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中國國民受教育程度整體較上世紀已有穩步的提高。快速的國家發展也帶來了大量的工作崗位,但同時亦有大量工作崗位在技術更新、時代交替中黯然退場。如何能動地適應職場成為了縈繞在職場小白乃至在職場混跡多年的“職場老人”心中的一個問題。
【關鍵詞】能動地;適應;職場
在職場中,雖然不同的行業、組織、工作對進入該職場的人有不同的職場能力要求,但是,職場個體能力是“通用貨幣”。除了知識和智力,能力還涵蓋了技能和特殊能力。心理能力亦是職場個體能力的一種并且在職場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為更好地適應職場環境,個體能力的提升尤為重要。求職知識的豐富與求職技能的熟練、出席中餐與乘車知識的豐富與求之技能的熟練、了解關于顧客的知識與技能、積累工作經驗等都有利于提高提倡個體的能力。
以求職過程中的面試環節為例,在與面試官面對面交談時,誠信是雙方進行良好溝通的基石。在《職場人際關系22條法則》中,“用誠信換取信任”是22條法則之一。古語有云“言不信者,行不果”,誠信不止在職場中有重要作用,放眼于整個社會,誠信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環。誠信乃是一個人人生中的重要信條。若求職者在面試時刻意夸大自己的能力,如英語明明是四級水平卻跟面試官說是六級水平,又如在簡歷上進行履歷造假等。且不談當場被識穿的情況,即使是靠著自己的“假大空”言論和憑空捏造的履歷獲得了入職機會,在后續的職場生活中也會逐漸露出馬腳,導致被開除、不被下家公司所接受等后果。
職場能力是多元化的,除去業務能力外,也要有一言興邦的溝通能力,知曉用合適的方式表達,知曉應說與不應說的界限。作為表達者,如果為了追求效率忽略闡述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邏輯——也就是常說的邏輯跳躍,那么聆聽者就必須要將這部分邏輯空白進行填充。一旦雙方的邏輯不相同,就會引起溝通不暢。成功的溝通往往是雙向的,既要有好的表達能力,也要有好的傾聽能力。無論是同事還是上司,有效的溝通都能讓自己的工作變得更加高效。快速適應新環境,不僅能讓自己迅速調整心態開展工作,更能讓你迅速融入工作團隊。適應期越短,越有利于開展工作。這一點不僅對剛出校園的職場小白受用,選擇新環境,挑戰新行業一樣需要強大的溝通能力和適應能力。有人的地方一定會有矛盾,懂得如何化解矛盾與沖突,才是優秀職場人應該做的事。方案有爭執,觀點有不同都不應該改成為阻礙工作進度的原因。那些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該出現在解決問題后的工作匯報中。開放的思想亦被需要。大海之所以廣袤無邊,是因為他能容納百川。而想要成為一個不被淘汰的職場人,開放的思想必不可少只有隨時補充新知識,接受不同的聲音,才能不斷地創新自己的工作模式,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只要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的聲音,都值得我們去思考。并不是別人的都是最好的,而是在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之后,新的視角自然會完善我們之前的方案。優秀的職場人,最擅長的就是不斷刷新自己的知識庫存,永遠在進、永遠讓領導刮目相看。
此外,性格亦是一個人在職場良好生存的基礎之一。它是具有核心意義的個體心理特征,可以反映一個人對于現實的態度并且可以表現在一個人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之中。上文中提到的“誠信”亦是性格的態度特征之一。另外,自尊和他尊也屬其中。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自尊和他尊是其中第四層面的需求。《職場人際關系22條法則》中的法則十二也與之相關: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相互的,人與人之間的尊重也是相互的。尊重他人不僅是一個人個人修養的體現,也有助于改善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系。在職場生活中,不僅要尊重上司,也要尊重同事、尊重下級。在職場中,那些尊重別人、維護別人人格和尊嚴的人最受歡迎,而在職場中要尊重他人首先要找好自己的定位,要學會換位思考。曾經聽過一個關于美國富豪和街邊落魄的年輕人的故事,“其實,您和我一樣也是商人”是那位富豪給予年輕人的尊重,而后年輕人重新找回了自信心,并在兩年后成為知名的富商。見面時,當年那位在寒風中啃著發霉的面包的衣衫襤褸的年輕人已經是西裝革履,他對曾經給予他尊重的富商說“我一直認為自己一生只有擺攤乞討的命運,直到你親口對我說,我和你一樣都是商人,這才使我樹立了自尊和自信,從而創造了今天的業績。”俗話說,尊重有多深,友誼就有多深,同樣的,在職場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才能和工作伙伴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職場中還存在許許多多的群體行為。職場中的距離尺度亦屬于其中之一。《職場人際關系22條法則》中,法則十三論述了與人交往中個體的能力。職場排斥則是其反面例證。職場排斥作為職場冷暴力的主要表現形式,對員工心理態度及行為產生重要影響。任何一個職場都是以人際交往為橋梁進行的,掌握好與同事相處的距離既有利于雙方的相處也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高調做事,低調做人是職業生存的準則之一,多顧慮周遭人的情緒變化,力所能及地幫助同事,有助于拉近彼此的距離。
群體行為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還在于團隊精神,一個團隊所能取得的成就往往不由能力最為突出的一人包攬,而是由一個個團隊協作達成。具有團隊精神的職場人在職場中更加如魚得水。團隊精神,就是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和協調意識三識的綜合體。優秀員工秉承團隊精神,先集體,后個人,讓所在集體發揮1+1大于2的效果。
此外,要善于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尋找平衡點。對于初入職場的新人,從學習和生活中所尋到的平衡將被新的節奏打破,極易陷入到茫然,不知所措之中。留出休整的空間對于尋找平衡點十分重要:與他人傾訴,閱讀,冥想等都可以幫助緩解工作壓力,發現更好的自己。
當然,去適應職場并不意味著也要適應職場中灰色的部分,不意味著要“左右逢源”“阿諛奉承”,做一個有獨立思想的職場人,堅守自己的道德操守和底線意識。在職場中,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走得更遠,可以幫助個體更好地適應職場。盼每位職場人都可以更好地適應職場。
參考文獻
[1]同事關系對個體工作績效的影響:基于中國情境的實證研究[J].李敏.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2)
[2]當代中國人際關系研究[M].南開大學出版社,樂國安主編,2002
作者簡介:黃梅(2000.12-),女,江西贛州人,武漢市洪山區華中師范大學英語專業,本科生。
華中師范大學? ? 湖北武漢? ? 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