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興化市楚水小學 房曉露
想象能力在學生的整個數學學習生涯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強化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促使學生憑借想象力深化知識理解與記憶,加強對數學原理和規律的把握,在持續想象當中活躍思維,開拓問題解答的思路與看法,提升發現與解決問題能力。對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對各個數學教學環節進行合理設置,立足不同角度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展,讓學生的思維始終保持巨大活力。
想象指的是基于改造記憶表象,創造得到新形象的心理活動。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是一門抽象性課程,其中涉及的多項內容都在強調想象力對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對于小學生來說,擁有豐富想象力會給他們的數學學習帶來強大的助力,具體體現在:一是可以極大程度上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想象力在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和解決數學問題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在學生憑借個人想象力完成高難度問題之后,會對所學知識產生更高熱情。二是有利于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思維是一種突破常規、標新立異,同時又強調沖破傳統思維約束,最終透過現象看清本質的高階思維,而創新思維的建立必須有創新想象。所以通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活學生的想象活動,將會在極大程度上刺激學生創新思維的產生和發展,為學生終身學習提供支持。
對于小學數學這種開放性很強的學科來說,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以及教師的教學指導都不能夠局限在教材層面,應該開闊眼界,延伸到實際生活當中,把數學知識和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深化對問題的分析。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想象,利用好學生的好奇心理,找到數學和生活之間的關聯,讓學生的想象直接指向數學知識的習得與理解應用。
例如,在教學《圖形的平移與旋轉》時,教師可以圍繞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分析,下圖中,A,B,C哪個是平移?哪個是旋轉呢?學生根據平移和旋轉的定義探究:A圖中擰開水龍頭,是旋轉;B圖中是推窗戶,是平移;C圖中的方向盤是旋轉。
在討論后讓學生舉例:自己生活中還有什么現象是平移或者旋轉活動?讓學生開展討論學習,有助于學生學以致用意識的增強,讓學生學會拓展延伸和開放性想象。
要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展,教師首先需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思想,如果教師本身就存在著思維定式,不能有效突破常規,那么就不能夠做好對學生想象力的指導。教師在思想上要打破常規,在教育指導上也要沖破思維定式,利用示范指導和直觀演示的方法培養學生想象力。
例如,在學習完三角形之后,為培養學生想象力,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到等邊三角形各個頂點距離都相等的點總共有多少個?學生通過聯系本課所學知識快速回答“有一個”。教師不應就此停止,而是激勵學生繼續想一想:等邊三角形之外是否會存在這樣的一點?給予學生一定的提示,引導學生熱烈探討和溝通互動,通過多媒體展示穿過等邊三角形中心點,同時垂直于三角形平面的直線,該直線上所有的點都符合。再如,解決“追及類”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演示來幫助學生理解:已知甲、乙兩人分別從A,B兩地出發,相向而行。出發后不久,他們兩個人第一次相遇,相遇的地點距離A點4 km。兩個人相遇后繼續各自前行,走到對方的出發點后再返回,第二次相遇的地點距離B點3 km。問兩次相遇地點之間相距多遠?這個問題比較抽象,教師可以通過演示這個過程來給學生分析。
假設兩個人第一次相遇是在C點,那么AC就是4 km,第二次相遇是D點,那么DB就是3 km。第一次相遇,兩個人走了一個AB距離(即全程),從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時,兩個人又走了兩個AB的距離(即2個全程)。由“第一次相遇,相遇的地點距離A點4 km”得出甲在一個全程里面走的是4 km,那么三個全程中甲走過12 km。在上圖里面,甲走過的路程是AB+BD=12 km,因為BD=3 km,所以一個全程就是12-3=9 km。這樣根據圖片就能得出兩個相遇點之間是9-4-3=2 km。
在綜合性的實踐活動當中,保持創新能力以及學習活力的核心點就在于想象力。在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中,想象力是學生習得必要知識和提高數學綜合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想象力是一個復雜綜合的教育概念,教師在落實想象力培養過程中,要從實際情況出發,改變學生機械模仿學習的不良狀態,讓豐富的想象力助推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