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偉 趙衛國 楊虹
近年來,陜西省農廣校把加強農民田間學校建設,作為優化高素質農民培育體系、強化農民教育培訓基礎支撐作用的重要手段和工作任務,在科學布局、打造提升、運行管理、作用發揮等方面上下聯動、共同發力,形成了農民田間學校基層教學工作新格局,使農民田間學校在鞏固拓展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成效、帶動產業脫貧和助推農業現代化中發揮出重要作用,探索出一套符合當地農業農村發展實際的工作方法。
一、理清思路抓創建
陜西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嘗試在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的過程中,同步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在此基礎上,陜西省農廣校體系以中央農廣校發布《關于加快農民田間學校的建設意見》為契機,進一步理清思路、深化認識、突出特色,推進農民田間學校建設,做到三個結合。
一是結合陜西省高素質農民培育規劃,遵循圍繞產業、融入產業、服務產業的要求,優先在西安、渭南、寶雞、延安、安康等產業集聚度較高、新型經營主體發育成熟的市縣,按照“一縣兩校”“一產多校”思路,采取公開公正、競爭擇優的辦法,大力推動特色農民田間學校建設,逐步打造出諸如志丹南梁山蘋果示范園、榆林本農家開心農場等一批黃土坮塬區農民田間學校,西安瑞豐農業、寶雞海升果業、韓城設施蔬菜現代農業園區等關中平原區設施農業農民田間學校,田珍茶業、丹鳳牧豐畜禽養殖、漢臺漢武林果產銷專業合作等山區溝壑區農民田間學校。這些農民田間學校根據區域分布和產業特色進行有針對性的規劃和建設。
二是結合陜西省扶持發展的1000多個現代農業園區,按照“三步走”的思路,明確農民田間學校建設規模、產業類型、技術力量、固定場所、教學條件、培訓意愿等方面的內容,突出農民教育實訓功能,依托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產業園區、試驗場所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初步認定了1179個高素質農民培育實訓基地,其中縣級650個、市級397個、省級150個。在此基礎上,優化組合和配置,形成了三級貫通、類型多樣、功能齊全的高素質農民培育實訓網絡。精心遴選、運行實踐、審核淘汰,最終將農民田間學校建設劃分為種植養殖、綜合、農機操作、現代農業四種類型。
三是結合農民田間學校標準化建設,市、縣農廣校圍繞“四個課堂”標準化配備,把完善農民田間學校基礎設施作為改善市縣培訓機構辦學條件、提升農廣校體系教育培訓能力的重要內容,制定統一的建設標準,加快農民田間學校建設步伐,使農民田間學校與校本部理論教室、電腦教室、多媒體(視頻)教室、移動課堂等共同組成立體式、多形式的教育教學場所,使高素質農民培育質量得到有力的物質保障。
二、完善機制抓管理
陜西緊扣當地農業農村發展情況,從建立規章制度及加強績效考評入手,積極完善農民田間學校運行管理機制,使農民田間學校真正成為農民教育培訓的有形課堂,提升農民田間學校在農民中的影響力和示范帶動作用。
一是建立宏觀指導分級管理機制。陜西省農廣校制定《陜西省農民田間學校管理辦法》,明確農民田間學校的功能定位、主體職責、運行制度、分級管理等,確保運行管理規范化和制度化。
二是實行政策拉動和任務帶動機制。把農民田間學校建設運行管理納入農業系統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將其作用發揮、教學效果、學員評價等考評結果,作為農業產業龍頭企業、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基本條件和安排高素質農民培訓任務的重要依據,加以合理運用。
三是建立工作聯動機制。將農民田間學校教師納入陜西省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師資庫,進行統一管理,并鼓勵教師跨縣市教學交流。對各級農民田間學校實行全省統一命名、掛牌管理,大力推介特色鮮明、運行高效、示范性強的農民田間學校,積極組織引導培訓機構與其開展橫向交流互動、學習借鑒。
三、激發能動抓效能
“十三五”期間,陜西省持續增加投入,實行政策傾斜,有效發揮農民田間學校農民教育實訓教學效能,激發了能動作用。2017年省級資金列支58萬元,對29個教學任務完成度高、學員技能提升明顯、示范帶動作用強的省級農民田間學校進行支持。隨后幾年,相繼在安排省級年度農業產業扶持項目中,不斷加大對農民田間學校運行效能好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力度,到2020年省級資金共投入220多萬元。
