模較大、產業效益較高的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建設農民田間學校,實行統一掛牌、統一管理,并推薦農民田間學校創建益農信息社,為周邊農戶提供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等信息和實踐引領,為就地就近開展農民教育培訓提供條件和保障。
目前已在舊鋪鎮富強農機植保專業合作社、盱眙縣龍蝦創業學院等基地建立省級農民田間學校2所,在明祖陵鎮稻蝦共生示范園等基地建立市級農民田間學校4所,在盱城鎮紅梅稻蝦種養家庭農場、許記味食有限公司等農業經營主體建立縣級農民田間學校8所。利用農民田間學校舉辦稻蝦共生培訓班34期,培訓學員4000余人,先后在舊鋪鎮稻蝦產業協會、盱眙縣龍蝦產業集團淮河養殖場等4個田間學校開辦5個農民中專班,組織學員開展集中授課、實習實踐。以“稻蝦種養基地+產業田間學校+稻蝦加工企業+龍蝦冷鏈物流+電商銷售平臺+休閑農業園區+龍蝦文化場館”等生產經營主體為環節紐帶,打造了兩條稻蝦全產業鏈農業觀摩精品線路,先后接待省內外農民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和觀摩學習3000余人次。
六、典型選樹與產業扶持政策相聯通
盱眙縣農廣校通過征集、推薦、考察、篩選,編寫學員創業典型文集,充分挖掘培育高素質農民促進稻蝦產業發展中形成的創業典型人才與創業典型案例,多層次多渠道開展推介與宣傳,展示新農人風采,發揮典型引領作用。通過舉辦“十佳種養能手”評選活動和稻蝦共生提質增效創新大賽,挖掘稻蝦共生提質增效典型,總結好的技術和經驗,助推產業的健康發展;通過舉辦“農業電商新零售”大賽活動,發掘培養盱眙農業電商人才,營造農業電商發展良好氛圍,增強小龍蝦生產高峰季節本區域消化能力,降低市場波動對蝦農造成不良影響。在每年舉辦的龍蝦節和農民豐收節開幕式上對“十佳種養能手”和大賽獲獎者進行表彰。將稻蝦共生產業財政補貼標準由每畝20元提高到每畝300元;稻蝦共生保費補貼標準由每畝10元提高到40元,目前全縣稻蝦種養農業保險參保面積已超5萬畝,提高了種養戶抗風險能力;支持稻蝦種養適宜區水利、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著力改善稻蝦綜合種養區域的生產條件;對集中連片500畝以上的稻蝦共生標準化生產基地給予綠色防控項目支持,著力打造“盱眙龍蝦香米”公共品牌,構建稻蝦共生模式下“盱眙龍蝦”“盱眙龍蝦香米”雙品牌驅動機制,力爭將“盱眙龍蝦香米”培育成與“盱眙龍蝦”齊名的金字招牌,進一步提高稻蝦共生種養效益。★
(作者單位:1.江蘇省農廣校盱眙縣分校 ;2.江蘇省職業農民培育指導站;3.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