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鈺晶
摘 要:小學音樂和初中音樂由于教學環境和教學大綱等方面的顯著差異,導致學生在初中音樂課的學習上出現心理上的困難,影響了美育?;诖?,從“組織多樣音樂活動,提升學生參與程度”“積極拓展音樂曲目,豐富學生欣賞體驗”“提高教學銜接意識,理論知識指導銜接”三方面,對小初音樂欣賞教學銜接策略進行簡要探究,以期為廣大初中音樂教師的日常教學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小初音樂;欣賞教學;銜接策略;美育
小學音樂課和初中音樂課之間的差異性不僅僅體現在教材內容上,還表現在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室環境等方面,倘若教師在日常音樂欣賞教學中注重小初音樂的教學銜接工作,學生就能從音樂欣賞的課程中受益??v觀當今小初音樂銜接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初中音樂教師并未從銜接的角度來開展教學,由此導致學生音樂審美體驗斷層,針對此現象,教師應在熟悉初中階段和小學階段音樂教材的前提下,積極學習銜接教學的理論知識,并持續實踐。
一、組織多樣音樂活動,提升學生參與程度
從小初欣賞教學銜接的角度出發,初中階段的教學更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中組織多元化的音樂活動,借助開放化的活動情境,將學生從對音樂課先入為主的偏見中跳脫出來,從心靈和身體出擊,雙邊調動學生和音樂的密切度,有意識地提升他們的參與度,讓音樂欣賞課發揮對他們應有的美育作用[1]。
例如,在教學完《故鄉歌謠》后,可以舉辦“音樂和詩歌中的思鄉情”活動。首先,教師應該采用分組教學法,提前將全班學生均分為若干組,讓他們準備抒發思鄉之情的唐詩、宋詞和現代詩歌,教師則準備幾首抒發鄉愁的中外歌曲。其次,在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可按照:一首詩歌朗誦、一次欣賞分享、一個歌曲對比的形式有序開展活動,從中可知,在每個環節中,學生都扮演著主角,因此他們對音樂的欣賞感悟也更為強烈。從古至今,詩歌和音樂都是創作者抒發心中情意的表達方式,它們雖然在藝術上有種類之別,但是在寄情托思的作用上,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此,教師舉辦此活動,不僅沒有跑題,反而拓展了學生從詩歌的角度去欣賞音樂的新思路。
二、積極拓展音樂曲目,豐富學生欣賞體驗
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生理上的變化,他們對音樂的欣賞和理解出現明顯的沖動性和片面性,尤其表現在他們對流行音樂的喜愛、對民族音樂提不起興趣上。因此,教師應該本著音樂無階段的道理,積極拓展教材上沒有的音樂曲目,盡快提高他們停留在小學六年級的音樂欣賞認知,提高他們對各種音樂體裁、形式、風格的感知。
例如,在教學《中國龍吟》單元時,欣賞課的主要曲目為民樂合奏的《金蛇狂舞》和管弦樂曲《紅旗頌》,但是聆聽后,大多數學生都無法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因此欣賞課的效果大打折扣。針對此問題,教師可以拓展其他抒發愛國之情的音樂曲目。教師可以推薦《龍的傳人》的流行改編版,讓學生感觸DJ電子樂節奏與華人流行音樂的嘻哈搖滾風,體味不一樣的愛國之情。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充滿果敢豪放、蒼勁有力氣質的《軍隊》和莊嚴熱烈的《英雄》古典樂,讓學生體味肖邦的滿腔愛國和思鄉之情。在音樂中,佐以教師專業性的講評,學生的領悟自然更上一層樓。等到學生的欣賞感知能力業已成熟時,再為他們引薦古色生香的民族樂曲也尚之不晚。
三、提高教學銜接意識,理論知識指導銜接
初中階段的學習重點沒有集中在音樂課上,因此其全部的課時量也獲得了削減。也正是對其的“邊緣”性地位,致使教師不甚重視音樂教學的質量[2]。眾所周知,義務教育的年限是九年,這說明音樂欣賞的教育也不應該被人為地割裂,因此,初中音樂教師在熟悉初中音樂教材的全部內容和課標要求的同時,還要知曉小學音樂教材的全部內容和課標要求,這樣才能完成銜接教學。
例如,在教學《茉莉花》一課時,若是按照小學音樂課的欣賞標準,則要求學生能夠在肢體動作上配合五聲調式和級進的旋律進行舞動,而按照初中音樂課的鑒賞標準,則要求學生能夠從《茉莉花》的歌曲形象中體會其中的精妙,進而獲得美的啟迪。因此,教師應首先引導學生從《茉莉花》的力度、聲音、速度、旋律等技能方面去欣賞,在多媒體、探究式學習等方法中,率先建立感性認知。其次,教師則要讓學生拋開各種固定的音樂知識,單純地從音樂本身的角度去體會其中蘊含的婉轉柔腸、細膩與優雅的情感基調。教師可以讓學生閉眼聆聽《茉莉花》的純音樂版,利用心理學上的語言暗示法,從他們的潛意識層面著手,讓他們真正地聆聽《茉莉花》,然后從詩歌意象等方面入手,分層分析《茉莉花》的歌詞,雙邊完成銜接教學。
綜上所述,小初音樂欣賞課的銜接教學,不僅有著完善素質教育上的必然性,還有著推行美育教育上的充分性。有效的銜接教學,能讓學生獲得更佳的音樂欣賞體驗,從中獲得更多精神上的助益。因此,各個初中音樂教師要深刻認識到小初音樂銜接教學的重要性,并透徹地領會音樂欣賞課對學生的真正意義,從而更確切地在實際行動中發揮音樂的美育作用,把握新時代的音樂教育之路。
參考文獻:
[1]孫彤.基于教材的小初音樂欣賞教學銜接研究[J].戲劇之家,2020(18):78.
[2]王倩.基于教材的小初音樂欣賞教學銜接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