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如
摘? ?要: 隨著中非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的不斷擴大與深化,非洲地區孔子學院迅速發展,為非洲人民學習漢語和了解中國文化提供了便利,促進了中非文化交流。在中非共建“一帶一路”的背景下,中非合作提質增效,非洲孔子學院從單純中文教育逐漸向“中文+”教育轉變,把漢語教學與當地經濟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緊密對接。探索漢語教學與職業技能培訓相結合的培養方式,發展“中文+”職業教育,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并為學員創造就業機會,是一條適合非洲孔子學院不斷創新型、持續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 非洲? ?孔子學院? ?“中文+”? ?職業教育
自2004年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成立,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球16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550所孔子學院和1172個孔子課堂,全球學習中文的人數超過2500萬人[1]。孔子學院(課堂)的迅速發展,為傳播漢語和中華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孔子學院經過16年發展,基本完成了全球布局,正從外延式發展轉向以提質增效為主的內涵式發展時期,探索特色辦學和努力提升辦學質量和水平。2019年國際中文教育大會以“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的創新與發展”為主題,大會設立“中文+職業技能”項目專題論壇,表明國際中文教育以創新和發展為理念,走特色化辦學的道路。非洲地區孔子學院自成立起就開始探索適合非洲的發展模式,尤其在“中文+”辦學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在此基礎上非洲孔子學院進一步開拓創新,大力發展“中文+”職業教育。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非洲孔子學院“中文+”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新時期孔子學院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時代要求。
孔子學院以漢語教學和中外教育、文化交流合作為主要任務。經過10多年的發展,各地孔子學院充分發揮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和文化活動,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辦學模式,成為各國人民學習漢語言文化、了解當代中國的重要場所[2]。自2005年非洲第一所孔子學院在肯尼亞成立以來,非洲孔子學院蓬勃發展,截至2019年12月月底,非洲41個國家設立了61所孔子學院和48個孔子課堂,至2017年非洲孔院累計培養各類學員達140多萬人,非洲被認為是“全球孔子學院辦學成效最好的地區”[3]。非洲孔子學院自創立以來,以語言文化傳播為主導方向,致力于服務非洲民眾對漢語學習和了解中國文化的需求,不斷拓寬辦學規模,形成了“一院多點”的辦學模式,14個非洲國家將漢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36所孔子學院開設了漢語學分課程,21所孔子學院所在的大學開設了中文專業,漢語融入程度較高[4]。非洲孔子學院經過15年發展,大多數孔院已度過快速發展階段,處于穩定發展時期。如何在原有辦學基礎上既有益于孔子學院自身發展又能滿足當地民眾和漢語學習者的現實需求,關系到孔子學院可持續發展問題。部分孔子學院結合當地實際探索了一些新辦學項目,積累了一定的辦學經驗,較好地滿足了漢語學習者的需求。依據中非合作前景及非洲經濟社會發展現狀,非洲孔院結合所在國國情,發展“中文+”教育項目,把漢語言教學和職業技術、技能培訓相結合,適應新時代條件下的創新發展要求,為漢語學習者解決就業等民生問題,使當地人民有學習中文的獲得感和幸福感[5],促進非洲孔子學院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二)孔子學院助力“一帶一路”建設,促進民心相通的歷史使命。
非洲大陸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地區,勞動力資源豐富,數據顯示,非洲有13億人口,15歲以上勞動人口有7.6億以上,占59%[6](28)。在非洲工業化進程中各類技能型人才是促進非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但目前非洲此類人才不足。據國際勞工組織《2013年全球青年就業趨勢報告》,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技術性人才匱乏[7](21)。因此,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是當前非洲經濟社會發展的急迫任務。
