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亞旭
英國女作家多麗思·萊辛在作品中常常塑造女性的形象,這些女性在生活的苦難或是人生的困境中備受煎熬,無法避免地會處于焦慮、困惑乃至鎮定的精神狀態。其中最為著名的三部作品是《另外那個女人》《野草在歌唱》以及《到十九號房間》。這些作品中的社會背景、思想意蘊和表現手法都比較符合女性在西方社會生活中所遇到的精神狀態和生存危機。因為多麗思·萊辛的許多作品表現女性主義,響應了西方的女權運動,所以她也被譽為“西方女性主義文學的先驅作家”。對多麗思·萊辛作品中的女性主義進行研究和分析有利于讀者深入了解其作品的主題思想,也有助于女性主義文學的進步和發展。本文主要就多麗思·萊辛的《另外那個女人》《野草在歌唱》以及《到十九號房間》這三部作品中的女性主義進行詳細的論述。
一、萊辛和女性主義文學
萊辛是英國當代的女作家,她出生在波斯,在南羅得西亞農場成長,三十歲時回到了英國。回國不久,萊辛就出版了她的成名作品——《野草在歌唱》。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多麗思·萊辛花費十七年的光陰完成了五卷本的小說——《暴力兒女》。在多麗思·萊辛早期的作品中,她的思想比較進步,常常關注南部非洲白人與黑人、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關系,值得一提的是,萊辛更加注重探討西方世界婦女的權力問題。多麗思·萊辛的創作傾向在六十年代之后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她開始主要以女性問題的探討為主,著重描寫女性在人生困境或者生活苦難中的憂愁、壓抑、彷徨以及絕望。經常關注女性問題的萊辛也被公認為女權運動中呈現出來的一批女性文學的主要代表人物。
女性主義文學專指由女性創作的,主要描寫女性,從女性的眼光和角度進行思考的作品。這種文學是為了尋找婦女徹底解放的道路,也是為了追求和保護女性自身的特殊利益。最早具有女性主義思想的作家是英國的女作家阿芙拉·班。“第一次暗示了一種婦女意識的存在”的女作家是簡·奧斯丁。多麗思·萊辛被公認為是最大膽、最直接、最系統地舉起女性主義文學旗幟的女作家。由此可見,萊辛在女性主義文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女性主義的核心思想是:在全人類中追求男女平等。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要求以一種女性的視角對文學作品進行全新的解讀。它探討文學中的女性意識,研究女性特有的寫作、表達方式、關注女作家的創作狀況”。女性主義文學的出現使得許多女性主義批評家們比較關注女性作家作品中被男權文化扭曲或者壓抑的女性形象,比如《簡·愛》中的瘋女人等。
女性主義文學通常會被分為三代,第一代是十九世紀到十九世紀后期,在這一時期中,女性主義文學大多是提出問題或者接觸到問題,但并不解決問題。從二十世紀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是女性主義文學的第二代,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作家,比如:蘇珊、凱瑟琳以及麥克等等。第二代的女性主義強烈指責男女之間不平等的關系,并且關注婦女問題,指出婦女應該有參政的權利,此時的女性主義文學具有政治性和社會性。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至今是女性主義文學的第三代。第三代的女性主義文學眼光更為深刻,開始致力于探究兩性之間相互缺失又相互尋找的內在原因。因為尋找兩性核心的普救之路,所以這一時期的女性主義文學具有了文化性和藝術特色。本文就在女性主義文學的背景之下,詳細研究多麗思·萊辛作品中所呈現出來的女性主義思想。
二、《野草在歌唱》中的女性主義
《野草在歌唱》的女主人公是瑪麗,因為生存環境的影響,她具有種族歧視的觀念,這也就釀成了她和墨西斯之間的悲劇。瑪麗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這主要是通過她的悲劇表現的。瑪麗度過了辛酸的童年,以自己的努力在南非小城中找到了工作,十分愜意,身邊也有貼心的朋友。但隨著她年紀越來越大,她身邊朋友和同事對她的態度都發生了變化。當她聽到他們的議論之后,瑪麗不自覺地產生了要物色一個丈夫的想法。
此處明顯地表現出了社會強加給女性的意識:到了一定的年紀不嫁人,還具有小女孩的行為舉止是不被世俗認可的。瑪麗的思想最終發生了改變,這說明她自己已經喪失了反抗的意識。她開始物色丈夫表明她決定迎合“世俗”的看法,而徹底放棄了自己。此處也為瑪麗的悲劇埋下了伏筆,她缺乏自我思考的能力,在精神上自動地接受命運和環境的安排,并不知道自由的含義。無論是婚前還是婚后,瑪麗都缺乏女性的獨立的、完整的想法。
