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經濟開發區樹人小學 蔡麗霞
數學是一門相對抽象、邏輯性較強的學科。而數形結合的方法可以將數字和圖形結合起來,使得很多抽象化的概念變得更加直觀,便于學生理解掌握。
教師在備課時,通過巧妙應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將各種數學概念融合到各種圖形以及表格中。這樣可以將抽象化的概念變得更加直觀,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記憶和正確運用。
圖1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和解題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問題進行分類總結,將解題過程隱含在圖形變化中,這樣可以為學生提供比較清晰的解題思路。
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雞兔同籠”問題時,教師可以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來簡化這道題,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將雞和兔這兩種動物共同放在同一個籠子里,一共有10只動物,28條腿,問籠子里雞和兔分別有多少只?”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讓學生到黑板上利用畫圖的方式完成這道題目。首先,可以在黑板上畫出10個圓形代表10只動物,假設這10只動物均是雞,因為每只雞都有兩條腿,所以學生可以在圓形下面畫兩條豎線,這樣一共會畫出20條腿。之后教師可以提醒學生:一共有28條腿,還有8條腿沒有畫出來。由于每只兔子有4條腿,而8÷2=4,所以該名學生將8條腿分別添在了4個圓形上面。4條腿的圓形代表兔子,2條腿的圓形代表雞,此時可以得出結果:兔子有4只,雞有6只。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可以提高數學學習的趣味性,也能夠使解題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傳授數形結合方法的具體應用,便于學生形成利用數形結合方式解題和梳理思路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引導學生觀察圖形,將圖形的具體情況轉變為數學問題的解答過程,使題目直觀化、簡單化,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探索興趣,不斷提高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植樹問題”時,可以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然后提出具體的問題,如:“在總長度為200米的馬路旁邊,每隔10米種一棵樹,那么在道路兩旁共需栽多少棵樹?”學生往往會回答“20棵”,因為200÷10=20。實際上,這種解題思維是不正確的,接著教師提出:“如果兩端都種樹,又需要幾棵?”學生可能會意識到自己的答案是不正確的。為了更加清晰地解析這個問題,老師可以在黑板上畫一條線段來模擬馬路,畫一個線段代表10米,在這個線段的兩端種樹,再沿著端點延長10米,這時兩條線段的總長度為20米,有三個點,表示種三棵樹,按照這樣的方式可以總結出:所栽樹木數量為馬路總長除以間隔的距離再加1。這樣通過結合生活實例,應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學會舉一反三。
教師合理運用數形結合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索的意識,使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擺正心態,充滿興趣;通過數形結合方法,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理清解題思路,使邏輯思維能力在訓練中得到提升,從而不斷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