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燦 曾珊珊 張伏中
(1.長沙市天心區委員會辦公室,湖南長沙 410004;2.株洲市生態環境事務中心,湖南株洲 412000;3.湖南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湖南長沙 410004)
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擴展,人們生活生產行為對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的影響日益凸顯,有關研究發現,節假日期間旅游休假等活動短期內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出行方式,會對空氣質量產生一定影響[1],被稱為“假日效應”。JONES等在城市背景下對顆粒物濃度的監測結果發現PM2.5在工作日高于周末;周國治等對長沙市環境空氣質量的研究發現6種主要污染物均表現出一定的“周末效應”[2]。在對春節的“假日效應”研究中發現:中國31個重點城市春節期間的空氣污染指數比非春節期間高約6%[3];長沙國慶假期污染物濃度低于全年平均水平;北京城區春節期間PM2.5等污染物濃度高于非假日期間[4]。
通過對長沙市天心區國控站點4月26日至5月5日連續在線觀測得到的PM10、PM2.5、O3、NO2等主要污染因子的逐時濃度資料,對比“五一”節前及期間主要污染物濃度變化特征,研究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對污染物濃度和空氣質量的影響。
監測點為長沙市天心區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國控站點,位于長沙市天心區湘府中路298號,天心區政府辦公大樓南棟樓頂(東經112.9963,北緯28.1198)。
研究所用數據來自天心區站點2020年4月26日至5月5日連續在線觀測得到的PM10、PM2.5、O3、NO2小時濃度(剔除無效數據)。監測點均是采用R&P 24h連續監測設備進行檢測,儀器的規格、維護、標定及數據處理質控方法均按照相關要求執行。
基于天心區站點實時監測數據,對五一節前(4月26日至4月30日)和五一期間(5月1日至5月5日)PM10、PM2.5、O3、NO2等主要污染物因子濃度變化進行分析,討論人類活動對污染物濃度的影響,并淺析了NO2與O3濃度變化相關性。
如圖1~圖4所示,PM10、PM2.5、O3、NO24種主要污染因子在五一期間的濃度基本低于節前濃度,且呈現了較為一致的日變化規律。整體而言,五一節前4種主要污染物濃度日變化幅度較大,而五一期間4種主要污染物濃度日變化較為平緩,主要是由于人們工作日的生產生活活動大于假期,工作時間段排放的汽車尾氣和生產廢氣較多,污染物濃度受人們活動影響較大,導致五一前期污染物濃度高于五一期間且濃度日變化幅度大。而五一期間,由于人們生產生活活動減少,其污染物濃度基本反應的是當地污染物本底值,濃度較低且變化較為平緩,“假日效應”比較明顯。

圖1 PM2.5濃度變化曲線

圖2 PM10濃度變化曲線

圖4 NO2濃度變化曲線
由圖1可知,五一節前PM2.5濃度整體上高于五一期間,平均高出6μg/m3,最大差值出現在02:00,達到12μg/m3,此時假期濃度比工作如濃度低27.3%;工作日峰值濃度出現在凌晨01:00,為45μg/m3,且呈現夜間濃度值明顯高于白天,PM2.5濃度變化趨勢與人類活動周期和氣象條件密切相關[5]。五一節前PM2.5濃度峰值在凌晨01:00,為45μg/m3,有分析認為長沙夜間逆溫發生頻率高[6],夜間高排車輛運行活躍,且擴散條件較差,導致夜間PM2.5濃度明顯高于白天。五一期間,由于白天人們生產生活活動減少,污染物排放累積不明顯,受氣象條件影響更為突出,峰值出現在凌晨01:00,為35μg/m3,PM2.5濃度變化較為平緩。由圖2可知,五一節前PM10濃度明顯高于五一期間,平均高出23μg/m3,最大差值出現在21:00,達到53μg/m3,此時假期濃度比工作日濃度低51.5%;工作日峰值濃度出現在21:00,為103μg/m3,濃度日變化呈現較為明顯的單峰規律,且夜間濃度值明顯高于白天,原因也主要是受到逆溫等氣象因素的影響。五一期間,同樣受人們活動減少的原因,PM10濃度受氣象條件影響更為突出,日變化較為平緩,濃度峰值出現在凌晨01:00,為72μg/m3。由圖3可知,O3濃度值呈現明顯單峰且日變化規律一致,五一節前濃度明顯高于五一期間。五一節前濃度峰值出現在15:00,為198μg/m3;五一期間臭氧濃度峰值在16:00,為113μg/m3。由圖4可知,NO2夜間濃度明顯高于白天,五一節前NO2濃度峰值在23:00,為 77μg/m3;五一節期間 NO2濃度峰值在凌晨01:00,為50μg/m3。夜間由于缺少太陽輻射,NO2消耗少,汽車尾氣排放的NOx不斷累積轉化,導致NO2濃度保持較高水平。白天隨著太陽輻射的逐漸增強,NO2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O3,導致NO2濃度逐漸下降。
如圖3~圖4所示,O3與NO2濃度呈現明顯的負相關性。有研究認為NO2是生成O3的重要前體物,夜間在沒有太陽輻射的情況下,NO2不斷累積達到濃度峰值;白天,在一定的太陽輻射條件下,NO2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O3,導致O3濃度上升,NO2濃度下降。五一前期O3、NO2小時濃度最高值均明顯高于五一期間。五一節前,O3、NO2小時濃度均處于較高水平,表明期間O3前體物累積量大、氣象條件利于O3生成,光化學反應活躍,4月26日、28日、29日、30日天心區環境空氣質量國控站點均為以O3為首要污染物的輕度污染天氣。五一期間,NO2濃度在5月1日和4日凌晨相對較高,主要受假期出行和返程高峰影響,其余時段濃度均處于較低水平。O3高值區間基本出現在11:00~19:00,其中5月5日O3峰值出現在02:00,是由于5月4日至5月5日天氣為陣雨轉中雨,導致5月4日白天生成累積的臭氧沒有得到消耗,在5月5日凌晨累積至最高值。
(1)天心區2020年4月26日至5月5日,4種污染物(PM10、PM2.5、O3、NO2)均表現出一定的“假日效應”,PM10、PM2.5、O3、NO2節前濃度值均基本高于五一期間,PM10、O3濃度尤其明顯。(2)NO2與O3濃度均值呈現明顯的負相關性,NO2是生成O3的重要前體物,夜間沒有太陽輻射,NO2不斷累積達到濃度峰值;白天,在一定的太陽輻射下,NO2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O3,導致O3濃度上升,NO2濃度下降。(3)天心區國控站點五一節前O3、NO2小時濃度最高值均明顯高于五一期間,節前人們生產生活產生的O3前體物量多,光化學反應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