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哲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心理科 江蘇南京 214000)
焦慮性抑郁癥是抑郁癥的一個亞型,患者在抑郁的同時伴隨有焦慮癥狀,并且在治療結束后容易因為焦慮情緒的復發導致抑郁癥的復發,因此在治療中焦慮性抑郁癥屬于難以治愈的抑郁癥類型。對于心理疾病的患者,藥物心理康復一體治療更為重要。因此音樂療法、認知治療、行為治療等一批輔助治療方法在臨床上逐漸開展。在傳統治療焦慮性抑郁癥的藥物中,帕羅西汀為SSRI類藥物,抗焦慮及抑郁的效果均較好,廣泛用于臨床抑郁癥和焦慮癥等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療。本研究選用帕羅西汀聯合音樂療法對中度焦慮性抑郁癥進行治療,觀察音樂療法聯合藥物治療對中度焦慮性抑郁癥的療效并進行分析,為今后臨床治療思路提供參考。
選取無錫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心理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中度焦慮性抑郁癥患者60例。
納入標準:(1)符合ICD-10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中抑郁發作(含復發性抑郁障礙)診斷標準[1];(2)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7-24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15-28分;(3)年齡18~65周歲患者;(4)不合并其他嚴重疾患者;(5)非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6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患者3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及觀察組患者均采用由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鹽酸帕羅西汀(賽樂特)(規格:20mg/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50043)進行治療,始初劑量10mg/d,依病情逐漸以每周增加10mg為階梯遞增,治療劑量最終達到40mg/d[2]。
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治療的基礎上聯合音樂療法,具體時間為每個工作日上午10:00至11:00在專業音樂治療師的帶領下進行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方案:采用被動治療的方案。選擇安靜的環境中進行,聽音樂前先給予誘導用語,聽音樂階段輕閉雙眼,身體盡量放松,在半臥位或平臥位聽音樂30min。
音樂處方:輕而舒緩的音樂,音量40dB,30min/次,10次為一個療程,治療個別進行,不戴耳機,采用音樂播放器播放。兩組患者均進行為期6周的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第2周和第6周后的臨床療效。分別采用HAMD(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爾頓抑郁量表)、進行抑郁和焦慮水平,記錄0周、2周、6周時兩組患者HAMA、HAMD分值。
根據HAMD、HAMA減分率進行療效評估[3-6]:
痊愈:減分率≥75%;
顯著進步:減分率50%~74%;
好轉:減分率25%~50%;
無效:減分率<25%。
臨床有效率(%)=(臨床痊愈+顯著進步+好轉)/總人數×100%。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6周后不良反應發生的情況,分別記錄兩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人數。計算不良反應發生率。
本研究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誤()描述,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表示為具統計學意義。
治療6周后,觀察組抑郁水平臨床療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焦慮水平臨床療效總有效率一致,說明兩種方法對于焦慮水平的控制均能達到較好效果,音樂療法更有助于對于抑郁水平的改善。

表1 治療6周時兩組患者有效率分析
兩組患者治療前分值一致(P>0.05)。和治療前相比,治療后6周時兩組患者HAMA的分值均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HAMA的分值在第2周,第6周時略小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A變化
兩組患者治療前分值一致(P>0.05)。和治療前相比,治療后2周、6周時兩組患者HAMD的分值均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HAMD的分值在第2周、第6周時略小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變化
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患者治療中均出現了不良反應,但是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小于對照組患者。
焦慮型抑郁癥,是指抑郁癥中混雜著焦慮的情緒。每個人的表現癥狀都不盡相同,但常見癥狀有“情緒低落”“心煩意亂”等。長時間的維持此種狀況,會對人體產生極大的傷害。焦慮性抑郁癥是難治性抑郁癥,存在易復發難治愈的特點[5]。帕羅西汀是治療焦慮性抑郁癥的常規藥物,但是長期的藥物治療存在副作用如口干、便秘、心悸、乏力等。
本研究發現在帕羅西汀與音樂療法聯合治療中度焦慮性抑郁癥時HMMA和HAMD總有效率比單純使用帕羅西汀療法組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音樂療法聯合藥物治療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單純藥物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說明音樂療法對于中度焦慮抑郁狀態的改善有一定效果,音樂療法可以用作輔助治療手段用于中度焦慮性抑郁癥的治療和預后。兩組比較可知,音樂療法對于中度焦慮性抑郁癥的治療具有積極意義。

表4 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