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鼎



【教學內容】人音版四年級上冊《童心是小鳥》學唱、表演。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課型】唱歌課。
【指導思想】
分析歌曲的節奏、旋律特點,領悟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通過音樂活動,讓學生獲得感性音樂經驗和情感體驗。
【理論依據】
音樂課標指出:在教學中,要強調情感體驗,根據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特征,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進行整體把握,注意培養學生自信地演唱。因此,在本課教學中,要通過音樂活動陶冶學生的性情,讓學生獲得音樂所帶來的愉悅感。
【歌曲分析】
《童心是小鳥》是一首全國首屆少年兒童卡拉OK大賽組委會推薦的歌曲,通過富有詩意的歌詞十分形象地把兒童比擬成一只快樂的小鳥,表現多姿多彩的兒童生活。
歌曲為大調式,3/4拍,二段體結構。第一樂段共有四個樂句,采用了排比句式,節奏基本相同,曲中含有的附點音符和休止符極富特點,使旋律歡快、跳蕩,將我們帶入了詩一般美麗的孩子天地里,表現了孩子們像小鳥一樣自由自在、幸??鞓贰⑻鹈郎畹男那椤V虚g插入了4小節襯詞“啦啦啦啦”是上下段的連接,曲調輕盈跳躍,進一步抒發了孩子們喜悅歡樂的心情。緊接著第二樂段在節奏上作了變化,旋律變得優美而舒展,唱出了少年兒童多姿多彩、無比歡樂的童年生活,尾聲結束在主和弦五音上,給人以余音繚繞、回味無窮之感。
【學情分析】
受各種因素制約,當地四年級學生的識譜、演奏等音樂技能均比較淺顯,學生要在教師組織的音樂活動中獲得聲音、情緒等的直接感性經驗,會唱歌曲及掌握相關音樂知識。
【教學目標】
1.情感體驗與音樂經驗
(1)體驗用音樂表達春、夏、秋、冬四季事物。(節奏不變,曲調改變)
(2)體驗用音樂表達充滿童趣的童年及快樂心情。(三拍子音樂節奏所帶來的情緒情感體驗)
2.基礎知識與技能
3/4拍節拍、附點音符節奏、休止符、跳躍反復記號等音樂要素在歌曲音樂表現中的作用及掌握。
3.過程與方法
通過范唱、聆聽、節奏模仿、讀誦歌詞、聲勢律動、音樂表演等活動,讓學生逐步形成對歌曲曲調的深刻印象,獲得直接音樂經驗和情感體驗,會唱歌曲。
【教學重點】用輕松愉快、高興喜悅的情緒演唱歌曲,表現童年的美好生活。
【教學難點】附點四分音符、休止符及弱起拍的準確表現。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奧爾夫樂器、鋼琴。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活動一:教師鋼琴彈奏歌曲《童年》,師生討論,導入新課。
教師在彈奏歌曲《童年》時,PPT自動播放關于春、夏、秋、冬的四季圖片。
問題1:學生聽完看完后回答老師彈的是什么歌曲,圖片上都是什么事物?(春、夏、秋、冬四季景色)
問題2:同學們說說每個季節你們都最喜歡做什么事情。
(童年趣事:郊游、拍皮球、踢毽子、堆雪人、逮麻雀、放風箏、摘果子、戲水、捉小蝌蚪、疊紙船、疊飛機、騎竹馬、跳山羊、抽陀螺等)
教師總結:同學們說得都非常好,這些事情都是我們童年時期感覺最有趣、最快樂的事情,那今天我們要學唱的這首歌就是歌唱、表現我們童年美好生活的一首歌,歌名就是《童心是小鳥》。
二、歌曲學唱
活動二:聆聽歌曲范唱,PPT隨歌詞內容變換圖片,最后一張停在歌曲曲譜上。
提問:哪位同學說一下這首歌是幾拍子的歌曲?(三四拍歌曲)
