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盤錦市興隆臺區(qū)康橋學校 孫 博
自主、合作與探索是當前新課程標準提倡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索學習,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形成探究性學習的情境,同時,自主、合作、探索可以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開拓性學習的能力。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索學習,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交流、開拓創(chuàng)新的能力。對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自主、合作、探索學習。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就是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合作與探索。首先,自主、合作與探索能夠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同學之間進行信息資源的共享與交流,不斷擴展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多方面的能力。在自主、合作與探索教學方法下,教師主要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活動,以整個小組的學習成績?yōu)橹饕罁o予他們一定的獎勵。在自主、合作、探索教學模式下,每一個學習小組都有自己的學習目標,每一個小組成員都有自己的責任,并且每一個人成功的機會都是均等的。教師在給學生分組時,應該要考慮學情、學習內容等多方面的因素,適當地對學生進行分組。
對自主、合作、探索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主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兩個方面展開分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索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中,有很多學生便于操作的內容,例如“10 以內數的組成”“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拼組”等等,教師通過將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能夠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索學習過程中能夠獨立思考并自主探究,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思維品質會一定得到提升。教師通過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基礎上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學生在這個過程能夠經歷觀察、實驗、歸納、類比以及推理等過程,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發(fā)展提高思維能力。
自主、合作、探索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讓學生主動探索、合作學習,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有效學習。
自主、合作、探索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主要強調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在具體教學實施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經常在課堂教學中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溝通交流,鼓勵他們發(fā)表不同的觀點,并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將數學課堂歸還給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要合理發(fā)揮自身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合作、探索學習的積極性,始終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在小組學習活動開展過程中,要時常引導、參與、調控學生的學習。學生是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教師是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主要引導者,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合理進行觀察、比較、推理、交流、發(fā)現、探索等活動,幫助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同時提高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自主、合作與探索學生是新課程標準下的重要學習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使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自主、合作與探索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