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6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銀川考察調研,來到賀蘭縣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充分肯定了他們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農民增收的經驗做法。寧夏廣銀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稻漁空間創辦人趙建文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回望二十多年來深耕農業創新融合發展,每一份努力,此時都已絢爛成花,入景入畫。
樸素情懷立業
趙建文是寧夏賀蘭縣常信鄉四十里店村人,他常說自己就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也正是懷揣著農民對土地最樸素深厚的感情,創業初期的趙建文用9年時間,把一個占地不足50平方米的糧食加工小作坊,發展成為擁有年加工水稻5萬噸全自動化生產線的自治區知名企業——寧夏廣銀米業有限公司。
為了破解土地鹽堿化嚴重,水稻產量低難題,廣銀米業以“綠色生態、創新發展”為理念,通過反復考察、論證以及與農業專家學習、交流,全面掌握了“稻漁共生”綜合種養模式,采用以漁治堿的方法,在賀蘭縣常信鄉四十里店村流轉土地3600畝,建設了稻漁立體綜合種養、糧食倉儲及加工生產、生態休閑觀光、社會化綜合服務為一體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區。現在的廣銀米業已經發展成為寧夏自治區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銀川市、賀蘭縣優秀龍頭企業,自治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寧夏“好糧油”示范企業。扎根地頭,和水稻打了半輩子交道的趙建文,也獲得了“全國農業勞動模范”“全國十佳農民”“自治區十佳農民”等眾多榮譽稱號。
創新融合發展
廣銀米業從最開始種植有機水稻,逐漸發展稻漁綜合立體種養,經過不斷探索,已經逐步形成了一產提質、二產帶動、三產提效的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模式。
“一產”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進行土地治理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農業生產提質增效,有機水稻認證面積達到2000畝。“二產”重點開展糧食收儲、水稻加工和優質大米生產等,投資建設的賀蘭縣糧食銀行收儲能力達到4萬噸。開發生產的高附加值大米產品,“廣銀”有機米、生態蟹田米、廣銀香米、稻魚空間等系列產品,先后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有機產品認證和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廣銀大米”更是被授予“寧夏名牌”產品、寧夏“著名商標”和寧夏特色優質農產品品牌,先后多次榮獲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有機食品博覽會、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等金獎。“三產”投資1000多萬元打造“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依托農業原生態田園景觀,建設稻田
畫景觀區、農事活動體驗區、玻璃棧道、農耕文化展示及科普教育長廊、愛糧節糧教育展示長廊、休閑娛樂及垂釣餐飲區、有機瓜果采摘園等,每年接待旅游觀光人數近20萬人次,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效探索財政支農方式轉變,實現政府扶持、社企發展、農民增收、集體壯大的多方共贏局面,更好地惠及廣大農戶,提高農業整體效益,廣銀米業積極爭取政府“投改股”資金,作為常信鄉四十里店村集體經濟組織資金,按照“資金變資產、資產變股權、農戶有股份、農民得權益”的思路,投入到賀蘭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廣銀米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進行“稻漁空間”改造提升建設和胚芽米生產線技術改造,構建“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農戶”的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形成按股分紅、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讓資產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權益保障。同時,廣銀米業還與5家企業合作成立了“情系田園”公司,開發民宿民居18戶,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項目,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
助農增收致富
“一人富裕不是富裕,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我經常和農民打交道,知道農民不容易。”趙建文說。為了幫助農民增收,讓農民更多的分享二三產業利益,構建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廣銀米業牽頭建起了“農民田間學校”,以“農民”為中心,以“田間”為課堂,白天在地里面忙著種植、管理,晚上讓農戶一起交流種植經驗,趙建文把自己多年的水稻栽培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先后培訓農戶近4000人次。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實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服務”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鼓勵農民參加土地入股分紅,使農民變成了股東,死土地變成了活錢、入股股金分到了紅利,農民獲得多重收益,還能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在家門口務工,每月最高可賺三四千元。目前入股農民213戶,土地面積達到2002畝,每年增收170多萬元,戶均增收近8000元。投資2800多萬元建設賀蘭縣糧食銀行,提供 “口糧存儲、存物取物”、“商品糧存儲、計息存儲”、“收購糧食、現價結算”3種模式的稻谷銷售及加工服務,解決了農戶儲糧難、賣糧難、稻谷銷售優質不優價等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稻漁空間時強調“持續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和文化旅游業,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突出農民主體地位,把保障農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趙建文備受鼓舞,更加堅定了做好現代農業的信心,他也將繼續踐行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之路,干給村民看、帶著村民干、幫著村民富,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吸引更多人關注農業、從事農業,共同繪就美麗生態田園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