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革慧
【摘? 要】公司實際控制人是以公司為基礎所產生的,現如今,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市場企業的總量已而在不斷提升,公司實際控制人在公司中的法律地位也越來越高,正因如此,本文就當前我國公司實際控制人的分類進行相應的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提出公司實際控制人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關鍵詞】公司實際控制人;法律責任;資本
引言
公司實際控制人是企業資本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逐漸成為社會發展需求,這種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本身正常與可控制范圍內,能夠使我國政府對相關的資本企業進行有效的選擇與管理,并以此來確保企業經濟效益能夠得到較為有效的保障,而公司實際控制人則可以說是在法律上予以名稱的獨立人格,其本身具備著極高的獨立性。
1.公司實際控制人的分類
1.1表決型
(1)持股表決。表決型控制人本質上就是占據企業大部分股份占比的管理者,這種管理者有著較為直觀的企業實際控制權,而其他股份擁有者則需要進行合作才能夠對這一直接控制人產生決策上的影響,也可以說,實際控制人的持股數量確定了其在高層決策時所掌握的表決權益。
(2)直投占股。這一投資模式是我國國有企業常見的運營模式之一,當私有企業內部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股份被其他人或者國家進行收購時,那么它的實際控制人便已經發生了根本上的轉變,在進行高層決策時掌握著最高話語權的人也會隨之產生變化,這便是直投占股所帶來的最直觀影響。
(3)代理表決。通常情況下,企業內部的股份持有人自身所具備的代理表決能力是不能夠對整個企業進行直接掌控的,而為了提升自身對企業運營管理的控制能力,股份持有者會對其他人進行相應的等價置換,將其所具備的表決權進行收購,這時股份持有人自身的代理表決權在整體占比中的數值也會隨之提升。
1.2合同型
合同型控制人本身更偏向于通過對公司簽署的合同來實現對企業進行控制,而非以股份為基礎進行企業的管理。這種合同本身具備著唯一性,通過提供相應的生產原材料、高端設備、先進技術等等來使整個合同本身對于所要管理的公司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以此來實現合同甲方對公司進行合同型的直接掌控。這便是人們口中常說的控股合同,這種合同在當前社會中最常見的便是承包合同、委托合同以及出租合同,乙方所掌握的只是現實控制權,而對于公司真正的控制權則會被甲方進行全面的主體管控。在這一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明確合同關系對于公司的影響,明確不同合同關系對公司所產生的影響與法律關系,進而降低合同風險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也可以說合同型公司控制人相比于表決型公司控制人在實際權限方面要更為明顯,與其他股東相比有著較為明顯的優勢。
2.公司實際控制人的法律責任
2.1顯名化
一般情況下,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都是隱名股東,而想要將其記錄在企業的股東名冊上,則需要公司股東超過半數以上的人員同意后才可以進行顯名化操作。而口頭證明在我國法律上是不被認可的,需要書面正面來確保實際控制人的實名認證能夠得到有效保障。當然,也存在著一些例外,當企業在進行運營的過程中實施了相應的股東控制權,而其他股東并沒有提出異議,這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我國社會法律保護的。
2.2未全面出資
當企業的實際控制人并沒有進行完全出資時則會衍生出正常與特殊兩種情況,后者的存在則是需要實際控制人來進行部分金額的支出,而剩下的則由其他股東成員進行補繳,而這種情況會導致當發生企業股權爭議的過程中,實際控制人認為自己已經繳納了相應的資金,而其他股東所補繳的金額可以算作自己的借款,而其他股東則認為自己所交的金額應當屬于自己的股權范疇之內。
而在對這一情況進行處理的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辨與認定。通常情況下,為了避免股份糾紛的發生,實際控制人往往需要與股東進行資金支出方面的協議與合同簽署,以此來實現對整個投資過程的合理約束。以此為基礎,當實際控制人隱瞞了出資情況,導致股東毫不知情時,那么便可以判定主因在實際控制人方面,是他本身并沒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資金的繳納與支出,而這時的出資人便由實際控制人變為了股東,同樣,股東便可以享受交付金額所帶來的股權,而實際控制人則只能夠享受自己上繳的部分權益。而倘若股東在進行資金繳納的過程中明確了實際控制人的實際情況,并以名義上出資來進行資金補足時,那么便可以認為這一過程為借款,實際控制人仍然能夠享受全部的股份權益,但需要及時歸還相應的借貸金額。
2.3股東資格的認定
當實際控制人在簽署合同且合同還未生效時,他的存在是不能夠對之前股東所表決的事物進行否定的,要知道,股份本身就是由投資所帶來的風險物品,而在對股東身份進行確認的過程中往往需要企業對股份出售進行認同,因而在進行股東資格的認證過程中實際控制人可以對在此之前的決議進行相應的休整與管理,在不影響交易安全的影響下進行資產方面的處理。而這邊涉及到有關實際控制人股東資格認定方面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所有股東都要同意公司章程,但只有三分之二的股東在股東會決議上簽字,并且公司章程規定不得處分的財產出現在合同之上標的等。
2.4人格混同
法人人格混同制度是公司法第二十條規定的,否認法人獨立人格。該制度的實施通常比較謹慎,主要針對縱向結構,即股東對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尤其是在橫向結構的使用上,則表現為“兩塊牌子,一組人馬”,即同一母公司或同一自然人實際控制兩家公司的情形。如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與四川泰來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四川泰來房屋開發有限公司、四川泰來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借款擔保合同糾紛案,各公司是存在股權關系,并由同一法人出資設立的關聯公司,以及由同一自然人出資設立的關聯公司,主審法官認為,若裝飾公司、房屋公司、娛樂公司三家公司均為同一法人出資設立,并由同一法人出資設立的關聯公司,表面上雖相互獨立,但實質上是人格混同,損害債權人合法權益的,應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3.結論
綜上所述,公司實際控制人是公司結構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是在法律上予以名稱的獨立人格,其本身具備著極高的獨立性,因而所要承擔的企業風險也更大,在進行日常管理的過程中公司實際控制人需要確保股東權益能夠得到有效保障,以此來確保合同的有效性能夠得到較為有效地保障。
參考文獻
[1] 楊盼盼. 我國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法律規制研究[D]. 鄭州大學, 2016.
[2] 陳瑩. 公司實際控制人認定的實務判斷[J]. 中外企業家, 2016, 000(011):265-266.
[3] 于萍. 論上市公司因欺詐發行被責令回購股份制度的完善——以債券持有人權益保護為視角[J]. 債券, 2020, No.92(02):61-65.
[4] 唐嘉良. 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的法律認定[D]. 中國政法大學, 2020.
[5] 施佳威. 法律環境、家族企業實際控制人主導治理與利益侵占[D]. 浙江財經大學, 2019.
廣東百言律師事務所? ? 廣東佛山? ? 5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