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曾晨曦

摘? ?要: 藝術設計類教師面對學生獨特的練習作品,如何高效促使學生修改,不斷提高學生的設計水平和設計素養,非常重要。本研究采用文獻研究法和探索性研究法,結合“00后”學生的特點,提出基于ARCS模型培養學生自主修改能力的教學策略。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在思想方面做到想改、在行為方面做到堅持改、在能力方面做到會改。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對于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改革具有較強的現實借鑒意義。
關鍵詞: ARCS模型? ?自主修改能力? ?教學策略
一、概念界定
1. ARCS模型
“ARCS模型”是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J.M.Keller教授于1983年提出來的[1](2-10)。模型指出從Attention(注意)、Relevance(關聯)、Confidence(信心)和Satisfaction(滿意)四個層面進行教學設計,以此激發學習動機。
2.自主修改能力
“自主學習”指學生個體在學習過程中一種主動而積極自覺的學習行為。建立在學生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2](16-17)。
“修改”在本研究中特指藝術設計類學生以提高作品質量為目標,對作品的創意和表達形式不斷調整、精益求精地完成作品的過程。
“自主修改能力”在本研究中特指藝術設計類學生對作品進行精益求精的調整和修改,不斷提高作品質量的能力。在思想方面做到“想改”,在行為方面做到“堅持改”,在能力方面做到“會改”。
二、研究意義
1.提高設計能力
藝術設計類作品具有創新性和獨特性。通常教師布置一個主題進行練習,學生們常常創意設計出多個不同方案,每個方案的創意、表現形式各不相同。但畢竟是學生練習作品,肯定存在各種不妥的地方。如何高效修改這些不妥之處?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對作品出現的所有不妥之處都事無巨細地講解,那么講解過程太長,且針對性不強。如果教師不及時指出不妥之處,那么學生可能不斷犯同樣的錯誤,讓問題成為習慣,失去糾正錯誤的最佳時機。本研究基于ARCS模型進行教學設計,激發學生自主修改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做到“想改”“堅持改”,從而不斷提高自主修改能力,最終做到“會改”,較好地解決上述問題,促進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的設計能力。
2.提高設計素養
“想改”“堅持改”和“會改”是提高作品質量的方式,更是磨煉學生耐心、恒心和細心的利器。正是藝術設計者必備的素養。通過不斷培養與磨煉,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進一步明確行業標準,不斷培養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
三、研究現狀
1. ARCS模型研究現狀
自ARCS模型于1983年提出以來,John M Keller教授一直在做相關的理論研究。Suzuki的Applying The ARCS Model in Japan在研究中介紹了ARCS模型整合于師范教育課程的多媒體課件研究的過程和經驗;Sang H. Song和Keller發表的Effectiveness of Motivationally-Adaptive CAI,對CAI中的動機設計的有效性進行了分析。從調研的文獻資料中發現,國外對ARCS模型的研究成果豐富。
ARCS模型在國內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比如,李美謙等編寫的《護理專業英語中應用ARCS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究》通過研究學生的注意力、相關性、自信心和滿足感,提高學生的成績[3](160)。陳俊翰等編寫的《ARCS模型視角下小學單詞教學游戲的設計研究》,探析了ARCS模型視角下小學單詞教學游戲設計的需求分析、情境的趣味性與可控性設計、互動行為與互動規則設計[4](92-96)。
2.培養自主修改能力的研究現狀
關于培養自主修改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寫作方面。比如袁靜芬的《7-9年級學生作文自主修改能力的培養》、張小蓮的《學生自主修改作文能力培養的策略探究》和倪姜紅的《錯誤中習得? ?讓英語作文飛揚起來——“學生自主修改能力的培養”》。對于設計作品方面的自主修改能力的研究較少,僅有蔣秀芬在《引導幼兒自主修改美術作品的策略淺析》中提出引導幼兒對構圖、色彩、作品內容想象性和作品形式進行自主修改[5](2-3)。
3.研究綜述
通過國內外研究發現,國內外對于ARCS模型用于教學改革的研究頗為豐富,對自主修改能力的研究也有一些。但是,自主修改能力的研究主要面向的是作文領域,面向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的研究不多。作文的自主修改和藝術設計作品的自主修改只是涉及的領域不同,重要性和獨特化特點是一致的。
綜上所述,培養藝術設計類學生的自主修改能力非常重要,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基于ARCS模型培養藝術設計類學生自主修改能力的教學策略研究,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實用性。
四、策略研究
1.學生主體分析
目前的學生主體已是“00后”。時代在改變,學生也發生了變化,這個時代的學生有鮮明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向往舒適的生活;其二,內心希望得到教師、同學們的關注和肯定;其三,對新鮮事物、流行趨勢比較敏感;其四,有個性,除非在心里認可,否則不會輕易改變。
根據當下學生主體的特點,基于ARCS模型在思想方面、行為方面和能力方面進行策略研究,培養并不斷提高自主修改能力。
2.思想方面做到“想改”
最關鍵最重要的一步是改變思想,思想決定行為。培養學生在思想方面做到“想改”非常重要,需做好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建立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讓學生從心里認可教師、相信教師,愿意跟著教師的步伐前行。不僅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展現精湛的專業水平、廣博的學識、崇高的職業道德,更需要教師真正走入學生心里,關心學生,關注學生。僅靠課堂上的接觸遠遠不夠,還需教師長期在課堂外付出大量的時間和愛心。在指導比賽、完成項目等各類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從大學生生活、心理等方面關心學生,不斷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促使學生在思想上認可教師。
第二,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教師在教授知識技能的同時,堅持做好立德樹人的工作。將愛國精神、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創新意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等思想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促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的目的、價值和重要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轉變學習態度,在思想上做到愿意為學習付出精力和時間。