教師簡介3/4拍,即以四分音符為一單位拍,每小節有3拍。PPT出示3/4拍強弱規則及指揮圖式。(每小節有三個單位拍,強弱規則第一拍是強拍,第二第三拍是弱拍)
活動三:播放范唱,教師指導學生第一拍用雙手拍大腿,第二、三拍雙臂交叉拍胳膊的方式感受3/4拍強弱規律,用手比畫指揮圖式的方式感受3/4拍的時間長度。
活動四:復聽歌曲范唱,教師向學生提出聆聽要求:聽一下這首歌的結構,你在聽的時候感覺歌曲從哪個地方起有變化、有轉折,就可以劃分一個段落,有幾個變化就可以分成幾個段落,這就是歌曲的結構,同學們用心聽,聽完后舉手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分為兩個段落,稱為二段體,從第1至16小節為第一樂段,中間4小節用“啦啦啦啦”作了一個上下段的連接,從21至29小節為第二樂段,結尾加了一句5小節的尾聲,結束在主和弦五音上,給人以余音繚繞、回味無窮之感。
活動五:學唱歌曲第一樂段及連接句。
1.旋律節奏提取。播放歌曲第一段范唱,PPT出示歌曲第一句曲譜,教師指導學生如何提取歌曲旋律的節奏,并模唱。(節奏提取就是把曲譜旋律中的每個音符替換為用節奏符號“X”表示的節奏譜,休止符保持不更改)
第一樂句譜例:
PPT依次出示第二、三、四句曲譜,邀請學生按老師指導的方法提取每句曲調的節奏并在下方對應板書出來。
全部板書提取完成后,教師問:同學們看看這四句旋律的節奏有什么異同。(歌曲的第三樂句第二小節的第三拍跟其他三句的第二小節的第三拍不一樣,變成了一個半拍休止半拍音符的弱起節奏,其余地方四句節奏完全一致)
第三樂句譜例:
2.練習讀唱第一樂段及連接句節奏、歌詞。第一遍用手比畫3/4拍,口讀這四句旋律節奏。第二遍用第一拍雙手拍大腿,第二、三拍雙臂交叉拍胳膊的擊拍方式再讀這四句節奏。播放第一段范唱,雙手擊拍按節奏唱讀這四句旋律的歌詞。
3.律動。用肢體步伐感受歌曲第一段的音樂情緒。(體驗音樂節奏中蘊含的動作與情緒)
教師邀請學生按歌曲第一句節奏走步伐,走規范后提問學生:按這句節奏走起來后感覺像在干什么?(感覺像在跳芭蕾,變成了像在翩翩起舞的舞蹈動作)
繼續播放第一段音樂范唱,教師帶領學生一起邊唱歌詞邊按節奏踩步,體驗3拍子音樂的舞蹈感,感受喜悅快樂的心情,中間“啦啦啦啦”連接句可踩著步伐轉圈律動出來。
教師總結:剛才同學們跟著音樂,踩著節奏步伐,走起來之后就跟跳舞一樣優美,是不是給人一種開心快樂的感覺?為什么這么神奇呢?短短的一句節奏,它只是一組聲音信息的組合,但它包含了動作信息,給我們傳遞出了喜悅快樂的情感體驗,這就是音樂的神奇之處,我們把它叫“聲勢”,又叫“通感”。
全體學生跟著老師一起邊律動邊跟伴奏演唱第一樂段及連接句。
活動六:學唱歌曲第二段及尾聲。
1.播放歌曲第二樂段及結束句,PPT出示曲譜,講解跳躍反復記號。
實際唱(奏)順序:A→B→C→A→B→D
2.用奧爾夫打擊樂器手鼓、碰鈴、沙錘為第二段音樂伴奏,更進一步體驗歌曲之美。PPT出示歌曲打擊樂器伴奏譜,讓學生按節奏練習伴奏。
三、表演歌曲
活動七:完整播放歌曲伴奏,有感情地表演歌曲,結束課程。
邀請6名學生演奏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其余學生跟伴奏律動完整表演歌曲。完成后進行輪換表演,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進來,釋放學生快樂的心情。
四、本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的音樂課你們開心嗎?開心就要把它大聲唱出來。童年是一個人一生當中最美好的時期,我們像一只自由飛翔的小鳥,無憂無慮,天真快樂,充滿童趣,同學們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