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泉
(濱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小營街道辦事處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山東濱州 256623)
水稻是我國常見的糧食作物之一,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態環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綠色種植成為我國當前農業背景下的主要理念之一。綠色無公害的水稻種植技術在農業生產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不但可以提高水稻產品的質量,還可以更好地為水稻產業創造經濟價值,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種植環境存在問題,因為水稻的成長需要在一個適宜的環境下,這樣才能夠提高產量和質量,但是實際上很多水稻種植過程中往往受到周邊環境的污染,這也是由于現代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工業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這樣就會致使水稻成長的環境遭到破壞,難以確保其產量和質量。(2)相關工作人員也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處理,致使工業生產污染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處理,這只會制約我國農業水稻種植行業發展,生產出的稻米難以達到質優味美,也不能夠滿足人們對綠色無公害糧食的需求。
化肥的使用與選擇是否正確也關乎水稻的產量和質量,而調查數據顯示很多種植戶在實際水稻栽培過程中化肥的使用往往并不科學,沒有結合水稻的品種或者是實際需求去科學的施加化肥,這樣就會因化肥使用不科學而致使水稻生長受到影響,嚴重者還會降低產量。同時也沒有正確的去選擇化肥,這樣就會造成水土養分處于不平衡的狀態,對于水稻本身成長就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還會因化肥選擇不當,而加大土壤理化性狀變壞,嚴重的還會致使水稻死亡,難以達到提高綠色無公害水稻產量的目的。這不僅會影響國民經濟發展速度,也難以保障民生穩定發展,久而久之,就會致使水稻種植行業綜合市場競爭力被削弱。
現如今,國民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提高,對于我國水稻種植行業也帶來了挑戰,而由于不同稻種種植需要注重的因素存在差異,所以我們應結合水稻實際狀況以及當地氣候水土等因素,科學的區域選擇品種去種植。但是實際上由于我國水稻品種相對來講比較多,種植人員在前期選擇稻種的過程中,沒有結合當地的氣候或者是土質的因素去考慮,這樣就會致使稻苗在成長期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這樣不僅不能夠提高其存活率,也會加大蟲害的發生概率,對水稻產量和質量無疑是不利的。在實際種植過程中水稻種植密度往往也不夠,簡單來講就是沒有達到最基本的畝莖數,這樣密度不合理也不利于稻種的成長,反而會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達不到理想的產量,這對于我國農業種植戶來講無疑是不利的。
農藥作為防止病蟲害發生的有效手段,在綠色無公害水稻實際種植過程中,作業人員也要科學合理的使用農藥,以此來達到有效防治病蟲害的目的。首先,實際上很多種植戶在使用農藥過程中由于使用方式不夠科學,不僅會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污染,也會加大病蟲害的防治難度系數,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病蟲害防治問題,同時也會致使水稻產量下降。其次,由于農藥使用不合理,也會致使土質質量受到影響,不能夠達到無公害防治的目標,對于我國農業種植戶來講無疑是不利的。
保證綠色無公害水稻高產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要選擇優良的水稻品種,在選擇種子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按照國家的執行標準開展工作。優質的水稻種子不僅生長時期較為平衡,抗蟲害的能力也相對較強[1]。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種植優質水稻種子可以獲得更高的產量,提升水稻的農業價值。優質水稻種子外在表現為色澤較好,顆粒均勻飽滿,出牙率高,在各個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勢。種植人員可以在種植前對種子進行晾曬,不但可以減少種子中存在的水分,還可以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種植人員在進行晾曬工作時要注意定時翻動種子,保證種子晾曬的更加均勻,從而在外部條件上對提高水稻種植的產量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1)保證好種植密度和場地的合理性和科學性,要選擇適合的種植土壤,保證良好的光照條件。(2)要注重水資源的距離,在水稻種植初期就要對秧苗進行病蟲害防治。種植水稻秧苗的密度不宜過高,但也不應過低,密度過高過旺容易產生倒伏現象。(3)嚴格按照水稻的生長時期進行播種。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秧苗進行施肥工作,將秧苗轉移前也要使用適當的肥料,真正促進水稻后期良好生長[2]。
水稻栽培技術指的是在水稻生產過程中,種植人員需要采取的田間種植管理技術。為了保證水稻的高產豐產,對于水稻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情況,種植人員都要進行及時的監督和處理,不同的水稻品種所采取的種植方式是不同的,大田種植時,行距和墩距的大小所形成的大田密度以及如何控制分蘗的數量等都需要種植人員在水稻生產過程中進行操作,才能夠保證水稻可以得到最高的產量。同時插秧方式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水稻的生長和產量,環境條件、水稻品種以及適應當地氣候的插秧方式,可以幫助水稻盡早分蘗從而有效提高水稻的產量[3]。
施肥和灌溉是在水稻生產過程中兩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水稻在種植過程中需要通過多種形式的灌溉對產量進行控制,提高生產效率。想要保證水稻生產過程中的綠色無公害,一定要根據水稻的生長情況采用不同的灌溉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夠對水稻進行更好的管理。施肥是水稻種植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而針對綠色無公害水稻的栽培來說,想要保證水稻的質量安全,工作人員應該增加有機肥料的合理使用,肥料的使用是確保水稻綠色無公害的重要途徑之一。國家針對綠色環保肥料發布了相關的規定,因此種植人員在進行種植時,可適當調配肥料的配比,避免使用有害的化肥,盡可能增加有機肥和生物肥的使用比例。
(1)從農業上入手,種植人員要注重稻田中雜草的清理工作,細化種植過程,減少害蟲的生存環境,從根源上減少害蟲存活數量。與此同時,對稻田采用合理的灌溉措施,也能夠減小蟲卵的孵化幾率,降低蟲源基數,減少病蟲的危害。(2)通過物理手段,要根據各種害蟲的生理特點,采用各種物理工具,對害蟲進行誘捕和處理。這樣的防治手段對水稻的生長沒有產生影響,只針對害蟲進行防治,也能夠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3)采用化學防治的手段,對于化學防治手段一定要按照嚴格的標準執行,注意化學藥物的使用劑量,減少相關污染。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水稻的產量和質量也關乎人類發展,所以要想切合實際的提高水稻產量,必須要合理的運用綠色無公害水稻高產栽培關鍵技術展開水稻種植。首先,種植人員應提高自身科學種植技術水平,科學合理地使用綠色無公害有機肥來對水稻進行施肥處理,這樣可以保障秧苗健康成長,同時也可以利用秸稈還田的方式進一步增多土壤中的有機物,這也有助于水稻秧苗健康成長,也可以降低農藥對周邊生態環境所造成的污染,進而為人們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其次,為了達到綠色環保,種植人員也要積極與信譽良好的廠家進行合作,進一步把好自身所使用的化肥質量關,這都能夠獲得最大化的水稻產量,以及滿足人們對綠色無公害水稻的需求,促進人們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綠色無公害水稻種植過程中面臨的問題較多,為了確保水稻更好的生長,種植人員應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展開種植,并運用先進的栽培關鍵技術來促進水稻快速成長,這不僅能夠滿足人們對綠色無公害水稻的需求,也能夠促進國家經濟穩固增長,最重要的是可以保障民生的穩定性,只有提高綠色無公害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水平,才能夠促進社會經濟高效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