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介紹了城市綠地養護對于城市發展的意義以及城市綠地養護的主要問題,其中包含市場經濟模式不成熟,養護不夠專業等問題,并提出了城市綠地養護可持續發展建議,如實現城市綠地養護的市場化,轉變政府部門的工作方向,助力產業市場化,嚴格制定完善城市綠地養護制度來解決城市綠地養護中的問題及糾正產業可持續發展方向。
【關鍵詞】城市綠化;綠地養護;可持續
1.緒論
城市綠地俗稱“城市之肺”,是以綠色植物為主體構成的生態系統,隨著近幾年我國對于環境保護力度的不斷增加,城市中的綠地建設也逐漸提上日程,城市綠地面積呈現指數式增長,綠草地的維護水平施工質量不斷提高,各個城市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綠地管理模式。但城市綠地建設面積增加的速度遠遠趕不上城市綠地維護管理能力增加的速度,隨之而來的是那些原屬于街道管理處和社區物業管理中心等一些城市綠化管理機構管理不當而出現的城市綠地出現退化、水土流失、光禿問題,本文就綠地經建設后出現的管理維護問題作出了相應的分析并給出了相應的維護管理辦法。
2.城市綠地養護對于城市發展的意義
在我國城市建設中有著“要想富。先修路”語錄,但隨著城市逐漸向大型化、集中化的方向發展,城市人口在這種狀態下對于城市中的綠地有著特殊的需求,所以城市綠地建設后的后續養護同城市中建設軌道交通、興建學校、醫院、商場等基本生活設施的重要程度一樣,在這種背景下能夠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推動力,能夠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和企業在城市中落戶。綠地建設交工后隨之而來的就是城市綠地養護問題,所以如何在城市當前綠地建設后如何用最靈活的管理方式及最低的成本去維護它才是最根本問題,只有維護好建設后的城市綠地才能發揮它后續的美觀性、功能性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對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存在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3.城市綠地養護的主要問題
3.1市場經濟模式不成熟
城市綠地的養護是在其建設后進行的,所以城市綠地養護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城市綠地前期建設中投入的設計成本是否有意義。根據相關部門的數據研究表明,我國城市中百分之三十的綠地維護和管理由專業的綠地維護團隊承擔,剩余的百分之七十由社區建設的開發商、物業管理處、街道辦事處來承擔的,當城市綠地養護產業隨著這個城市的發展不斷壯大的時候,必然會隨著市場經濟無形的管控下形成一套市場經濟模式,但城市綠地養護的工作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誰建誰管”的“潛規則”,這也就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城市綠地產業很難形成自己的一套成熟的市場經濟模式,進而間接的增加了企業的養護成本,降低了管理運行效率,不能將城市綠地養護的工作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安排。
3.2養護不夠專業
城市綠地在建設后就已經相當大的成本,既要考慮到當今的審美,又要兼顧城市綠地與周圍的建設環境契合度,所以在進行城市綠地的建設施工時就有著很高的要求,也就對后續的城市綠地養護專業化程度有著一定的標準。就當前我國城市中綠地養護的所有者來看,只有城市中的主要街道及標志性周圍的綠地由專業的綠地養護團隊進行養護,很多的社區街道及居民文化活動中心的綠地由其物業管理單位或建設者進行養護,這也就使得城市綠地一旦在建設之初通過了驗收之后后期的養護就跟不上了,許多的單位或者企業為了在養護綠地上能夠盡可能的降低成本,于是雇傭了一些城市綠地養護專業化程度不高的非專業人員,這些人員在進行上崗之前就學習了一些簡單的操作技巧,這也就造成了這些綠植養護人員并沒有具備專業的技能,很大程度的上還沒有具備專業的綠植養護的水平。另外,對于那些多年從事綠植養護的隊伍來說,在這種不成熟的市場經濟管理模式束縛下,缺乏必要的綠植養護的投入,壓縮人力成本的狀況下,具有高素質的專業化城市綠地養護隊伍也就很難發展壯大。
4.城市綠地養護可持續發展建議
4.1實現城市綠地養護的市場化
當前我國城市綠地養護產業主要是實行計劃經濟,在這種經濟模式的調控下,就很難激發出城市綠地養護產業的活力,相反,則應該引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這種機制的調節下,能夠很大程度的降低城市綠地養護的公益性,讓更多具有專業城市綠地養護的企業參與進來,在這種市場經濟競爭的體制之下,實行城市綠地養護的歸屬權和管理權分離,改變以往的“誰建誰管”管理模式,城市綠地養護時實行公開、公平的社會招標的模式,讓那些具備城市綠地養護水平高,經驗豐富的企業來進行養護,實現綠地養護資源的最優化配置,避免企業從綠地養護標準上降低成本下功夫,而是從優化企業城市綠化競爭力上下功夫。
4.2轉變政府部門的工作方向,助力產業市場化
城市綠地管理的相關部門應該正確的確定綠地管理規劃,根據各地城市綠地的養護狀況確定綠地產業的發展方向,正確發揮好政府部門對于城市綠地產業的監督和管理,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根據現有的城市綠地養護管理辦法,從現有的城市綠地的責任化管理轉向宏觀管理,加強城市綠化專業化人才的培養與吸引,將更多的城市綠化項目外包給社會上的企業進行管理,形成政府與企業雙向的城市綠地管理新模式,有助于政府部門更好的實現監督管理指導作用,推動城市綠地產業走向更為健康的市場化發展,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4.3嚴格制定完善城市綠地養護制度
要想城市綠地發揮其最大的經濟效益,最好的辦法就是去維護好它,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城市綠地養護的好壞問題,就必須依賴于城市綠地養護政策的制定,相關部門加大對于綠地養護的支持力度,并從立法的角度去推動實現產業的發展,才能把“誰建誰管”的這種產業不健康發展方向進行改變,讓整個社會都能從法律法規中看到政府部門對于城市綠地養護產業的重視程度。綠地建設要做到“三分種、七分管”,種后的養護對于保持綠地景觀效果,實現社會效益最為重要。綠地失養、缺養甚至退化,最為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養護經費的匱缺。所以養護經費的相應缺乏導致養護企業不得不以降低養護質量標準來減少養護投入,從而出現“樹木死不了,也養護不好“的維持狀態。盡管我們制定了進行城市綠地養護時企業的合格資質評定措施,城市綠地養護水平評價的考核措施,但我們卻忽略了對于城市綠地養護優秀人才和企業的培育,對相應的執法監督力度不夠,缺少合理具體的獎懲措施,所以只有不斷完善城市綠地養護制度,才能推動產業產生源源不斷的新動能。同時要明確城市綠地與其質量標準的關系,就城市綠地的養護成本和其質量的好壞而言是呈現正比關系,其中城市綠地的質量的好壞主要由其生長環境的好壞與維護的周期長短決定的,城市綠地的養護成本跟紙植被的結構和功能性決定的,只有建立好質量標準體系與城市綠地養護投入成本之間關系相關單位和企業才能更好的進行核算投入養護成本,降低企業因投入的城市綠地養護經費與其周轉資金不平衡增加其自身的風險,這不僅是城市綠地養護產業走向健康發展的前提,也是其可持續發展并滿足人們對于享受大自然滿足精神需求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 王燾,淺議城市綠化管理趨向[J].中國園林,2002 (6)
[2]淺議居住區綠化[J].城市大園林論文集
[3]王燾.再議綠地養護[J].中國園林,2002(11)
作者簡介: 祝巍(1983.8-),女,漢族,北京人,本科,研究方向為園林綠化養護。
北京市密云區園林綠化服務中心? ? 北京? ? 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