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楠

更年期是每個女性都無法跨越的人生必經階段,一般發生于45歲~55歲。更年期究竟幾年能“更完”?一般持續2年~5年比較常見,也有持續達十余年的。
如果你看到一位中年婦女正在發飆,是不是也會想“她一定是更年期了”。似乎大家都覺得煩躁、易怒、不講道理是更年期女性特有的標簽。
很多時候“胡亂懟人、一點就炸”確實代表著一種焦慮狀態。焦慮其實是人類的一種情感障礙的表現,也是大腦對抗危機的積極保護性行為。
更年期女性出現焦慮狀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卵巢功能下降后,女性激素的劇烈波動常常引起疲乏、情緒波動、性生活不和諧、潮熱、出汗、頭痛、骨關節痛、失眠等不適。
2.同時,軀體疾病(比如血脂異常、高血壓、肥胖)也逐漸顯現。
3.再加上40歲~50歲女性開始出現月經變化(比如不規律、淋漓不盡、停經等)會使一些人在心理上感到“猝不及防”。
更年期是每個女性都會經歷的人生階段,但不是每個更年期女性都會有焦慮癥狀。很多時候焦慮癥狀也并不等于焦慮癥。
更年期婦女焦慮癥狀發生,不單純是因為雌激素缺乏等生物因素引起,而同時也有社會心理因素的原因。也就是說,更年期以前就脾氣不好的人到了更年期可能會變本加厲,而原本性情溫和的女性在更年期也不是一定就會變焦慮。
更年期,是女性同胞需要面對的一道坎。如何與“更年期”和平共處,優雅老去,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老一輩女性面對更年期的態度似乎多偏向于“順其自然”,忍一忍就過去了。殊不知,絕經現象的背后,是女性因雌激素缺乏而出現的心腦血管疾病、情緒變化、泌尿生殖道萎縮和炎癥、骨質疏松癥、阿爾茲海默癥等問題。再將圍絕經期綜合征簡單地看成人生的自然過程而“順其自然”,這是錯誤的想法。
①控制體重。體重增加、向心性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因素之一。圍絕經期女性的體重指數(BMI)最好保持在18.5千克/平方米~23.9千克/平方米。
②平衡膳食。日常飲食應做到食物種類多樣,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控制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及烹調油、鹽、糖的攝入。提倡蒸、煮等健康的烹調方法,盡量避免煎、炸、烤。少吃刺激性食物,少飲濃茶、咖啡,戒煙限酒。
③適當運動。選擇喜歡或適合的運動方式,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地進行適當的運動。比較好的運動方式有慢跑、散步、練瑜伽、打羽毛球、跳廣場舞、游泳、打太極拳等。
④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根據調查,中國老年人每日從飲食中可以獲得的鈣為400毫克左右,大多需要增加攝入富含鈣的食物,并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飲食不易達到上述推薦量者,可選用鈣補充劑。
體檢應特別注意涵蓋心血管(血脂、血糖、血壓等)、骨密度測定、乳腺鉬靶和超聲、婦科體檢等多器官。如果有特殊急慢性疾病史,還應該遵醫囑加強監測。
35歲~40歲后應該養成觀察月經周期做好記錄的好習慣,月經變化常常是更年期最早出現的變化。35歲以后應該有意識地接觸“更年期”相關的科普知識,比如關注“圍絕經期健康管理”。只有充分了解更年期,才能盡早開始做好心理準備。畢竟衰老是無法逆轉的,“空悲去”只能“徒傷悲”,不如積極面對,穩渡更年期。
①此激素非彼激素。曾經有更年期女性很憂心地問:“醫生,長期服用激素會不會導致股骨頭壞死?”其實,這是她把雌激素、孕激素與糖皮質激素混淆了。絕經激素治療一般使用天然雌激素和天然或近天然孕激素,而不是大家日常生活中聽得最多的“甲強龍、強的松”等糖皮質激素,不會引起長期、大量服用糖皮質激素所致的并發癥。
②治療劑量很小。絕經激素治療使用的激素劑量只有正常女性卵巢激素分泌量的1/10,相對來說是比較安全的。
③把握治療“窗口期”很重要。目前的共識認為,絕經激素治療并非全年齡段都可以使用。首次啟動時間一般應該在絕經10年之內或60歲以前。超過這個時間段,意味著患者缺乏雌激素保護的時間過長,可能已經出現了動脈粥樣硬化和血管壁斑塊形成等情況,一旦使用雌激素,會使血管軟化、血栓脫落,導致腦梗死、肺栓塞等嚴重疾病。
④盡早治療效果好。絕經激素治療對緩解潮熱、盜汗、睡眠障礙、疲倦、輕度抑郁、陰道干澀、反復陰道炎或尿道炎等有明顯效果。對骨質疏松癥、心血管疾病和阿爾茲海默癥等疾病,絕經激素治療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絕經激素治療應該在“窗口期”內盡早開始。
綜上所述,更年期是每位女性都繞不過去的“坎”,是積極應對還是消極苦熬,直接影響女性的生活質量。以絕經激素治療為重要手段的管理和干預,宜早不宜遲。
正所謂,更年莫著急,生活要科學,激素來護航,定期做監測,骨腦心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