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持續經營與不斷拓展必須首先以籌資活動作為先決條件 。企業籌資就是企業根據生產經營等活動對資金的需要,通過一定的渠道 ,采取適當的方式, 獲取所需資金的行為,其目的是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企業籌資方式的選擇與企業面對的籌資環境、企業資本結構 、資本市場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傳統的體制下 ,我國企業的籌資方式比較單一,基本上依賴于財政撥款和銀行的指令性 、政策性貸款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企業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 , 企業籌資方式也自然應該多樣化和具體化 。然而, 我國企業目前對籌資方式的選擇卻表現出明顯的股權籌資偏好。這種偏好將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經營和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
【關鍵詞】資金結構;股權籌資偏好
1.我國企業股權籌資偏好的主要表現
1.1千方百計地獲取上市資格
我國有些企業為了獲取初次發行股票的資格, 不 惜通過制造假帳 ,進行非法關聯方交易等手段竭力粉飾公司財務狀況 ,進而騙取股票發行資格 。
1.2過度使用股票的再發行
上市公司再融資方式包括配股、增發新股 、銀行借 款 、發行債券和可轉換債券等。但大多數公司在上市 后資產負債率已大大降低的情況下仍特別推崇股權融資 ,即使在銀行利率連下調的有利條件下,一些上市公司仍置債務融資于不顧, 以致在過去不同時期出現了所謂的上市公司“配股熱 ”或“增發熱”。
1.3我國企業偏好股權籌資的原因
在不健全、不完善的資本市場機制前提下 ,市場和股東對代理人(企業懂事會和經理)的監督效率很低, 經理們有較多的私人信息和可自由支配的現金流。而且 ,我國資本市場目前的發展存在著結構失衡現象 ,在股票市場迅速發展和急速膨脹的同時 , 我國債券發行和流通市場卻沒有得到相應的發展。債券市場發展嚴重滯后 ,企業債券發行品種單一 、市場流動性不強, 導致企業債券籌資方式不暢 。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上只能選擇增發 、配股等方式進行股權籌資,從而影響其籌資能力的發揮和資本結構的優化 。此外 ,資本市場不完善導致市場信息不能反映企業真正價值 ,也誤導了投資者的行為。根據信息不對稱理論的分析, 在完善的資本市場條件下, 負債籌資向投資者傳遞的是積極信號, 從而使企業市場形象和市場價值提高;股權籌資則相反 。然而在我國 , 由于資本市場不完善, 信息失真 ,進而導致信號失靈, 投資者常常做出相反判斷, 對負債籌資企業失去信心,對股權籌資企業產生偏好 ,更強化了上市公司對股權籌資的偏好。
代理人認為企業股權籌資的成本是以股利來衡量的 ,而股利的發放似乎是按代理人的計劃分配的。在我國現階段股利支付率很低, 從而是代理人認為股票的籌資成本是低廉的 。正是由于我國股票市場的投資者普遍不堅持自己的投資權益, 只是一味地追逐股票差價而忽視現金回報 ,使得我國上市公司的代理人在進行股權融資時缺乏資本成本的約束。因此, 上市公司通常可以在不分配現金股利或少分配現金股利的情況下仍能以較高的價格發行股票, 而投資者卻趨之若騖 ,這就大大降低了股權的融資成本 ,同時也遠低于債權的融資成本,在這種情況下, 上市公司自然就會偏好股權融資。
2.股權籌資偏好的不利影響
2.1不利于企業治理結構的改善
公司治理結構及其有效性與公司融資結構是密切相關的 ,合理的融資結構是形成有效的治理結構的前提 。由于股權和債權具有不同的治理效應 ,股權治理效應與債權治理效應的有機結合對提高企業的治理效率是不可或缺的 。企業偏好股權融資而輕視債務融資的做法 ,使得債務融資的治理效應得不到應有的發揮,從而進一步增加了企業改善治理結構的難度。
2.2不利于資金資源的配置
目前從股票市場上籌集的資金 , 按照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及人們的預期 ,該部分資本金應優化配置到富有經濟效率和對國民經濟有重要作用的領域 。而在我國各級主管部門、各級政府和國有企業普遍把股市作為單純的融資場所的情況下, 股市資金的流向并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出現了背離預期的逆向流動。大量的股市資金沒有被配置到國家大力扶持的高科技產業、農林漁業和基礎產業 ,而是流向低成長的制造行業 、商品零售業和應受到控制的房地產業 。另外,由于大多數企業把股市僅作為單純的籌資場所,所以把從股市籌集到的資金用于補充企業的流動資金和償還企業債務 ,甚至把那些募集來的大部分資金用于委托理財而無視主業發展 。將 “長錢短用 ”和將股市資金用于還債 ,顯然不符合有效使用資金基本原則,也不符合股市資金優化配置的預期。所有這些都扭曲了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同時在一個有效的資本市場上, 當企業財務狀況惡化而無法繼續經營時 ,企業將進行清算或退出某—行業 ,這就實現了資源的轉移和優化配置 ,而我國企業由于偏好股權融資 ,缺乏足夠的、必要的債權融資的 “硬約束” ,從而使一些劣質的上市公司不能有效退出 , 優勝劣汰機制不能發揮作用 ,也就阻礙了資源的優化配置 。
2.3不利于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股權市場相對應的債務市場也是資本市場的重要部分。資本市場作為一個整體除了具有企業融資功能外 ,還具有轉換機制、資源配置與分散風險功能 。由于股權市場和債務市場在企業融資 、轉換機制 、資源配置 、分散風險方面的作用不同, 因而股權市場和債務市場的協調發展對于完善資本市場的整體功能, 促進實體經濟體系的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而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偏好股權融資而輕視債務融資的做法將直接危害債券融資、銀行信貸融資的存在空間 ,妨礙了債務市場的發展 ,也就不利于資本市場的協調發展及其功能的發揮。上市公司持續的利用高增發價 、高配股價發行股票 ,哄抬股價 ,助長了社會上的投機心理;還有一些公司為了取得上市資格及達到配股、增發條件而通過制造假帳,進行非法關聯方交易等手段竭力粉飾公司財務狀況;資本市場上上市公司造假 、惡意欺詐案件屢見不鮮,中介機構協同上市公司造假的事件也時有發生,造成了嚴重的社會誠信損失。所有上述行為都嚴重地干擾了資本市場的正常秩序,影響了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3.總結
目前管理部門所要做的是創造一個良好的融資環境 , 規范企業的融資行為 ,使其能夠根據自身特點及需要,合理安排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的比例 ,糾正其不合理的股權融資偏好 ,將寶貴的股市資金配置到高科技產業 、農林漁業和基礎產業等真正需要資金, 而又能帶來良好效益的企業中去 。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 財務管理[ M] .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5.
[2]張曉琳. 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籌資方式的選擇[ D] . 大連:東北財經大學, 2004.
作者簡介:朱羿陽(1998-),男,河北張家口人,本科。
河北大學新校區? ? 河北保定? ? 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