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倡議“一帶一路”倡議與非盟《2063年議程》、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及非洲各國經濟發展戰略相互對接[8],將大大加快非洲各國的工業化進程。在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及中非合作論壇行動計劃中,中非合作涉及基礎設施、工業化建設等眾多項目,如加強產能合作,建設工業園區和經貿合作區等,這些項目將帶動非洲國家加工工業發展和產業升級,提高制造業能力和競爭力。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人才成為制約非洲經濟發展的瓶頸,是否有大量本土復合型漢語人才將是影響非洲經濟發展重要的因素。在這方面,非洲孔子學院可以充分發揮智力資源和人文交流綜合平臺的優勢,既服務中非人文教育交流合作,又為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急需人才。在此背景下,“中文+”職業技術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孔子學院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因地制宜,發展“中文+”職業教育項目,培養出一大批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人才。在項目實施中與“一帶一路”中外合作項目企業合作,發揮企業的專業技能優勢,為“中文+”復合型人才培養提供技能培訓和實習場所,為孔院創新辦學方式、提高辦學水平開辟一條新路。
二、非洲孔子學院“中文+”教育發展現狀
非洲孔子學院成立初期以漢語教學和中國文化傳播為主要任務,隨著中非合作各領域深入發展,非洲孔子學院的功能得到進一步拓展,更加注重服務中非人文交流及當地經濟發展。在辦學過程中,非洲孔子學院逐漸形成各自的辦學特色,具有一定的辦學優勢。有的孔院以中非合作開展人文學術交流為特色,有的孔院以漢語教學和中醫職業培訓為特色,有的孔院以語言文化與職業技術培訓相結合為特色。這種多樣的“中文+”辦學項目更貼近非洲各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非洲孔院“中文+”教育模式的教學對象主要分為在校學員和成人學員,在校學員的培養一般納入所在大學的培養計劃,成人學員通常為與企事業單位合作辦學,為該單位培養懂漢語的復合型人才。主要有以下兩類模式:
(一)在校生“中文+”教育模式。
非洲孔子學院教學對象以在校生為主,孔院的主要任務是教授漢語和傳播中華文化,在此基礎上,一些孔子學院結合所在外方院校學科特色及當地社會發展和漢語學習者的需求,探索出一些特色培養項目。
1.中文+中國文化
此類教育模式為目前大部分孔子學院的教育模式,以培養掌握漢語并且了解中國文化和當代中國的漢語人才。學員有基礎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也有大學在校學生。基礎教育階段學員在進行漢語教學的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以加深對中國文化和中國的了解,提高漢語學習興趣。這些低齡學生對中國文化元素較感興趣,諸如書法、剪紙、樂器、太極、中國結、中國節日等,老師們把這些中國文化元素融入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還開展專題文化體驗活動,如文藝會演、中學生“漢語橋”比賽、夏令營體驗活動等。對于大學生學員,教師們除了完成漢語教學任務外,還定期開展文化活動,組織夏令營和大學生“漢語橋”比賽。一些有中文專業的孔子學院還開設專題文化講座和中國文化常識課程,加深學員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如埃塞俄比亞的斯亞貝巴大學孔子學院中文專業高年級開設“中國文化概論”“中國社會與文化”“現代中國研討”等文化類課程,此類中文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為本土漢語教師和中非人文交流專門人才[9](33)。
2.中文+學科(專業)
此類教育模式注重培養懂漢語的復合型專業人才,立足于大學生學員在學習漢語的同時專修某一學科專業,學員經過培養既掌握某一學科專業知識,又掌握漢語,成為復合型高素質專業人才,直接服務當地經濟建設,如“中文+經濟管理、法律、土木工程、計算機技術”等。此類教育模式下孔子學院通常與所在院校某一院系學科專業聯合培養,漢語及專業漢語教學成為該學科的學分課,學生畢業時既掌握了相關專業知識和能力,又具備了漢語語言技能,在未來就業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在這一項目實施過程中,孔子學院可聯合當地中外企業發揮各自優勢,創新培養模式,改進教學內容,培養能力強、質量高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3.中文+職業技術培訓
在非洲經濟發展條件下,大多數漢語學習者學習漢語的動機,主要是將來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為職業發展考慮。非洲孔子學院依據這一現狀,拓展辦學空間,把漢語教學與職業技術培訓結合起來,受到學員的歡迎。這種類型項目是孔子學院結合自身資源及中資企業和援建單位的優勢聯合開展的項目,既滿足學員的要求,又適應當地經濟發展需要。如埃塞俄比亞職業教育孔院為適應當地經濟發展需要,開設了“漢語+車身材料技術、重型汽車技術、機電一體化、單片機控制系”等課程,一學年注冊學員近500人[10]。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孔子學院開設了“中文+信息職業技術教育”課程,孔院承擔漢語教學任務,中方合作院校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承擔該學院的職業技術專業類教學任務,旨在為埃及當地生產型企業和中資企業培養信息領域的動手型職業技術人才[11]。南非德班理工大學孔院成立職業技能實踐基地暨長城技能培訓中心,是南非首個“漢語+”職業技能培訓中心與實踐基地,孔子學院與中資企業、華人企業開展合作,進行“訂單式”培養,為學員創造實踐、培訓和工作機會,培養懂漢語又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二)成人學員“中文+”教育模式。
