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摘? 要:以往傳統執教形式下的學前教育領域,慣用“填鴨式”這種單向性對幼兒盲目灌輸課程知識的教學方式,直接抑制了幼兒原本豐富、跳躍的創造、創新思維,更會為其學習活動參與自主動、積極性產生消極影響。常規情況下,因學前幼兒自身客觀性年齡因素使然,其難以將注意目光長時間停留在某一事物,加之幼兒耐心、自控、自律、自我約束能力明顯欠缺。所以,為保障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可收獲到較為優質的學習成效,幼兒教師應及時摒棄不切時宜的陳舊教學思想。根據班級幼兒普遍性心理、思維、興趣等各方面特點,針對性設計出實效性課程環節,將小游戲合理滲透其中,逐步培養幼兒主觀游戲熱情,強化其園內學習效率。
關鍵詞: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推進策略
因新課改明確對學前教育領域提出的執教新標準、新要求在各地幼兒園的深層次貫徹、踐行,使幼兒園課堂授課形式對比以往發生了較為深遠、徹底的積極變化,從過往“教師中心”正逐步過渡于“幼兒為本”。此外,就幼兒教育來講,幼兒教師在日常執教中應將“小游戲”作為課程活動根本載體,避免向幼兒傳授過量的學科理論知識。還需在游戲活動中耐心引導幼兒,使其人際交往、團結合作、觀點表達、思維發散、創造創新等綜合能力素養不斷提升。對此,幼兒教師首先應深度理解游戲形式的幼兒教學可起到的諸多促進性作用、價值,科學設計出與幼兒身心健康成長高度契合的課程內容、環節,推動其長足進步。
一、深挖游戲語言、創新課程教學
幼兒教師為保證游戲化課程的教育教學效果,應按照班級內幼兒整體年齡特點,將“小游戲”自然融于日常課堂授課中。另外,幼兒教師還應在課程授課中側重深挖、應用游戲語言。這樣在與幼兒溝通、交流時,可快速吸引其注意目光,增添生動、趣味的活動氛圍。
如“秋收”主題的游戲活動中,幼兒教師在活動初期階段可通過游戲語言進行開場導入:“秋姑娘來邀請做客了,我們一起去參加好嗎?”通過這類生動性語言,可充分匹配班級幼兒固化思維與認知習慣,高效調動其活動探究、參與興致熱情;隨后,幼兒教師需適時向幼兒拋出:“知道秋姑娘送的禮物是在哪里獲得的嗎?可采取什么方法獲得?”等類似問題,引起幼兒自行發散思維思考。而由于幼兒自體受年齡的限制影響,其生活經歷、社會閱歷稍顯不足。因此在回答中會無法避免的出現一些充滿童真的“小問題”。例如幼兒知道農民伯伯種植大米,卻不知道怎么播種、用什么播種;還有一些幼兒認為“花生”也是生長在土地里,需在土里挖掘等。這時幼兒教師不宜及時糾偏與評價,可采用圖片或電教媒體播放相關影視資料等多元措施辦法,請“秋姑娘”組織幼兒協同“揭曉謎底”。這種游戲化執教策略,可有效調節趣味性活動氛圍,有利于班級幼兒在寬松、生動、融洽的游戲活動中增長各類知識,加強其園內學習質量[1]。
二、完善課程建設、明確教學方向
因課程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特殊性載體媒介,所以幼兒教師在開展游戲化授課活動前,應將課程建設完善、優化工作高質落實。確保游戲精神可始終貫穿教學活動全程,將游戲活動與課程教學實現真正的有機結合,為后期推廣課程游戲化完成優質鋪墊。但同時,幼兒教師也應深刻認識到,游戲課程并不具有正面否定傳統執教形式的含義,僅是對其順應當前社會進步、領域改革發展的創新型改良方式。是圍繞過去傳統幼兒教學課程體系展開的自由、開放、愉快的新一代授課措施,可進一步明確該類課程開設所需的執教內容。
幼兒教師應保持對班級幼兒整體生活經驗、天性性格等方面的追蹤關注,保證游戲活動內利用到的材料、工具及活動環境可完美符合幼兒各項特點。并根據幼兒在活動內呈現出的不同狀態,靈活調整具體游戲項目、內容,滿足其現實性游戲需要。如“孝敬父母”這一德育類課程創傳授時,幼兒教師可設計“過家家”小游戲。首先,以“抽簽”的形式確認幼兒飾演的家庭角色,調動其游戲參加主觀積極性;其次,幼兒教師需引導幼兒喚醒“被家人照顧”的情境、感受、行為的回憶,將其融入于自身的角色扮演中,推進游戲實踐流程;最后,幼兒教師需指導幼兒概括、總結在游戲參與中的感悟感想。如“媽媽照顧自己很辛苦,以后應該聽媽媽的話”等,幼兒教師也應給予幼兒充分的肯定、贊揚。在幼兒具備個人情感領悟后,幼兒教師再向其解說“孝順”的主旨內涵,將可跨越增長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獲得的學習成效[2]。
三、增設游戲專區、保障游戲熱情
在幼兒園內部增設幼兒游戲專區,為幼兒提供專屬的園內游戲區域,可促進其在該區域內自由游戲、活動,也能夠為激發幼兒潛在能力與發展天賦筑牢環境條件基礎。因此,周全考量游戲專區持有的現實意義后,幼兒園應提高專區設置各資源的投入強度。在此前,應依托課程教學需求清晰劃分游戲專區各細化區域的使用功能,如音樂表演、實踐操作、益智區等。此外,教師應多角度運用這些細小區域,培養幼兒綜合素養。如益智區內,當幼兒發生“拼圖障礙”后,幼兒教師應鼓勵其向其他同伴主動尋求幫助,逐步樹立出班級幼兒團結合作、樂于助人等優良意識、品德,間接鍛煉其智力、思維、動手能力。助推幼兒個體長遠發展,實現課程游戲化的核心性執教目標[3]。
總結語
綜上所述,課程游戲化作為幼兒園開展幼兒教學的關鍵性基本遵循,也是迎合幼兒群體認知、成長規律及思維運動的基本性必要趨勢。在學前教育中,幼兒園課程內容繁多、豐富,使幼兒在園內的日常生活、游戲、學習均充滿了多樣教學契機。對此,幼兒教師應立足于各類游戲活動,著眼深挖其中的教育教學元素、內涵,得到真正的“寓教于樂”這一良好執教效果。另外,幼兒教師還需側重歸納、積累游戲課程開展有效性經驗。及時、準確捕捉到游戲活動推進中隱藏或突出的問題、不足,并施以針對性合理處理、解決。緊緊依靠園內各主題游戲活動,推動幼兒身心、思維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穎.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縣城幼兒園因地制宜開展戶外體育活動的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20(18):123+126.
[2]殷玲.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優化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20(02):139-140.
[3]尤靜.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與區域活動有機結合的策略分析[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9(0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