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羊小反芻獸疫病是一種重大傳染性疾病,病原為小反芻獸疫病毒,通常也被稱為羊瘟,一旦感染將會出現大面積的發病情況,染病后死亡率有時高達50%,年齡較小的羊群死亡率高達100%。該類病毒性傳染性疾病會阻礙羊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不利于經濟效益的提升。該文主要論述小反芻獸疫病的流行病學、臨床表現、發病機理,并提出綜合防控措施。
關鍵詞:羊小反芻獸疫病;流行特點;防控
中圖分類號:S858.26? ? ? ? ? 文獻標識碼:B? ? ? ?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1.027
Clinical Symptoms and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Abstract: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is a major infectious disease disease,caused by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also known as sheep plague.Once infected,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can develop in large numbers,sometimes as high as 50% of people die from the disease,the mortality rate for younger sheep is as high as 100% .This kind of viral infectious disease will hinde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heep breeding industry,an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promotion of economic efficiency.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epidemiology,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pathogenesis of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epidemic characteristics,prevention and control
引言
近年,寧夏賀蘭縣羊養殖產業得到迅猛發展,以牛羊養殖為主的牲畜養殖場數量呈現逐漸增加的態勢,同時養殖質量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從目前賀蘭縣羊養殖產業發展現狀分析,規模養殖數量不斷增加,但中小規模養殖依然占據主導地位,養殖較為分散,點多面廣。隨著養殖戶對外引種的頻率顯著增加,外來疫病傳入風險增強,當地防疫部門的疫病防控壓力越來越大。小反芻獸疫病作為一種重要的病毒性傳染性疾病,發生流行后沒有特效藥物,只能進行嚴格的撲殺、無害化處理,常會給養殖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需養殖管理人員加強對該類傳染性疾病的針對性研究和分析,有效降低疾病發生流行對養殖場造成的經濟損失。
1 流行特點
羊小反芻獸疫病是小反芻獸疫病毒感染引起。該種病毒具有多種形態,通常呈現粗糙的球形,病毒可在羊胎兒的腎臟、睪丸細胞中增殖,引發細胞病變,只會感染羊,不會感染其他牲畜。小反芻獸疫病毒可危害不同年齡、不同品種的羊,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在現代化養殖產業中,小反芻獸疫病一旦傳播流行,將會引發大面積羊群發病,構成嚴重威脅,且死亡率可達到50%以上,有時可高達100%[1]。小反芻獸疫病發生流行和擴散不存在季節限制,在任何時間都可爆發流行,尤其是在氣候較為惡劣、養殖條件較差的情況下,更易爆發和擴散。降雨量過多、氣候干燥或者養殖條件較差,均會給小反芻獸疫病毒的傳播流行提供條件。病毒的傳播途徑多種多樣,可通過直接接觸傳播,也可污染周圍環境后經消化道、呼吸道、眼角膜、子宮內膜進行侵染。
2 臨床癥狀
小反芻獸疫病毒侵染羊群后具有極短的潛伏期,通常在感染4~7 d后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癥狀,最長的在3周左右出現臨床癥狀。感染病毒后主要表現為體溫顯著升高,在圈舍中煩躁不安,采食量逐漸下降,口干舌燥,同時從鼻腔中流出膿性的鼻涕,呼出的氣體惡臭,口腔黏膜潮紅出血,甚至會出現嚴重病變。病情加重后,大多數患病羊都會出現嚴重的腹瀉癥狀,糞便中夾雜很多血液,機體嚴重脫水,身體逐漸下降,不斷咳嗽,呼吸極度困難,如果得不到有效防控,病情會迅速擴展,引發大批量的羊群死亡,尤其是年齡較小的羊群感染該種病毒后死亡率高達100%[2]。