孔子學院除了對在校生的培養、培訓外,對社會在職人員的教學與培訓也是重要職能之一。各孔院充分利用當地資源,與政府、中外企業、社會團體及相關單位合作,開展漢語和職業漢語培訓,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提高了知名度[12]。
隨著中非合作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非各領域的合作進一步拓展、深化,人文交流更加廣泛,非洲民眾學習漢語的熱情進一步激發,政府、企事業單位及個人都有意愿通過孔子學院平臺學習漢語,以便了解中國,給個人事業發展帶來益處。如南非中國文化和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孔子課堂與南非旅游部合作項目“定制化導游漢語言文化培訓”,為20名導游學員培訓普通漢語和導游漢語,促進了中南兩國旅游業的發展[13]。肯尼亞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開創“中文+職業技術”項目,為蒙內鐵路培養機修和乘務員,為內羅畢機場培訓中文廣播員等。加納大學孔子學院為首都阿克拉機場機海關工作人員開展“中文+”培訓課程,促進中加人文商貿交流[10]。
三、非洲孔子學院“中文+”教育尚存的一些問題
(一)一些孔子學院以語言文化傳播為主,特色不鮮明。
不少非洲孔子學院以語言文化傳播為主業,著力培養具有較高漢語水平、了解中國文化的語言人才,在辦學過程中,努力開拓教學點,力圖使漢語納入所在國國民教育體系,在漢語國際傳播事業中取得了較好的業績。但隨著中非經貿人文合作交流的深化和漢語學習者需求的多樣化,一部分孔院可持續發展顯得后勁不足。作為綜合文化交流平臺,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原因是:這些孔子學院的教學、人才培養,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漢語學習者個人需求對接不緊密,服務于中非人文交流和經貿合作功能較弱。有學者研究經濟與語言傳播的關系,語言傳播的主要動因是經濟[14](1-5),“經濟因素在當今世界語言國際傳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在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經濟因素成為漢語國際傳播的決定因素”[15](141)。尤其在非洲國家,經濟發展是國家的主導任務。非洲孔子學院,應以技術技能培訓為切入點,立足當地實際需求,探索語言文化與當地急需人才培養緊密結合,形成特色漢語教育模式,使漢語國際傳播與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齊頭并進,形成良性循環。
(二)對“中文+”復合型語言人才需求調研不足。
探索“中文+”教育項目,并非一蹴而就,要因地制宜、深入調研。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但各國國情千差萬別,甚至同一國不同地區的發展情況也不盡相同。在“一帶一路”倡議中,非洲區域及各國發展所需各類復合型語言人才與建設項目緊密相關。目前孔院與中非經貿人文合作項目聯系有待加強,對項目人才需求狀況有待進一步了解,需要對各國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作深入調研,結合所在地具體實際,聯合中外方合作院校的學科優勢,以中資企業或相關單位為依托,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中文+”教育模式。如非洲國家醫療衛生系統較薄弱,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非洲各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受到很大沖擊。為此,孔子學院應加強對當地公共衛生醫療人才的培養培訓,大力推出“中文+醫療技術”項目,加強所在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如南非西開普大學中醫孔子學院在推廣漢語和中國文化的同時,利用合作院校中醫教育資源,開展中醫職業培訓、中醫研究、中醫文化推廣項目,為南非及非洲各國培養大批高水平的職業中醫師,成為中醫文化推廣的非洲中心。
(三)培養復合型語言人才的能力尚不足。
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中非合作升級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2018年北京峰會倡導下,“一帶一路”倡議與非盟《2063年議程》和非洲各國發展戰略相互對接,有44個非洲國家同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非合作關系走向深入。“一帶一路”倡議為孔子學院發展帶來了新機遇。目前,非洲孔子學院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能力有待提升,應多為“一帶一路”倡議培養各類技能型語言人才。孔子學院應抓住機遇,整合各方資源,加強能力建設,培養更多復合型人才。為此,一方面孔子學院應加強內涵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做好“一帶一路”倡議人才規劃,研究“一帶一路”人才需求情況,加速培養急需人才。如在中非經貿合作中,需要多語種的翻譯人才,可以設置“中文+斯瓦希里語(阿姆哈拉語)+經貿漢語”等項目培養模式;中非產能合作中,需求大量產能領域技能人才,可設置“中文+紡織服裝技術(機械制造技術、電子技術)”等培養項目。
