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豹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二款被稱為“正常經營買受人規則”,指的是在浮動抵押情形中,買受人以合理價款于正常經營活動中取得抵押物時,免受抵押權效力追及。 “正常經營買受人規則”在物權法中本來僅適用于動產擔保中的浮動抵押,但是在《民法典》第404條將該規則的適用范圍擴大,將原本僅限于浮動抵押的效力擴展到了所有的動產抵押。
那么,《民法典》第404條的內容以及存在的正當性基礎有哪些?第一、民法典第四百零四條的規定有利于厘清抵押權人與抵押物買受人之間的權利順位,貫徹了物權公信原則和善意取得制度的精神,體現了信賴原理的價值取向,保障了正常的交易安全和市場秩序。第二、在動產抵押制度中確立“正常經營買受人規則”,這就使得在正常經營活動中,買受人無需耗費精力查詢標的物上是否存在權利負擔,從而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紀海龍教授認為:將“正常經營買受人規則”推向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制度轄域,顯有與世界立法潮流接軌之勢。該規則的貫徹實施,使得在交易構成出賣人正常經營活動時,買受人不必耗費精力查詢標的物上是否存在權利負擔,此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率。可見,正常經營買受人規則所具有的效率價值與浮動抵押制度并無邏輯上的必然聯系。第三、公平價值,符合各方預期。“正常經營買受人規則”下的法律關系,主要涉及三方主體,即抵押權人、抵押人(出賣人)和買受人。較為合理地實現了各方當事人利益的平衡,總體上符合各方當事人的預期,貫徹了法的公平價值。
我們再看看這一條與原來物權法的相關條文的不同之處在哪里?
較之于物權法的相關規定,民法典對動產抵押制度作了一定程度的改造,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一是合并了物權法第188條、第189條規定,不再單獨規定動產浮動抵押的登記對抗。
物權法第188條規定:“以本法第180條第1款第四項、第六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189條第1款規定:“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以本法第181條規定的動產抵押的,應當向抵押人住所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民法典第403條規定:“以動產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該條規定遵循體系化思路,將物權法第188條、第189條第1款規定的“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交通運輸工具”以及浮動抵押財產等一體整合至動產抵押的登記對抗制度中。
二是將原動產浮動抵押設置的“正常經營買受人規則”擴大到了所有動產抵押領域。 物權法第189條第2款規定:“依照本法第181條規定抵押的,不得對抗正常經營活動中已支付合理價款并取得抵押財產的買受人。”民法典第404條規定:“以動產抵押的,不得對抗正常經營活動中已經支付合理價款并取得抵押財產的買受人。”比較兩個條文內容,顯然,民法典將“正常經營買受人規則”上升為動產抵押權效力的一般規則,從而明確了動產抵押權人和動產抵押物買受人之間的權利順位規則。 根據民法典第404條規定,在正常經營活動中,即便動產已辦理抵押登記,也不能對抗動產抵押物買受人,只要買受人支付了合理價款,無論買受人是否知悉抵押人在其財產上設立有動產抵押權,動產抵押權均不得對抗買受人。
在前一段中我們要明確兩個概念:什么是浮動抵押與固定抵押?浮動抵押(floating charge),是一種特別抵押,指抵押人將其現在和將來所有的全部財產或者部分財產上設定的擔保,在行使抵押權之前,抵押人對抵押財產保留在正常經營過程中的處分權。浮動抵押的概念來源于英國衡平法院在司法實踐中發展出來的一種特殊的抵押制度。固定抵押則是指債務人以不動產為債權人設定擔保物權。
其實我們的民法典仍然有很多不足之處,就比如這一條的“正常經營買受人規則”也同樣存在問題一定的問題:首先,正常經營規則下擔保物出售以后如何保證擔保不失去意義?比如,1000輛汽車抵押,結果出售了500輛,抵押不足,在新的民法典規定下,買受人可以不受抵押權人的限制,那么如何保證?其次,我們目前采用的、來源于英國的價金代位制度,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價金代位,沒有觸及動產受益,如何保證動產出售后的抵押權人的權益?
根據上面的問題,我們建議以下的解決方案:第一,以前的擔保物權的一般規定上就有“三金”-----賠償金、保險金、補償金規定了價金代位,但是沒有規定抵押物出售的收益的價金代位。但是在英國的價金代位制度是在動產出售時自動屬于價金代位。建議在“三金”的后面加一個‘等字來擴大范圍,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莊加元(音)論述了這個觀點;當然,這樣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取決于法院的解釋。(2)交易者自謀出路,自己想辦法,在設定抵押的同時,采用補充手段,同時設立“質押”,考慮以后動產的變現方式,把相關的賬戶、現金、應收帳款、票據等常用支付手段予以質押。當然,支付手段不止這些,這是一個局限。同時,辦理多個質押抵押,會增加交易成本。就通常的支付手段予以質押,保證優先順位,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3)建立高效的抵押登記制度和手段。
根據“正常經營買受人規則”的使用要件來看:正常經營活動、已支付合理價款、取得抵押財產和買受人“善意”這四個要件缺一不可。而且在這四個要件中也會存在諸多問題。
比如:“正常經營活動”,民法典未作明文規定。正常經營買受人規則的一個重要目的在于保障抵押人的正常經營活動,從而維持生產經營所需的、所有對抵押財產的處分行為都應該能夠自由進行。因此,包括租賃、買賣、設定擔保等在內的經營性行為,都應當屬于“正常經營活動”。對此,需要法律和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司法實踐中,最高人民法院傾向性觀點認為,應對“正常經營活動”作一寬泛的限制,并將判斷行為合理性的權限交由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評判時應在遵守誠實信用原則和尊重善良風俗的基礎上,結合交易習慣和商業慣例作出判斷。
再比如:關于“合理價款”的界定,民法典亦未作明文規定,原則上應以市場價格作為判斷標準。司法實踐中,對于“合理價款”的認定,目前只能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法釋〔2016〕5號)第19條規定,而對于“明顯不合理的低價”的認定,可以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19條規定,該條第1、2款規定:“對于合同法第74條規定的‘明顯不合理的低價,人民法院應當以交易當地一般經營者的判斷,并參考交易當時交易地的物價部門指導價或者市場交易價,結合其他相關因素綜合考慮予以確認。”“轉讓價格達不到交易時交易地的指導價或者市場交易價70%的,一般可以視為明顯不合理的低價”。
總之,正常經營買受人規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得到了延展,將原動產浮動抵押設置的“正常經營買受人規則”擴大到了所有動產抵押領域。雖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司法實踐中總結完善,期望能夠在今后的司法解釋中得到補充和解決。
上海東方劍橋律師事務所? ? 上海? ? 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