3 發病機理
小反芻獸疫病屬于國家一類重大傳染性疾病,養殖戶不能自行解剖患病羊應在實驗室條件下,由官方獸醫人員做好全面防護的基礎上,對病死羊做出有效的解剖處理,解剖后發現大多數病死羊的口腔、瘤胃存在肉眼可見的結膜炎癥,并表現出壞死性口炎病變。大多數病死羊的周圍病變最嚴重,出現大面積糜爛面,并伴隨有嚴重的出血現象,腸道出現糜爛和出血。病死羊鼻腔、喉頭、氣管等位置也會出現出血斑塊,淋巴結顯著腫大,機體出現多發性的病變[3]。在進行疾病診斷過程中,可根據流行特點、臨床表現和病理特征作出初步診斷,要確診還可采集新鮮血液進行血清檢測或者病毒分離,明確病原的種類。
4 綜合防控措施
4.1 做好緊急處理工作
小反芻獸疫病是一類重大傳染性疾病,該種疾病目前沒有針對性的藥物治療,疫情傳播速度較快,一旦出現感染病例,要求養殖管理人員將病情上報當地獸醫站,由官方獸醫到養殖場進行認真細致的病原診斷,確定為小反芻獸疫病毒感染后,立即啟動重大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機制,做好養殖場的封鎖隔離工作,按照動物防疫法規的相關要求,將養殖場所有的羊群進行嚴格的撲殺、無害化處理。同時對發病養殖場進行全面細致的清理和衛生消毒,堅持每天消毒2次,分別在上午、下午各消毒1次,交替使用消毒劑,避免病原產生耐藥性。加強受威脅地區的流行病學調查,對羊群的身體抵抗能力做全面檢測,抗體不達標的健康羊群應緊急免疫接種小反芻獸疫病滅活疫苗。通過認真細致的檢疫檢驗,確保安全后才能解除封鎖。
4.2 實行全進全出的養殖管理制度
針對小反芻獸疫病的防控,應堅持全進全出的養殖管理制度,這是防范外來疫病傳播流行的最有效措施。養殖管理人員應樹立嚴格的全進全出養殖管理意識,通常不需要從外地引種,如果需要引種,一定要從正規的渠道引進,不能隨意引進羊群,另外,應提前將引種行為上報當地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并在相關工作人員的指導和監督下完成檢疫檢驗工作。在整個引種期間一定要盡快完成運輸環節,羊群到達養殖場后應制定嚴格的隔離觀察周期,至少隔離觀察30 d以上,隔離觀察期結束,確保羊群符合健康標準后再混合養殖。
4.3 加強羊群有效管理
做好妥善科學的養殖管理工作是防范小反芻獸疫病發生流行的最有效措施,一方面養殖場應在進出入口設置相應的消毒設施,進出入的車輛和人員均需要執行嚴格的衛生消毒制度,防范人和車輛攜帶小反芻獸疫病毒進入到養殖場。養殖場在當地動物防疫部門的指導下健全防疫工作制度,尤其是應落實生物安全控制制度,加強對養殖環境的有效清理和衛生消毒,保證消毒的規范性,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落實清潔制度,每天對羊舍進行全面的清理,及時將羊舍中的糞便清理干凈,做好無害化處理。同時還應開展定期的衛生消毒工作,對養殖場和相關設備進行有效的消毒處理。選擇對羊群刺激性較小的消毒劑,加強環境和羊群的消毒處理。還應從多個方面落實養殖管理方案,調整好合理的養殖密度,加強圈舍通風換氣,確保羊舍維持良好的溫度濕度環境,減少養殖環境中的應激因素,科學搭配飼料,保證飼料營養價值全面。妥善有效的管理能顯著增強羊群的抵抗力,同時也能切斷小反芻獸疫病的傳播渠道,起到良好的疫病防控成效。
4.4 做好免疫接種工作
目前小反芻獸疫病已被納入春秋兩季的重大傳染性疾病集中免疫接種的范疇,養殖戶應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相關要求,落實免疫接種制度,并做好針對性的抗體水平監測,在此基礎上做好補種工作。檢疫檢驗工作應重點發展產業檢疫、屠宰檢疫、運輸檢疫等各個環節,貫穿到羊養殖、生產、加工、銷售全過程,最大程度地發揮檢疫工作作用,避免小反芻獸疫病大規模發生流行。當發現患病病例后,應立即啟動緊急預防方案,做好嚴格的封鎖隔離工作,防范疫病進一步擴散蔓延,并及時落實撲殺、無害化處理制度,對周邊受威脅的養殖場做好緊急免疫接種工作,實行常態化的免疫,在短時間內能形成免疫帶。
5 結束語
小反芻獸疫病是養殖管理中發生流行率較高的一類傳染性疾病,該種疾病傳播速度較快,傳播范圍較廣,能對任何年齡品種的羊造成嚴重的威脅。飼養管理人員和當地的動物防疫部門應提高對該種傳染性疾病的關注度,充分認識小反芻獸疫病具有極強的感染能力,造成的死亡率相對較高,要不斷加強流行病學調查,掌握該種疾病的具體發生流行狀態,當周邊地區存在小反芻獸疫感染后,應立即啟動緊急防控機制,加強對地區羊群的流行病學調查和抗體監測,確保抗體水平達標,將疫情控制在萌芽階段,避免向本地區傳播。
參考文獻
[1] 胡小然,王曉藝,孫建寧,等.關于小反芻獸疫的分析與探討[J].今日畜牧獸醫,2017(1):29.
[2] 羊道祿.小反芻獸疫的診治[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8):102.
[3] 王哲劍,馬妍.羊小反芻獸疫在國內的流行現狀及鑒別診斷[J].畜牧與獸醫,2016(1):154-155.
作者簡介:郭丹(1986-),女,回族,寧夏銀川人,本科,助理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疫病檢測診斷。