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思政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以立德樹人為導向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的教育體系,旨在推動思政教育與其他課程教育形成具備協同效應的綜合課程模式,進而提升教育成效。本文在護理學研究的背景下,對高職護理專業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基礎進行分析,同時對“課程思政”視閾下的護理專業課程教學提出改革措施。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護理專業;教學
在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充分挖掘課堂授課內容的教學內涵,有一定計劃的教學目的,需要重新設計課堂教學內容,通過與其他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知識、技能的綜合培養,與社會價值觀念的有機統一,可以提升廣大學生的紅色愛國主義情操,提高學生職業道德操守及思想道德修養水準。
一、研究護理學的背景
護理學是一門綜合自然、社會及歷史人文等方面的生命科學學科,護理的任務主要是幫助疾病患者恢復健康、促進其健康生存,目標任務是促進健康、預防各種疾病、恢復健康、減輕痛苦。在教學實際中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見習工作較為繁重且復雜。例如,在本學期的一次臨床護理見習活動結束后,少部分護理同學產生了一些諸如“護理工作太臟、太累”,“護理工作壓力大”,“趁早改行”等護理想法。同時又被要求具有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精神品質。本學期的護理授課對象主體為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的女學生,年齡在17-19歲之間,其大多出生在網絡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對各種網絡新媒體信息感興趣,思維活躍。且她們大多生長在一個物質精神生活較為豐富的家庭時代,不少為家庭中的獨生子女,多在父母的精心寵愛下獨立長大,缺乏物質生活實踐歷練,因而需要進一步培養其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
二、課程思政的具體內涵
“課程思政”本意指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將黨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其他教育課程中的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在其他學科課堂教學中,注重挖掘課堂授課教學內容的整體思政教學內涵,有一定計劃的針對教學目的,重新設計課堂教學內容,通過與其他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在其他課堂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知識、技能的綜合培養與社會價值觀念的有機統一。提升廣大學生的紅色愛國主義理想情操,提高學生職業道德操守及思想道德修養與水準。
三、“課程思政”視閾下的護理專業教學改革
(一)明確“課程思政”融合元素
學校應積極成立“課程思政"教研組,使得專業課程教研人員,思政課程專家,院級領導共同搭建起“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專業課程教研人員應深入專業護理教材,合理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政內容:思政課程專家應充分發揮自身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敏感度。配合專業課程教師合理搭配思政知識與專業知識,使“課程思政"融合內容科學合理并具有高度的連貫性:院級領導應做課程教研的組織者,并定時召開教研研討會,適時糾正“課程思政"方案中的不合理因素,確保課程融合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觀念。
(二)活躍課堂氣氛
1.課前引導
引導全體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學校超星視頻學習監控平臺“統計”督學功能,實時了解學生在線視頻學習操作情況并進行督學。例如,在校學生以專家小組為工作單位,搜集各種腦出血病的臨床治療案例,并根據醫生個性特點自由選擇醫生扮演主要角色,拍攝一段微視頻后及時上傳至醫生學習傳播平臺。
2.課上實踐
教師根據全班學生個體特點進行學生分組,把學生分為6組(a、b、c、d、e、f),每組按1-6數字進行編號,組織全班學生一起進行班會討論各組中的問題,時間15分鐘。a組問題(a小組問題):小兒腦出血的常見病因主要是什么?b組問題(b小組問題):小兒腦出血的發病誘因主要是什么?c組問題(c小組問題):急性腦出血癲癇病人的臨床表現癥狀有哪些?d組問題(d小組問題):急性腦出血患者病人的日常護理以及診斷方法有哪些?e組問題(e小組問題):如何正確護理正在腦出血中的病人?f組問題(f組小問題):急性腦出血患者病人的日常護理與其它出血疾病病人護理的主要異同和特點主要有哪些?15分鐘后,教師立即組織每個組的學生一起進行第二次學習分組討論。
3.課后拓展
引導全體學生充分利用臨床教學見習的時機,在專業老師耐心指導下與每位腦出血就診病人進行實時溝通互動,深入學習課程內容。同時,帶領全體學生至農村社區、養老院等地開展腦出血健康護理知識咨詢指導,服務和諧社會。此外,引導全體學生及時關注關于小兒腦出血的微信公眾號,推薦發送優秀教學文章至微信朋友圈。