一方面,省級層面的支持帶動了各地農廣校對農民田間學校建設的重視支持,安康市漢濱區忠誠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西農寶雞千陽蘋果實驗站、藍田職農種養專業合作社、三原清麓蔬菜農民田間學校等236個農民田間學校得到了支持。同時,市縣級農廣校對高素質農民擔任法人或管理者的農民田間學校,也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稅收優惠、金融支持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幫扶。延安市轄區的農民田間學校全部享受財政項目支持,教學條件和設施設備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安塞區對承擔農民教育培訓任務的農民田間學校,優先推薦認定省市現代農業園區、龍頭企業、示范社和示范家庭農場,優先享受財政補貼,承擔實施涉農項目。黃陵縣財政投入520萬元,支持農民教育培訓機構和農民田間學校建設。富縣通過省級項目扶持,提升轄區內的農民田間學校,為農民教育提供多專業的實訓教學場所。
另一方面,陜西省農廣校不斷吸引社會力量支持農民田間學校的建設。鼓勵培訓機構采取購買服務、引導學員開展生產交流合作等方式,支持農民田間學校平穩運行。各級政府普遍把承擔高素質農民實訓任務,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履行社會責任的公益行為,納入區域及行業評優,通過樹立典型、廣泛宣傳,激發農民田間學校積極性,形成了有效開展農民教育培訓的良好局面。
最早得到財政支持的省級農民田間學校宜川縣云辛果業合作社,位于延安市“蘋果收入第一村”——辛戶村,入股社員402戶1179人,有示范園5406.75畝、辦公用房180平方米、培訓室200平方米、專業技術員22人、指導老師 8人。該合作社自2017年3月掛牌宜川縣農民田間學校后,年均接待參觀學習的高素質農民達數千人次。
遠近聞名的洛川縣育興有機蘋果專業合作社,也是受惠省級資金支持的一所農民田間學校。該合作社著力打造品種展示園,展示23個品種不同產品的特性及優勢,為農民學員學習發展及品種選擇提供了充足的空間,在蘋果新品種引領、現代高標準園建設、蘋果產品質量提升、產品價值品牌化建設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近年來共接待全國高素質農民及新型經營主體學員實訓共36848人次,通過實訓帶動15210多戶農民發展產業、增收致富。
陜西省始終將“產業導向、科學布局,政府引導、服務農民,整合資源、合作共贏,創新模式、納入體系”等基本原則有效地貫徹落實到農民田間學校的建設運行、使用管理和發揮效能工作之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到2020年底,陜西省農廣校系統建成并實施掛牌管理的農民田間學校706個(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316個、家庭農場52個、農業企業207個、農業園區60個、農技推廣(區域)站59個、村委會1個,其他11個)。農民田間學校中有國家級6個、省級119個、市級267個。“十三五”期間,農民田間學校中418個在農民教育培訓中開展理論教學、616個開展現場教學、552個開展農民學員動手實操實訓、295個農民田間學校承擔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項目任務、261個承擔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實訓任務、179個農民田間學校具備高素質農民創業孵化功能。
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的發展階段,國家對農民教育培訓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21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提出加快培養鄉村各類人才的目標任務,農民教育再上新臺階又一次得到機制和措施的強力保障。為此,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出臺高素質農民培育三年行動計劃,提出推進千所田間學校打造措施。全省將遴選一批示范農民田間學校,進行省、市、縣分級建設,統一設計版式,掛牌管理,擇優支持,進一步強化農民田間學校建設管理與作用發揮,有效支撐以高素質農民培育為龍頭的農民教育培訓持續發展,促使高素質農民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中發揮出更加顯著的領頭雁作用。★
(作者單位:陜西省農廣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