瑪麗作為一個女性,她受盡父權制社會世俗的壓迫和剝削,同時,瑪麗所接受的教育內容也使她無法擺脫殖民統治所帶來的種族歧視。這一切對于一個普通的女性而言是殘酷的。萊辛通過《野草在歌唱》中的瑪麗形象強調了女性所承受的社會壓力,以及外界壓迫,同時也證明了殖民時代所給女性帶來的壓迫。
三、《到十九號房間》中的女性主義
蘇珊是多麗思·萊辛在《到十九號房間》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她是一個年輕的職業卡通圖案制作者,生活條件也比較優越。在她和馬修結婚之后,兩人就搬進了一套新的公寓,生活安定不久,夫妻兩個又買了帶花園的洋房。蘇珊接二連三地有了四個孩子,她最終辭去工作。當孩子們上學之后,她逐漸焦躁不安起來,開始因為家庭而煩憂。此時,馬修已經有了情人,蘇珊為尋求內心的寧靜便在一個叫作弗雷德的旅館中度過了白天幾個小時的安詳時光,晚上,蘇珊又回到家中繼續妻子和母親的工作。蘇珊具有了雙重自我,真正的自我停留在弗雷德旅館的第十九號房間里。當馬修開始懷疑蘇珊,并雇傭偵探調查她時,蘇珊在這種窘境中深感絕望,最終選擇了自殺。
萊辛所塑造的蘇珊是知識女性的代表人物,通過這個人物,萊辛反映出了現代社會中人們感情關系的冷漠、中產階級精神的空虛和虛偽。蘇珊作為一個女性,她擁有自我意識,選擇自殺的形式來解救自己、感動讀者。文本探究了婦女本體性的問題,在女性本質中潛在的有一種對自由的本能渴望,但因為社會、家庭和女性的責任等致使女性的自我意識出現分裂,最終釀成了悲劇。
女性的悲劇是整個社會的悲劇,是以男子為中心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萊辛以高超的寫作技巧剖析了這個帶著深刻意義的社會悲劇,震撼了讀者,進而引發讀者的思考。在《到十九號房間》中,萊辛主要是以真實的細節描寫結合心理剖析的寫作手法,將作者隱匿起來,帶領讀者走進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跟著她一起活動和思考,進而體會蘇珊的憂愁、壓抑、彷徨和絕望情緒。
四、《另外那個女人》中的女性主義
《另外那個女人》是萊辛的中篇小說之一,她主要描寫了柔斯從焦慮、困惑到最后獲得精神上的鎮定的心理歷程。這個過程不僅是女主人公心路的成長過程,更是女性尋找自我意識、自我發現、自我成長乃至自我獨立的過程。由此進行分析,這就與女性主義的思想十分貼切。
萊辛作為一個重點描寫女性的作家,她擅長塑造身上具有堅定意識和自強自立精神的女性形象。同時,萊辛也注重表現這些女子在男權社會中所遭遇的情感危機,以此來引起社會對女性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生活的無常是柔斯焦慮的來源,母親的車禍是生活給她開得惡毒的玩笑。雖然柔斯強作鎮靜,但她一直處于恐懼之中。她希望通過睡眠得到緩解,但夢中總是出現撞死母親的卡車。內心的情感無法得到抒發,因為柔斯害怕被老父親聽到自己的哭聲。其次,戰爭也是柔斯焦慮的源頭,戰爭奪走了她的父親,也帶走了她最后的歸屬感和安全感。柔斯在遇到吉米后,情緒由焦慮轉變為困惑。當兩人同居后,柔斯發現和吉米的共同話題很少,而吉米是一個大男子主義者。當柔斯想要表達自己的思想時,往往會惹怒吉米,最后也一定是以柔斯的哭泣和吉米身體上的安慰作為結局。柔斯無法理解吉米的想法,只能在黑夜中以哭泣緩解內心的苦悶。當柔斯意外得知自己是第三者時,她終于意識到自己苦苦追求的感情只是吉米不負責任的游戲而已。柔斯作為一個新型的女性,一直生活在焦慮和困惑的情緒之中。雖然生活無常,苦難常在,但柔斯始終沒有放棄生活,以自我獨立的意志努力取得經濟和思想上的獨立。
五、總結
多麗思·萊辛在世界文學史是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她被譽為“健在的最杰出的英國小說家”。同時,她也非常多產,萊辛已經創作出了四十余部小說和多部短篇小說集,貫穿在萊辛作品中的一個主線是女權主義。從她的處女作《野草在歌唱》中能夠看出萊辛所強調的殖民時代,女性自身的成長和生存狀況;從《到十九號房間》中,我們能看到多麗思·萊辛對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和責任的探究,女性自我意識的決裂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在《另外那個女人》中,萊辛主要討論的是女性在生活苦難以及兩性關系中所處的精神狀態,比如:焦慮、困惑、彷徨乃至失望等。萊辛是一貫支持女性尋求自我精神的解放和自由的,她也是一個“有著自覺的女權主義思想和女性意識的作家”。從女性主義文學的角度解讀萊辛的作品不僅能夠加深讀者對作品的理解,而且能夠使讀者充分全面地了解多麗思·萊辛這個著名的女作家,也有助于世界女性主義文學的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