(三)提高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認識與教學能力
專業課教師是護理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關鍵,在教學改革中起著主導作用,而學生是教學改革的主體,專業課教師應積極順應教學改革的要求,明確自身與學生在課程改革活動中的地位。教研組應邀請馬克思主義思政課程專業教師,對護理專業課的老師進行思想政治培訓,給相關老師提供“課程思政”教學資料,促使其能夠開拓自身視野,轉變教學思想觀念,將“立德樹人”作為白身展開教學活動的準則。護理專業“課程思政”教研組應在完成課程教學改革方案制定后,對專業課教師展開課程融合教學能力的培訓,為其提供融合教學的思路,推動專業課老師轉變傳統教學觀念,積極利用多媒體工具與互聯網技術,開展線上與線下課程融合的教學方式,突破老師與學生之間時間與空間的局限,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時間,從而緩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效提高“課程思政”課程融合的效果。
(四)變革學生學習考評方法
傳統考評制度中對學生思政的評價,局限于學生思政課程的成績考評與校園活動參與度評價等方面,對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培養與評價缺乏全面性與系統性,使得評價數據缺乏真實性與可靠性,對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提高形成了一定阻礙。為扭轉學生對“課程思政”教學的抵觸心理,學校應積極進行學生學習考評制度的變革,將思政考核注入到護理專業技能考評體系中,對學生“課程思政”學習形成有效的監督與管理,使其在日常學習中提高對課程融合的重視程度,以積極的態度完成“課程思政”學習,從而幫助其養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觀。
(五)完善教師評價機制
當前青年教師團隊中的成員被社會不良現象所影響,缺乏對“立德樹人“的正確認知,開展教學活動時,多以實現自身利益為主,若無法對其形成有效的約束,將無法有效推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發展,因此學校應針對這一現象,完善教師評價機制,將“課程思政”融入到影響教師考評指標的關鍵因素中,比如教學工作量、教學成果、論文、職稱評定等方面的考核,即可對教師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所做出的頁獻進行量化考核,從而促進其自覺主動的轉變思想觀念,將課程融合落到實處,為推進“課程思政”改革提供保障。
(六)優化課堂教學與課程設計
課程設置思政教學不僅需要精于教學設計,更需要巧于實際融通。在課堂授課中,要積極探索改變原來填鴨式課堂教學模式,創新課堂授課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全體學生聽課的積極性,以便能達到更好地課堂授課教學效果。如預先設計一個典型醫生病案,并提出具體問題引導全體學生參與討論;同時組織全體學生客觀分析不同醫生處方中的問題,并充分運用之前所學到的知識加以改正;組織模擬公立醫院醫生護患之間溝通的過程,并運用情景互動教學組織小組學生觀看病例視頻等。總之,教學過程設計中,充分應用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展示,通過全方位的課堂教學方法互動,注重廣大學生基礎知識的系統內化和綜合吸收,增加廣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意識和解決問題的意識,組織全體學生圍繞本門課程教學任務重點開展專題討論、演講與學術辯論,進行科學有效的理論學習,從而達到實現效益最大化的思政教育。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護理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是促進我國醫護行業健康發展的動力。學校應該根據改革需要,將思政融合有效進行量化,積極完善對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評價機制的改革,并重視老師在“課程思政”改革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加強對其思想意識與課程融合教學的能力,為教學改革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張翠玉.三明治教學法在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32):203-204.
[2]陸紅梅.基于學習通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9(20):209-210.
[3]汪雨龍.醫藥類高職院校專業課“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以《醫藥消費行為分析》課程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9(19):180-182.
[4]韓憲洲.整體把握“三大規律”的主要特征 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與創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8(04):8-12.
作者簡介:王蘭偉(1983.8---),性別:男,民族:漢,籍貫:河南省臺前縣,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助教,研究方向:基礎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