四、“一帶一路”背景下非洲孔子學院“中文+”教育發展方向
(一)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導向,探索中文職業教育新方向。
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實施‘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促進沿線國家教育合作。加強教育互聯互通、人才培養培訓等工作,對接沿線各國發展需求,倡議沿線各國共同行動,實現合作共贏。”[16]同年教育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指出“開展多層次職業教育和培訓,培養當地急需的各類‘一帶一路建設者”[17]。孔子學院作為中非教育合作的標志和文化交流平臺[18](37),應積極融入“一帶一路”行動,加強非洲各國人才培養培訓工作。非洲是“一帶一路”自然和歷史的延伸,2018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提出“八大行動”,中非將重點加強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貿易投資、能源資源開發、農業、環境保護等領域合作,更加重視提高非洲的自主發展能力,更加注重改善非洲的民生和就業[19],將為非洲國家的發展帶來新機遇。中非合作帶來新產業、新項目,使一些領域的人才需求大增,尤其是職業技能型漢語人才需求量大,對孔子學院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非洲孔子學院應及時進行人才培養計劃調整,開展與合作項目對接的“中文+職業技能”教育探索,把漢語教學與中非合作項目建設結合起來,從而為中非“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人才支撐。
(二)深化與當地中資企業、工業園區合作,發展“中文+”職業教育。
中非合作論壇20年來,中非經貿合作持續擴大,中國不斷加大對非投資和興建更多經貿合作區,越來越多中資企業走出國門,落戶非洲,帶動了非洲產能升級。這些合作項目給當地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非洲孔子學院應抓住這一契機,與中資企業深度合作,開展“中文+技能”項目培訓,孔子學院對企業員工進行普通漢語和專業漢語培訓,中資企業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把漢語教學和職業技能培訓結合起來;也可以在校內學員中選拔培養,聘請企業一線技術人員作技術培訓教師,漢語教學和職業技術培訓與實踐在校企之間進行訂單式培養,直接為企業輸送人才。
(三)聯合中外方合作高校培養“中文+”復合型人才。
非洲孔子學院應充分發揮作為中外人文交流平臺的優勢,把培養非洲經濟社會發展所需人才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在培養實用性人才方面,中非高校各有優勢,孔子學院應作為中非高校教育合作的平臺,加強中非高校的交流與合作。《中非合作論壇—北京行動計劃(2019—2021年)》指出,“繼續實施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劃,搭建中非高校交流合作平臺”。孔子學院可以從“中文+”復合型人才培養項目入手,聯系中外方職業技術培養優勢高校,加強合作,聯合培養復合型人才。如可以實施“2+1+1”的項目方式,即學員在孔院學習漢語2年,本土高校和中國高校各學習專業技能1年,使學員既具有漢語和中國文化的背景,又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能水準。
(四)與中非人文交流相結合,培養知華友華的“中文+”各領域人才。
近年來,中非雙方人文交流頻繁,交流項目持續增長,前來中國長短期培訓學習的非洲青年較以往增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指出: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教育合作,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人文交流,大力支持中外民間交流,加強中外體育藝術等人文交流[20]。根據2018中非合作北京峰會的精神,未來若干年內將加強中非青年交往和能力建設,大幅增加對非政府獎學金名額,推出設立10個魯班工坊、中非創新創業中心,實施頭雁計劃等[8]。此外,還有大量個人前往中國學習交流的非洲青年,這些項目和交流機會將為非洲培養各領域的領軍人才。非洲孔子學院應以中非青年人文交流為契機,做好宣傳工作,并對將前往中國學習的青年開展漢語言文化培訓,為他們將來在中國學習鋪平道路,也為這些人才日后學成回國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做好預備工作。
參考文獻:
[1]孔子學院總部2019年國際中文教育大會在長沙閉幕[EB/OL]. http: //www. hanban.org/article/2019-12/11/content_ 795884.htm[2020-03-10].