第三,教學設計做到“關聯”。從學生的視角出發,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結合學生感興趣的新鮮事物、正在做的事情、遇到的難題等與學生息息相關的事物展開修改方面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關注行業流行趨勢,用行業流行趨勢推動作品的修改目標和方向。以與學生相“關聯”的事物作為興趣點,在思想上推進“想改”,促成修改行為的實施,做到ARCS模型中的“關聯”。
第四,教學過程中做到“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從訪談視頻、行業最新資訊等多渠道介紹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學習經歷、生活狀態、作品創作過程等,吸引學生的關注,使學生潛移默化地了解優秀作品背后的不斷付出,幫助學生在思想上認可優秀的作品不能僅憑一時的靈感爆發,需要不斷修改完善。逐步激發學生修改完善作品的動力,做到ARCS模型中的“注意”。
3.行為方面做到“堅持改”
在行為方面做到“堅持改”,是作品質量不斷提高的手段。通過ARCS模型中的“信心”和“滿意”做到“堅持改”。
其一,及時反饋,增強“信心”。在修改完善過程中,密切關注情況,對有待提高的地方及時給予肯定。對有問題的地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設計原理和方法,并鼓勵向身邊做得好的同學學習。幫助學生樹立不斷修改、完善作品的信心,做到ARCS模型中的“信心”。
其二,完善評價體系,體會“滿意”。在修改完善的過程中,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同學互評等都能較好地促進ARCS模型中的“滿意”形成。不僅如此,還可組織學生參加相關比賽、完成真實項目,以此獲得其他老師、學校、專家、客戶的認可。通過以賽促教、項目化學習的形式,增強修改完善作品的滿足感,做到ARCS模型中的“滿意”。
其三,“信心”和“滿意”相互作用。學生自主修改后的作品滿意度越高,修改完善的信心將逐步提高。信心越高,不斷自主修改的行為將越多,滿意度將不斷提升。環環相扣,最終促進學生在行為方面做到“堅持改”。
4.能力方面做到“會改”
課內,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修改是學生提高修改能力的重要方式。學生作品涉及的修改點各不相同,如何高效地引導,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針對自己作品的不足之處進行修改?基于這個目標,筆者進行了相關的教學改革,效果較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首先,運用ARCS模型中的“關聯”原理,選擇作品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或具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品分點進行解析。教師引導學生對此類作品進行對比、分析、感受,最終由學生解析得出需修改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再由教師對涉及的設計原理進行總結說明。通過實踐證明,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尋找解決方案,遠比教師直接告知效果更好。其次,開展自查和互查。查看自己的作品、分析研究同組同學的作品,是否有同類的問題,根據解決方案和設計原理修改完善作品,獲得“滿意”和“自信”。最后,運用ARCS模型中的“注意”原理,創建一個“學習&游戲競技場”平臺,吸引學生的關注。在平臺中模擬游戲的排名功能、競爭形態、隨機獎勵等機制。目前此平臺已實現即時排名、加減分、隨機抽號、隨機獎懲等功能。通過這些功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討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激勵學生完成作品的修改完善,促使學生在能力方面做到“會改”。
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查和互查、搭建學習平臺等方法促進學生在能力方面做到“會改”。但通過課堂內外兩個方面的建設,將更好地提高學生自主修改的能力。
第一,修改資源庫的建立。基于ARCS模型中的“注意”“關聯”“自信”“滿意”四個維度建立資源庫。通過資源庫,學生能快速找到與修改內容相關的知識點,為學生自主修改提供理論依據。資源庫的建設應從與學生相關的事物入手,可通過游戲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按照知識點的難易程度進行分類建設提高學習自信,完善獎勵措施以便達到滿意效果。
第二,團隊合作。世人皆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引導學生組建團隊,分組進行課后學習。在作品修改方面可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有利于提高“滿意度”和“信心”。
基于ARCS模型培養藝術設計類學生的自主修改能力。在思想方面做到“想改”、在行為方面做到“堅持改”、在能力方面做到“會改”。三個方面相互影響,不斷促進自主修改能力形成與提高。如下圖所示。
運用ARCS模型中的“關聯”和“注意”理論進行改革,促進學生在思想方面做到“想改”。運用ARCS模型中的“信心”和“滿意”理論促進學生在行為方面做到“堅持改”。運用ARCS模型中的“關聯”“注意”“信心”和“滿意”理論進行課內外改革,提高學生“會改”的能力。能力方面的“會改”,將進一步促進思想方面的“想改”、行為方面的“堅持改”。環環相扣,不斷交錯進行,最終提高自主修改能力。
在自主修改過程中不斷磨煉學生耐心、恒心和細心,提高設計素養。培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明確行業標準,樹立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
參考文獻:
[1]Keller J M.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Instructional Design[J].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1987,10(3).
[2]馮相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7(5).
[3]李美謙,唐美玲,李強,等.《護理專業英語》中應用ARCS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究[J].科技資訊,2015,13(1).
[4]陳俊翰,鄭燕林.ARCS模型視角下小學單詞教學游戲的設計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23(10).
[5]蔣秀芬.引導幼兒自主修改美術作品的策略淺析[J].早期教育(美術版),2013(06).
基金: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科研課題“基于ARCS模型促進我院設計類學生自主修改能力培養的研究”(課題編號:GCZY17KTS0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