[2]孔子學院總部關于孔子學院/課堂[EB/OL].http://www.hanban.org/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2020-03-15].
[3]2018年非洲孔子學院聯席會議開幕栗戰書出席并致辭[EB/OL].http://www.hanban.org/article/2018-05/15/content_731738.htm[2019-12-16].
[4]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本土化程度高是非洲孔子學院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EB/OL].http://news.cri.cn/2018-05-16/a588a9b9-f952-93ba-5183-19fca1762d7b.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2019-10-23].
[5]李寶貴,李輝.完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文+”教育發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06-25.
[6]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World Employment Social? Outlook Trends 2019: Employmentand Social Trendsby Region[R].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Geneve: ILO, 2019.
[7]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Global Employment Trends for Youth 2013: A Generation at Risk[R].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Geneve: ILO, 2013.
[8]習近平.攜手共命運同心促發展——在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講話[EB/OL].http://www. xinhuanet. com/world/2018-09/03/c_1123373881. htm[2020-03- 10].
[9]張虹倩,胡范鑄.全球治理視域下的漢語國際教育及孔子學院建設:問題、因由與對策[J].社會科學,2017(10).
[10]孔子學院總部“漢語+”推動各國復合型人才培養,創新驅動助力國際中文教育可持續發展[EB/OL].http://www.hanban.org/article/2020-05/12/content_807267.htm[2020-03-10].
[11]“中文+”的未來之路[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9-12-20(11).
[12]吳強孔子學院辦學特色探索(中)[EB/OL].?https://www.sohu.com/a/220633341_826665[2020-03-10].
[13]孔子學院總部南非旅游部“定制化導游漢語言文化培訓”舉行結業典禮[EB/OL].http://www.hanban.org/article/2020-03/19/content_804743.htm[2020-06-10].
[14]李宇明.什么力量在推動語言傳播?[J].漢語國際傳播研究,2011(2):1-5.
[15]李寶貴,于芳.俄羅斯漢語傳播與中俄經貿合作相關性研究[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5).
[16]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 http: //www. gov. cn/home/2016-04/29/content_5069 311.htm?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2020-06-10].
[17]教育部官網.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0/s7068/201608/t201608 11_274679.html[2020-06-10].
[18]李軍,田小紅.中國大學國際化的一個全球試驗——孔子學院十年之路的模式、經驗與政策前瞻[J].中國高教研究,2015(4).
[19]王毅.就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接受媒體采訪[EB/OL]. http: //www. xinhuanet.com//world/2018-09/06/c_1123390 344.htm[2020-06-10].
[20]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EB/OL]. http: //www. moe. gov. 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 0859. html[2020-06-10].
基金項目:孔子學院建設和漢語國際教育研究2018年度課題一般項目(18CI02C);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預研項目“北朝墓志詞匯研究”(kYQD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